首頁>科技>

作為最新一代移動通訊技術,5G並非是4G行動網路的簡單升級,而是跨行業數字傳輸融合、全場景化應用以及商業模式革新,是真正的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其高速率、高密度、低延遲等特點將徹底改變我們現有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目前,5G已經成為國際發展競爭的焦點,為取得國際競爭的戰略主動,全球很多國家都將5G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紛紛出臺相關政策,以推動5G移動通訊技術與市場拓展,加速其商業化落地。從3G到4G再到5G,資訊高速公路從4車道拓寬至40車道再到400車道,量變累積形成質變,這就要求產業、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以全新的思維和戰略發展的高度認知5G。

5G是國家資訊化戰略的延伸,引領新一代資訊科技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資訊化技術的支撐,5G就是國家資訊化戰略的延伸。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資訊科技對國民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價值,紛紛出臺新政來大力發展新一代資訊科技。5G作為新型網路基礎設施,是資訊化時代舉足輕重的技術。從國家戰略佈局來看,2013年,中國發布了“寬頻中國”戰略,加速了國家經濟的發展。自2015年起,中國通過一系列網路提速降費的舉措,不僅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企業寬頻和專線的費用也大幅度下降,促進了企業降本增效,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2017年,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人工智慧的發展,並且首次把5G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5G)的研發和轉化。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到了大資料、人工智慧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更進一步強調了5G、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雲端計算等資訊通訊技術(ICT)的發展。2019年1月,全國各地積極響應國家大力發展5G的政策,26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將5G列為發展重點。同年6月,工業和資訊化部向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及中國廣電發放了5G商用牌照。同年10月底,三大運營商同時宣佈5G商用,意味著中國正式實現5G商業化應用。在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援以及運營商和企業的強力推動下,中國在5G的研發和商用程序上呈現引領全球、邁向智慧社會的趨勢。

隨著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的發展,“網際網路+”與社會的各行各業深度融合,加快推動生產方式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轉型,組織形式向平臺化、生態化、全球化演進,深刻影響著全球發展格局和產業分工。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越來越多的資料,5G作為新型網路基礎設施,其大頻寬能夠給資料提供“管道”,使這些資料“流動”起來,賦能新一代資訊科技發展落地。中國5G網路的建設不應是投資完大家去分蛋糕,而應是紮紮實實地去推進,把蛋糕做大,切切實實落到國家經濟的高品質發展上來。目前,世界各國都在搶先5G商用,爭奪5G發展制高點,這也從側面證明中國提出的5G的發展戰略方向是正確的。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發展5G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要充分利用優勢,持續推動中國在國家戰略高度的5G建設,打破美國試圖壟斷高新技術的現狀。

遵循5G發展規律,促進立體、寬頻網路融合發展

每一次網路演進都使ICT的主要業務發生了轉變,支撐的業務場景也越來越豐富。從技術方面來講,2G、3G、4G主要是巨集蜂窩技術,而5G主要是微蜂窩技術。現在業界對5G的很多想象、宣傳都是基於對過去3G、4G的理解,但5G網路是一個全新的網路,業界對其還缺乏深刻的認識。1G是模擬技術,2G以後是數字技術,2G到3G再到4G基本上是平滑演進,但從4G到5G則是跨越式變革。具體來說,1G作為第一代模擬通訊系統實現了語音通話;2G完成了從模擬到數字的轉變,在支援語音通話的同時實現了上網功能;3G時代,行動通訊的資料傳輸能力明顯提升,可支援語音、影象和移動網際網路業務等;4G可支援高品質的視訊傳輸和高速率的移動網際網路業務,如手機導航、移動支付等應用,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與前面幾代網路相比,5G帶來的不僅僅是更快的網路傳輸速率和更低的資費,通過與物聯網及各類行業應用的加速融合,將會重塑傳統產業的生產模式,各行業將朝著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的方向發展。

5G技術不僅僅是千兆技術,也不僅僅是有線寬頻、無線寬頻的雙千兆技術,它還是ICT等新技術的集中爆發和集中應用。未來的網路發展趨勢,一定會是廣域網和都會網路融合,有線寬頻和無線寬頻融合,衛星通訊和地面通訊融合,5G的發展也一定是技術融合的過程。5G技術的發展與大資料、人工智慧有密切的聯絡,沒有5G這一寬馬路,人工智慧就沒有發展空間和動力。

5G是未來真正能夠實現萬物互聯的網路。5G是連線技術,連線數的增加奠定了5G萬物互聯的基礎,5G的每平方千米最大連線數為100萬臺裝置,而4G只有10萬臺。連線數增加的作用:一方面對構建5G終端產業鏈新生態,持續推動5G通用模組發展、5G行業終端孵化、5G泛智慧終端孵化與5G應用創新產生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發揮5G終端叢集優勢,聚焦產品、合作、渠道和營銷方式的集約化、網際網路化轉型,以5G終端為切入點,構建“合作生態網”“營銷運營網”“智慧交付網”三網一體的5G終端全生命週期生產運營支撐體系,打造差異化的5G終端新運營。

5G的發展從技術上來說分兩種:一種是獨立組網(SA),另一種是非獨立組網(NSA)。獨立組網就是全基站建設5G網路,非獨立組網就是基於4G去演進組網。目前,中國運營商基本上都沒有排斥非獨立組網,因為中國建立了全球超過一半的4G網路,為了回收成本也要充分利用,而5G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建一個全國的網路,況且很多地區目前並沒有需求。5G最重要的是在需要的地方先建,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一些工廠,尤其是工業網際網路的企業。另外,立體資訊通訊網路應該是未來的方向。所謂立體資訊通訊網路,就是地下、地上和天空的衛星通訊形成的網路。當然,立體資訊通訊網路仍然需要地上的5G引領。因此,中國要根據自己的實情,客觀、理性地推進5G。

5G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全場景化應用

5G已經開始深入各行各業,滿足不同智慧應用場景的需求,進而推動行業變革。目前,中國製造業總體水平還處於工業2.0向工業3.0過渡的階段,老舊裝置多、數字化水平低,企業對提高智慧化生產水平、生產效率、降低生產安全隱患都有較高的要求。5G的優質特性可以有效地解決製造業企業向智慧製造方向發展所面臨的網路可靠性差、相容性差、能耗高等問題。

大頻寬、高速率是5G的一個重要特徵。目前,福斯對5G的認知更多停留在下載速率上,如使用5G網路下載1部高清電影僅用1秒就可以完成。事實上,5G的用處遠不止於此。首先,5G網路下卡頓的問題將不復存在,基於大頻寬的5G網路,對老百姓來說最切身的應用就是智慧家居。除此之外,5G與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結合還會為我們創造出更多的需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捷。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應用,還有5G網路與物聯網的結合,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安全的生活保障。超低時延是5G的另一主要特徵。什麼是時延?具體一點就是反應速度,人的反應速度平均要300毫秒,運動員通過訓練能達到200毫秒。如果說4G的時延是10毫秒,那麼5G的時延只要1毫秒甚至更低。因此,從5G超低時延特性來看,首先是為我們帶來安全保障,如家庭火災等情況,5G網路能夠做到提前預警,排除安全隱患,為我們的安全裝上保護的“翅膀”。當然,5G最關鍵的應用應該是工業網際網路,5G的高速率、低時延、海量連線等優勢能夠滿足工業網際網路連線多樣性、效能差異化以及通訊多樣化的網路需求,顯著增強工業網際網路產業供給能力,為工業網際網路跨越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全面支撐工業網際網路新業務、新模式創新發展。無人駕駛也是5G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現在的網路傳輸速度還無法滿足無人駕駛的需求,遇到突發情況反應不夠迅速,就是因為網路時延過長,5G網路的超低時延會讓無人駕駛安全方面得到更好的保障。

5G是大資料與人工智慧的融合基礎,大資料與人工智能借助5G的資訊高速公路,將成為智慧化網路的主流趨勢。未來,智慧化將在各個領域廣泛應用,將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實現價值增值,實現智慧社會。現在很多國家都在5G領域展開競爭,競爭是好事,但5G的發展應該是合作競爭,而不是競爭合作。大家應該一起來推動5G的發展,共同對人類作出貢獻。目前,中國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又有足夠的供給側和需求側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一些國家的市場還沒有中國的一個省甚至一個城市的市場大,而中國5G的發展,市場容量是很大的優勢。中國對5G的發展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規劃,5G不僅是國家戰略,還是促進中國社會、經濟邁向智慧社會的助推器,我們要做的不是去質疑,而是踏踏實實地迎接5G的到來,擁抱5G給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產業、我們的企業以及我們自身帶來的美好改變。

(曾劍秋,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首發EMUI 10.1系統華為P40 Pro,華為P30價格爆降持續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