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2020年初的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國猝不及防,隨後,一場聲勢浩大的疫情對抗戰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序幕,整個中國都行動起來了,相信疫情也會在不長時間內得到控制,社會和人們的生活進入正常的軌道,而在這場疫情中,國內許多行業都遭受了巨大的衝擊,網際網路行業也不例外,對於網際網路行業來說,疫情對其產生著什麼樣的影響呢?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協會關於新冠肺炎疫情對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影響的調研結果顯示:疫情對於以輕資產為主的網際網路企業影響小於傳統產業,但在人力成本等資金問題的影響下,中小企業同樣普遍存在較大運營壓力。短期來看,線上旅遊等網路生活服務業受到較大沖擊,網約車、跨境電商、網路營銷等產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階段性負面影響,交易規模大幅下滑。與此同時,以網路遊戲為代表的網路文化娛樂產業穩中有升,形成新的行業增長點。長期來看,疫情進一步刺激了線上服務需求,網際網路醫療、線上教育、遠端辦公等業務需求激增,線上旅遊等受疫情影響巨大的產業也有望形成“V型”反彈增長。此外,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將進一步提速,產業網際網路將迎來新的市場增長空間,中國數字經濟將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具體分析如下:

一、疫情對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帶來的影響

(一)負面影響

1.收入銳減而經營成本不減,企業面臨經營壓力

疫情期間,網際網路行業經營環境發生巨大轉變,企業在日常管理運營、業務需求變更等方面迎來一系列挑戰。

一是目前網際網路公司部分業務陷入停頓狀態,而房屋租金、人力費用、貸款利息等許多固定運營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沒有減少,對企業現金流和持續運營造成巨大壓力,部分企業表示賬上資金僅夠維持半年的正常運營。

二是雖然疫情期間部分線上業務需求激增,但為爭奪該增量市場空間、增強使用者粘性,各企業紛紛推出免費產品及服務,再加上為保障網路服務效果排程伺服器虛擬資源等成本支出,企業運營成本持續提升,企業增量不增收現象表現突出。

2.部分網際網路垂直產業發展受挫,交易規模大幅下滑

旅遊產業近乎停滯,線上旅遊嚴重受挫。在疫情期間,國內文博和旅遊景區暫停開放,近80%酒店停止經營,酒店和民營景區的現金流在短期內大幅減少。自1月27日起,全國暫停境內外跟團遊和“機票+酒店”半自助旅遊產品,線上酒店住宿訂單量大幅下滑,退訂訂單在數日內達數百萬人次,線上旅遊產業嚴重受挫。

據民生智庫調查資料顯示:疫情期間近9成旅遊企業暫停經營。疫情爆發打亂公眾春節期間出行計劃,讓提供相關服務的旅遊企業猝不及防。全國旅行社及線上旅遊企業服從國家大局,自覺遵守暫停經營的有關規定,近9成(86.8%)旅遊企業處於暫停經營狀態。

網約車出行需求明顯下降,網約車司機收入銳減。截至2月8日,全國共有248個縣級市和縣處在停止網約車服務或限制網約車服務狀態,受停運影響的司機約百萬人。此外,隨著疫情的擴散,網約車出行整體需求呈現斷崖式下降。預計在今年一季度,網約車平臺全國訂單規模將大幅下降,司機收入將明顯減少,涉及近百萬人。

跨境電商出口受衝擊,影響出口貿易。跨境出口電商行業受到短期衝擊,部分跨境零售買家宣佈調整補貨計劃,要求延遲發貨,或是直接提出退款退貨,部分中小跨境電商遭遇生存危機,對中國出口貿易產生一定影響。

物流配送能力不足,電商交易效率下降。受疫情影響,物流配送效率有所下降,網路零售業務中時效性最強的“即日送達”和“次日送達”出現明顯延後,電子商務交易效率大幅下降。除此之外,物流配送能力降低還影響到工業原材料供給,供貨能力減弱導致產業鏈上下游生產效率隨之降低。

3.廣告業務萎縮,網路營銷收入下滑。

長期以來,網路營銷作為網際網路企業的主要盈利點之一,一直以交叉補貼方式支撐非盈利網路業務的正常運營。在疫情期間,受實體經濟下滑影響,廣告主大幅縮減廣告投放預算,網際網路企業網路營銷業務受挫,整體營收出現下滑,個別企業網際網路業務收入同比下降達53%。據初步統計,醫療、醫美、旅遊、招商加盟、生活服務等行業的廣告投放下降幅度較大。

(二)積極影響

受疫情影響,出現了醫療資源緊張、人口流動凍結、中小學延期開學、各單位居家辦公等客觀現象,由此產生了部分傳統業務以線上代替線下的新需求,網際網路業務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具體情況如下:

1.線上線下聯動,網際網路醫療成為抵抗疫情重要保障手段

隨著疫情發展,部分地區的發熱門診、醫院床位已嚴重超載,多地出現醫療物資短缺、醫務工作者超負荷運轉的問題。同時,大量民眾湧向線下醫療機構,大大提高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增加了疫情的控制難度。“網際網路+醫療”積極發揮自身線上諮詢問診、遠端診療、自我篩查等兼顧安全性與便捷性的獨特優勢,助力對抗新冠肺炎的戰役。

目前,提供免費線上諮詢問診服務的網際網路醫院分為兩類:一類是由公立醫院建立的網際網路醫院,主要提供新冠肺炎線上諮詢、問診等服務,有些地方還建立了網際網路醫院24小時值班制度。另一類是網際網路企業建設的網際網路醫院,主要提供線上輕問診、網路家庭醫生等服務。

2.全國延期開學,線上教育成為學習有效補充手段

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均延期開學,對於中小學生來說,在家上課這種新形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普及,線上教育成為在特殊時期解決學生持續學習的有效補充手段。據預測,2020年中國線上教育市場規模將達4538億元;在使用者增長上,2019年中國線上教育使用者規模達到2.61億人,2020年中國線上教育使用者規模將達3.09億人。

3.使用者碎片化時間充裕,網路娛樂產業穩中有升

在人口流動性降低之後,使用者獲得了更多碎片化時間,"宅消費"滲透率加速提升,客廳娛樂成為疫情時期重點應用,遊戲、網路直播、短視訊、線上閱讀等業務需求明顯增加。手遊《王者榮耀》在大年三十當日流水達20億元;《和平精英》由於大量玩家集中湧入,致使伺服器過載宕機;頭部棋牌類遊戲下載量峰值較疫情前上漲200%,網路娛樂產業在特殊時期穩中有升。

4.生鮮電商使用者需求高漲,促使運營服務升級

為減少與外界接觸,許多消費者選擇線上購買生鮮類產品,盒馬鮮生、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生鮮平臺出現了訂單暴漲、商品缺貨、配送負載等情況。高頻次配送需求、商品品質保障以及後端供給壓力促使生鮮平臺全力打磨運營服務能力,提升運轉效率,生鮮電商產業有望藉此契機步入高速發展期。

據QuestMobile釋出資料顯示,春節期間民眾不外出待在家中,生鮮電商成為很多消費者購買日常必需食物的主要渠道。資料顯示,春節期間生鮮電商APP的日均活躍使用者規模突破1000萬,而春節後兩週保持增長突破1200萬。

春節後兩週生鮮電商的使用流量進一步擴大。從生鮮電商APP來看,春節後兩週較平日日均活躍使用者規模增速最大的為叮咚買菜,增長165.3%;其次為每日優鮮,漲幅為94.1%;盒馬、京東到家隨後,增速分別為58.6%、54.4%。

5.遠端辦公保障企業正常運轉,軟體服務業迎來發展契機

疫情期間,遠端辦公需求劇增,各網際網路企業紛紛推出企業級辦公應用,提供網路電話、線上視訊會議、多人協作平臺等遠端辦公工具,同時排程運算資源,提升併發處理能力,保障各單位業務正常運轉,軟體服務業和企業資訊化平臺建設迎來發展契機。

6.網際網路業務新需求助力雲服務平臺市場拓展

隨著遠端辦公、線上教育、網路視訊、遠端診斷等各類線上業務需求的提升,雲服務、資料服務等產業迎來較大市場增長空間。線上業務新需求對網路能力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路基礎服務、傳統產業數字化等產業網際網路市場發展前景較為看好。

二、2019年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回顧

在人工智慧、雲端計算、大資料等資訊科技和資本力量的助推下,在國家各項政策的扶持下,2019年,中國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業務收入和利潤保持較快增長,研發投入快速提升,業務模式不斷創新拓展,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一)行業執行情況

1、總體執行情況

網際網路業務收入保持較高增速。2019年快報資料顯示,中國規模以上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企業(以下簡稱網際網路企業)完成業務收入12061億元,同比增長21.4%。

全行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2019年,全行業實現營業利潤1024億元,同比增長16.9%,增速比上年提高13.1個百分點。

研發投入增速高於收入。2019年,全行業完成研發費用535億元,同比增長23.1%,增速比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高出同期業務收入增速1.7個百分點。

2、分業務執行情況

資訊服務收入整體快速增長,音視訊服務增速保持領先。2019年,網際網路企業共完成資訊服務(包括網路音樂和視訊、網路遊戲、新聞資訊、網路閱讀等服務在內)收入7879億元,同比增長22.7%,增速高於網際網路業務收入1.3個百分點,佔比達65.3%。

網際網路平臺服務收入較快增長,生活服務、網路銷售服務規模不斷擴大。2019年,網際網路平臺服務企業(以提供生產服務平臺、生活服務平臺、科技創新平臺、公共服務平臺等為主)實現業務收入3193億元,同比增長24.9%,增速高於網際網路業務收入3.5個百分點,佔比達26.5%。

網際網路資料服務收入保持較快增長。2019年,隨著5G、雲端計算、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應用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快速增長期,拉動網際網路資料服務(含資料中心業務、雲端計算業務等)實現收入116.2億元,同比增長25.6%,增速高於網際網路業務收入4.2個百分點;截止到12月末,部署的伺服器數量達193.6萬臺,同比增長17.3%。

3、分地區執行情況

東部地區網際網路業務收入集聚發展,中部地區增勢突出。2019年,東部地區完成網際網路業務收入9438億元,同比增長23.8%,增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4百分點,佔全國(扣除跨地區企業)網際網路業務收入的比重為90.9%。中部和西部地區完成網際網路業務收入452億元和443億元,分別增長56.5%和22.1%,增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5.1個和0.7個百分點。東北地區完成網際網路業務收入45.5億元,同比增長0.7%。

主要省份執行良好,個別省份增勢突出。2019年,網際網路業務累計收入居前5名的廣東(增長16.3%)、上海(38.7%)、北京(18.5%)、浙江(37.9%)和江蘇(5.9%)共完成網際網路業務收入9042億元,佔全國(扣除跨地區企業)比重達87.1%。網際網路業務收入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共有12個,其中寧夏、安徽、海南、江西等省市增幅突出。

4、中國移動應用程式(APP)數量增長情況

移動應用程式(APP)數量整體呈下降態勢。截止到12月末,中國國內市場上監測到的APP數量為367萬款,比上年減少85萬款,下降18.8%。其中,本土第三方應用商店APP數量為217萬款,蘋果商店(中國區)APP數量超過150萬款。12月,新增上架APP數量17萬款,下架應用25萬款。

遊戲類應用規模保持領先。截止到12月末,移動應用規模排在前4位種類(遊戲、日常工具、電子商務、生活服務類)的APP數量佔比達57.9%,其中游戲類APP數量繼續領先,達90.9萬款,佔全部APP比重為24.7%,比上年減少47.4萬款;日常工具類、電子商務類和生活服務類APP數量分別達51.4萬、38.8萬和31.7萬款,分列移動應用規模第二、三、四位,佔全部APP比重分別為14.0%、10.6%和8.6%。其他社交、教育等10類APP佔比為42.1%。

音樂視訊等五類應用下載量超過千億次。截止到12月末,中國第三方應用商店在架應用分發總量達到9502億次。其中,音樂視訊類增勢最為突出,下載量達1294億次,下載量排第一位;社交通訊類下載量排名從第三上升到第二位,下載量達1166億次;遊戲類、日常工具類、系統工具類分別以1139億次、1075億次、1063億次排名三、四、五。在其餘各類應用中,下載總量超過500億次的應用還有生活服務類(826億次)、新聞閱讀類(761億次)、電子商務類(593億次)和金融類(520億次)。

(二)網際網路發展指數前十省份

據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藍皮書——《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9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網際網路發展指數綜合排名前十的名分為: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天津、福建、四川以及湖北。其中,北京網際網路發展指數為76.78,位居全國第一。總的來看,經濟發達地區的網際網路發展水平最高,中西部地區也在加大發展力度,發展勢頭強勁。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指數涵蓋了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創新能力、數字經濟發展、網際網路應用、網路安全和網路治理六個方面。

同期釋出的《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9》立足全球視野和中國視角,對2019年全球網際網路發展狀況進行分析評估。從本次評估結果看,中美兩國發展最為突出,英法德等歐洲強國依然保持較高水平,拉丁美洲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仍在加大發展力度,其中,美國、中國、南韓、英國、法國分列綜合排名前五。

(三)網際網路企業100強

據工信部發布的2019年中國網際網路企業100強榜單顯示:2019年網際網路百強企業中從事電子商務的共18家;涉及網際網路公共服務的共41家,主要提供資訊查詢、教育醫療、政務辦理、公共出行等便民服務;21家企業涉及音樂與視訊業務。同時,網際網路百強企業積極發展智慧產業,不斷拓展“智慧+”,創造了智慧門店、VR/AR試衣試妝、無感支付等豐富的新消費業態和場景,打造未來智慧生活消費新模式。

三、網際網路行業發展趨勢

1.疫情催生消費新習慣,線上產業鏈迎來發展機遇

本輪疫情讓群眾進一步邁入“宅生活”,從長期來看,“無接觸式”工作、生活方式將給線上產業鏈帶來空前的發展機遇,包括遠端協同辦公、線上娛樂、線上教育、線上醫療以及外賣配送等領域,都將形成新的市場增長空間。

2.疫情褪去後,受挫行業積蓄需求將快速反彈

從需求端來看,疫情致使第三產業受到巨大沖擊,餐飲、旅遊、消費娛樂等產業嚴重受挫,使用者需求急劇萎縮,各領域相關線上服務也隨之停滯。但使用者需求並非驟然消失,而是在階段性衝擊下積蓄起來,靜待疫情褪去反彈爆發。借鑑2003年非典期間的旅遊業歷程經驗,在非典結束後的第一個月旅遊業就迎來了報復性增長,線上旅遊訂單量大幅反彈,甚至超越了非典前的水平,線上旅遊產業隨之步入高速發展期。因此,相關市場有望在疫情褪去後回暖,煥發新一輪繁榮。

3.靈活用工與分散式協作或將成為共享經濟新常態

疫情期間不同產業的用工形式逐漸形成兩極分化態勢,以餐飲業為代表的線下勞動密集型產業出現勞動力過剩,人力資源閒置;以快遞、外賣為代表的O2O生活服務業出現用工荒,人力資源不足。新形勢下的不同勞動用工需求逐漸衍生出新的生產關係、新的生產資料分配模式,如部分餐飲業協調員工入駐外賣門店,參與打包、分揀、上架、配送等工作,實現“人力”分散式協作;部分企業將自家自媒體部門轉包給其他企業運營管理,實現“專業能力”分散式協作;部分直播平臺將自家主播所生產的直播內容分發至其他網路視訊互動平臺,實現“勞動成果”互動式協作。上述舉措或將成為共享經濟新的演進方向,所共享的不再是閒置資源,而是“人力”或“專業能力”,以靈活用工為主要展現形式進行分散式協作,從而整合優化行業人力資源,實現社會生產效能最大化。

……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不甘心只做支付工具 支付寶“變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