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我為什麼要炮轟空中課堂?

2020年2月,中國爆發大規模冠狀病毒疫情,教育部門發出了“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之後,各地教育局下屬的線上教育中心線上授課被大規模推廣,各教育機構也隨後打著“獻愛”的大旗來進行大規模市場宣傳、推廣。

這場線上教育剛開始為直播形式,因為同時線上觀課學生數量激增,有不少地方改為錄播,乾脆今天錄明天的課,明天直接上架錄好的課程。對此,山中鬆老師有話要說。

教育部門的初衷和行動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這樣的做法實在值得商榷,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老百姓稱之為空中課堂,專業領域內被稱為慕課,簡稱MOOC,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聯合開設的edX,Udacity以及Coursera較為著名。

蘋果副Quattroporte約翰庫奇和慄浩洋合著的《學習的升級》榮登2020年各地暢銷書的排行榜,影響深遠,他在《學習的升級》中指出,線上教育(空中課堂)並不適合每個人。結構化的線上學習需要學習者非常自律,並且動機足夠強烈,而這兩點往往是成績差的學生所缺乏的,這意味著即便空中課堂面向所有接受基礎教育的學生開放,單憑線上教育(空中課堂),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這並非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

而且,線上教育(空中課堂)還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將講課內容原封不動的從教室課堂搬到網際網路上,雖然可以彈窗,由於同時線上人數眾多,幾乎是有應無答,這並沒有為線上學習建立一個生態環境,也就是說幾乎沒有互動式生態,這是不符合我們所處的AI人工智慧時代,也不符合數字原住民的學習習慣,這屬於最低端的教育技術化形式。

非互動式學習是失敗的,這在1911年就被證實不可取。

愛迪生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他在1877年發明了留聲機,在1879年發明了電燈泡,在1891年又發明了活動電影放映機。之後,雄心勃勃的把注意力轉向了教育改革,他要讓所有學生都平等地學習,傳統教室、一排排課桌、上下課鈴聲以及講臺上的老師都要成為過去時,永遠消失,這項發明被稱為“科教片”,他企圖以這樣的技術來顛覆教育,重塑教育,一個世紀過去了,愛迪生髮明的教學方式明顯沒有怎麼奏效。

真正的學習是一個需要積極參與的、社會性的互動過程,教育未來學家戴維,索恩伯格在《賽博空間的螢火》中提到的“三種學習空間”是我們教育的方向。

1.螢火空間——在講故事的環境的一對多的學習,能吸引學生,而非讓學生昏昏欲睡;2.水源空間——人們能聚在一起,以對等的方式彼此分享、協作,在今天數字水源應該比比皆是;3.洞穴——物理洞穴也好,數字洞穴也罷,在安靜的環境中去發現自我。我認為這三種學習場景非常有意義。

對於我們的教育部門來說,任何不當的決策都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我們即便不能準確的把握未來教育,但至少不能讓學生陷入被動觀察,沒有良好的互動式生態環境,這對於中等學生,特別是較差的學生來說,是一種傷害。

寫到這裡,我想到了國內一些先進的教育公司,他讓我看到了教育的未來,特別是用技術解鎖教育的未來的曙光。如松鼠AI智適應教育,他們的線上教育使用了AI人工智慧,這已經遠遠突破了空中課堂的概念,已不能稱之為慕課,他們的線上學習系統不僅使用了人工智慧,個性化匹配每個孩子需要學習的內容,還給孩子們的學習營造了多重形式的互動,更重要的是,他們採用了“真人老師”的主導智慧教學,堅持了再強大的教育也無法代替人的“心”,這讓我感到很振奮。

作者簡介:劉振,資深教育工作者,7年公立學校教育教學經驗,歷任龍文教育蘇州姑蘇區校長,狀元天下教育董事長,多篇教育教學論文發在教育部官方報刊,省市報刊雜誌。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京東物流湖北千名抗疫一線員工獲激勵,重點表彰8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