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這些天,神舟和京東之間關於應收賬款的糾紛上了熱搜,一時之間媒體和網友議論紛紛,有人說京東不地道以大欺小,也有人說神舟是無理攪三分。

事情的緣由,是神舟在官微吐槽京東拖欠貨款,要起訴京東。京東也在官微迴應,因神舟違反了雙方簽署的產品購銷協議條款,導致其未結算貨款被暫緩支付。輿論針對這一事件各有說辭,很多人將矛頭指向京東指責其結算賬期太長。其實,事情出了先別忙著下結論,通過一些資料分析,或許能夠得出一些新的觀點。

概念被混淆結論當然靠不住

在京東釋出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後,業績被市場一致看好,就在這時,網路上出現了大量自媒體文章用神舟事件指責京東,指出由於京東故意拉長賬期,對合作了很久的供應商神舟進行惡意排擠。這些文章提到的證據是從京東財報裡摘取的應付賬款週轉天數,並以此得出一個看似正確的結論:京東為了打壓供應商,而故意拉長賬期進行刁難。

然而,稍有財務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樣的結論是站不住腳的。首先需要對應付賬款週轉天數、應付票據週轉天數和賬期的概念做一下釐清。

應付賬款週轉天數是一個財務指標,通常用來衡量一家公司的資產運轉效率。關於其概念,通俗的解釋是指,零售商針對包括上游供貨商、廣告商、建築商、服務商等各種供應商的應付貨款或類似未支付款項。

通常來說,按照美國會計準則,對企業來說,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不應分開統計,也就是說應付票據週轉天數和應付賬款週轉天數都是合併計算的。舉例來說,國美、蘇寧等家電零售商,會用承兌票據的方式支付給上游家電企業,這也方便家電企業與自己的上游零件廠商進行支付,但是在財報統計時,這部分有時會被單獨統計。

在這方面,國內的企業未必都會按照美國會計準則來公佈財報,比如蘇寧的財報就將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和應付票據週轉天數進行分開統計。京東的財報則依照美國會計準則,將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進行合併統計。也就是說,蘇寧的財報是把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分開展示,而如果合併起來,不僅數額更加巨大,而且週期會顯著延長,不同的核算標準,也帶來了明顯差異化的業績效果呈現。

因此,是否將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和應付票據週轉天數進行合併統計,得出的資料是完全不同的。一些媒體在沒有弄清楚基本概念和未統一統計標準的情況下,就從財報中摘取資料來做證據指出京東的賬期太長故意打壓供應商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具體資料對比,在下文將有詳細分析。

那麼,什麼是賬期呢?標準的解釋是指從生產商、批發商向零售商供貨後,直至零售商付款的這段時間週期。在嚴謹的公司財報中,賬期並不能作為財務指標,因此賬期不會出現財報中。在賬期的實際操作中,絕對沒有標準的時間期限,同一個公司對不同的供應商會由於實際情況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賬期。這一點,其實是一個商業共識,如果將不同供應商的賬期生拉硬靠的進行橫向對比,既沒有意義,也有失公允。

通過對上述基本概念的釐清,可以看出某些自媒體這些天對京東的抨擊是站不住腳的,原因在於有意無意的概念混淆,脫離了基本的財務常識。關鍵點在於,不能夠將京東財報中的54.5天應付賬款天數,看作對所有上游供貨商的賬期都是這個天數。也就是說,平均值永遠無法代替個案來作為評價的標準。

放在行業維度中京東的賬期並不長

除了混淆概念,脫離財務常識會形成誤解外,分析一個問題,還應該放在行業中,用行業視角來分析,否則,很可能得出的結論是靠不住的。那麼,在統一統計標準的情況下, 與蘇寧、國美、高鑫零售、亞馬遜等同類公司相比較,京東對供應商的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在行業中處在什麼位置?

財報顯示,京東2019年Q4應付賬款週轉天數是54.5天。再來看國內外其他知名電器銷售企業的資料,在過去三年間,國美、蘇寧、高鑫零售、亞馬遜的平均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分別是150天、74天、85天和82天。可見,京東的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在同行業中明顯處在低位。

如果將蘇寧的同期應付票據週轉天數和應付賬款週轉天數進行合併計算,得出的資料會截然不同。蘇寧財報顯示,從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的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分別為30.6天、28.6天、28.6天和30.7天,同期應付票據週轉天數分別為70.5天、58.5天、47.4天和40.4天。因此,用可對比口徑來看,蘇寧的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可以看成101.1天、87.1天、75.9天和71.1天,而同期京東的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分別是52.6天、59.1天、58.1天和59.4天。

通過上述資料對比,可以看到,京東的應付賬款週轉天數表現不僅明顯短於蘇寧,與國美、高鑫零售、亞馬遜相比,也佔有優勢。

考量一個平臺的應付賬款週轉天數表現,還要看其發展趨勢。公開資料顯示,蘇寧2019上半年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同比2018年增長了8%,京東2019年Q4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同比2018年則降低了6%。

綜合上述資料不難看出,京東的應付賬款週轉天數表現在行業中表現都是處於低位的。此外,京東自營的所謂賬期還大都是從商品入庫便開始計算,不是銷售完成才和品牌供應商結算,對比同行業的慣常操作,京東其實是進一步縮短了應付賬款的週轉天數。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無論是在概念常識層面,還是在行業現狀方面,神舟對京東的指責都是站不住腳的。如果用應收賬款的長短來作為是否打壓供應商的論據,那麼賬期更長的蘇寧,反而得到了神舟更多的互動,這一點從神舟的官微可以看出。

如此說來,用賬期的長短來作為是否打壓供應商的證據,是明顯站不住腳的。由於網際網路的輿論環境是開放的,沒有堅實論點的結論,反而容易被人聯想到陰謀論,甚至很可能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造輿論抹黑對手只能適得其反

在網際網路的江湖裡,人設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不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家公司。

曾經的神舟,依靠低廉的價格拿下了國內個人電腦市場很大的市場份額。從25萬的啟動資金,到成為20億的大廠,神舟只用了5年的時間。神舟創始人吳海軍曾經對媒體說:"中國市場只要兩個品牌就夠了,一個是聯想,一個就是神舟。"

不過神舟的低價策略,導致在產品品質方面也是飽受爭議,在聚投訴等平臺中,關於神舟的品質和售後服務問題的投訴,也不在少數。而神舟的4次IPO都沒有成功,業界認為,PC業整體不景氣,以及涉嫌"美化"報表,是神舟電腦衝擊IPO失敗的主要原因。

此次神舟和京東關於賬期的糾紛,其實已經可以用財務常識和行業現狀來做出很好的解釋。此外,拋開爭論不談,如果在輿論中不顧事實,而肆意抹黑對方的話,很可能會對自身的品牌和人設造成傷害。

前文說到,在京東釋出2019第四季度財報期間,網路上出現了很多自媒體文章對京東抹黑。京東迴應說:對於雙方的爭議,我們相信法律會作出公正的裁決。正當媒體等下一步訊息時,神舟畫風突轉了。

總結一下,在這場輿論大潮中,神舟首先用混淆概念和常識的方式對輿論進行錯誤引導,然後又用大量自媒體進行輿論進攻,並在隨後不得不公開承認這一點。從輿論公關的角度,神舟是一次失敗的嘗試。而從維護市場公正的角度,神舟似乎也進行了一次錯誤的示範。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釋放低程式碼小宇宙,微軟 Power Platform 震撼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