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所謂非接觸經濟是指利用資訊科技手段,通過網路平臺、人工智慧等方式,實現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不通過接觸就可以實現目的的經濟活動或方式。常見的有:網路電商、視訊會議等。

疫情拐點即將到來,在這段隔離的日子裡,消費者的行為以及消費者模式改變了什麼?其中又會產生什麼新模式,獲得哪些創新性發展?

03年的非典把淘寶、京東帶進了大家的生活當中,改變了當代群眾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方式。網購深入人心,便利了大家生活。毫無疑問馬雲和劉強東是成功的,不僅創造了財富,也為社會的進步做出了貢獻。

2020年,似乎走上了全民微商的道路,各個行業都在轉型“偽”微商,把自己的產品通過各個平臺帶入客戶的視野。對於原來就是微商的人來說,幾年可能是他們事業的上升期,找住機會,一飛沖天。

一、疫情中的“非接觸”

仔細觀察,“非接觸式”的服務已經滲透在疫情防控、醫療救治,以及居民工作、生活、娛樂的各個環節,參與到很多服務者和被服務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1、疫情防控環節

體溫監測是新冠肺炎防控的“第一關口”,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種非接觸式的“紅外體溫檢測儀”在全國各大車站入口“一夫當關”。

當一群人經過這臺“攝像機”一樣的儀器,高於37.3℃的人會被立馬識別並出發報警,從而使安檢人員快速篩選出疑似病患,並減小交叉感染風險。

除了體溫檢測儀,無人機、機器人也出現在許多重要位置的測溫環節。比如高新興推出的測溫機器人能夠自由移動和自動避障,一次性測量10個人的體溫,從而大大緩解人工測溫壓力。

另外還有測溫計,無人機、機器人也被應用於巡檢,以靈活、範圍廣著稱。在本次疫情中,即使是位於湖北省的“十八線”小縣城,也在使用無人機巡檢,對單個未戴口罩隨意出行的市民進行跟蹤式喊話勸導。

“非接觸”有時是一種選擇,有時卻成為一種無奈。對於全國數萬被隔離確診和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人來說,背後又有數萬的父母、兄弟、孩子、朋友與他們相互牽掛,於是基於雲平臺的遠端探看一定程度上成為許多孤獨而恐懼的心靈的慰藉。

2、生活方面

非接觸這一概念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迅速“崛起”。生鮮超市的推出的“無接觸配送蔬菜”、美團推出以“電子卡+實體卡”為資訊可追溯的“無接觸安心送”、京東物流和蘇寧物流的“無接觸配送方案”、無人機巡查等都是非接觸經濟。各大夜店推出“雲蹦迪”的概念,還有“不見面的音樂會”,非接觸正在催生更多的新工種和新職業。

除此之外,工作上的線上辦公,學生們的“停課不停學”都是疫情之下衍生的非接觸經濟模式,就連社群服務也開始提供無接觸式的服務。

二、非接觸經濟的未來形態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非接觸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散播開來。不論是疫情防控、醫療救治還是人們的生活工作環節,人們都在踐行“非接觸”,從而保證自己安全,也不給抗疫前線添麻煩。

“非接觸式經濟”誕生於非典時期,也將在本次的疫情中被注入許多新的內容。線上辦公、線上教育、快遞、雲端計算、軟體、機器人等板塊的大漲,顯現出這些行業在疫情中展現出來的價值;而深究背後,底層的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機器人、4G/5G等技術成為了變革中最活躍的因素。

非接觸式活動不僅影響著經濟走向,還可能在新冠肺炎疫情趨於穩定後,從深層次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人格和心靈。一旦人們養成線上辦公、在線上課、為機器人服務等習慣,人們也再難回到原來的生活。另外,“非接觸式”的生活方式會不會帶來哪些負面影響,也值得人們思考。

各位企業家朋友們,疫情帶動的非接觸經濟,在疫情結束之前都會一直存在,並且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同時它又伴隨著什麼商機呢?這需要各位老闆的|“火眼金睛”,不放過任何一點機會。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向WPS學習?微軟推出Microsoft Office全家桶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