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中芯國際 2 月 14 日舉行線上投資人會議,在當前新冠肺炎的疫情蔓延之際,眾人都在 “推理” 對半導體產業的影響究竟有多大,中芯此時的看法,是市場十分重要的指標,問芯 Voice 也整理了中芯的三大觀察重點供讀者參考。

第一,中芯在第一代 FinFET 製程 14nm 進度,第二代 FinFET 製程 N+1 的技術細節,以及 EUV 機臺無法進入對於研發的影響。

第二,全球 8 寸晶圓產能大爆滿之下,2020 年中芯國際的擴產計劃和進度。

第三,在新冠疫情蔓延和中美關係懸而未決下,對於中芯國際的影響。

首先是中芯國際在高階工藝技術上的衝刺成果,Co-CEO 梁孟鬆指出,第一代 FinFET 製程 14nm 已開始小量產出,2019 年第四季貢獻營收 1%,但 14nm 真正營收和產能放量會是在 2020 年底,主要的應用包含高階消費電子產品、高速運算,低階 AP 和 Baseband、AI、汽車應用等。

梁孟鬆表示,14nm 製程的產能將從 3000 片擴大到 15000 片,這中間會有三個時程:2020 年 3 月擴產到 4000 片、7 月到 9000 片、12 月朝 15000 片邁進。

在第二代 FinFET 製程 N+1 方面,2019 年第四季進入 NTO(New Tape-out)階段,目前正處於客戶產品認證期,預計 2020 年第四季可以看到小量產出。

由於中芯國際對於第二季 FinFET 技術一直沒有明確定義在 7nm 或 8nm,只是對外表示是“N+1”,在會議上,有投資人提出中芯的 N+1 製程與臺積電 7nm 製程的比較。

梁孟鬆分析,N+1 與中芯自己的 14nm 製程比較,效能增加 20%、功耗減少 57%、邏輯面積減少 63%、SoC 面積減少 55%。

如果看功耗等指標,其實 N+1 與 7nm 製程十分接近,唯一不同在於,N+1 的效能還追不上 7nm,這也是中芯 N+1 與 7nm 的最大差異。

但也是因為 N+1 製程瞄準的應用是低成本 low-cost 產品,這算是非常特別的半導體制程世代。

梁孟鬆強調,FinFET 製程的產能非常昂貴,平均每擴充 1000 片需要投資 1 億~2 億美元,因此公司內部對於產能擴充的速度非常小心,會全面評估客戶需求、預算,以及讓毛利率受到的衝擊降至最低。

再者,日前光刻機大廠 ASML 的 EUV 極紫外光機臺無法進入的問題,中芯認為,在 N+1 和 N+2 製程技術上,暫時不用 EUV,等位裝置就緒之後,才會將 N+2 轉到 EUV 製程。

另外,在 14nm 和 N+1 兩代 FinFET 製程之間,還有一個 12nm,這是 14nm 技術的微縮版本,目前 12nm 的 NTO 非常多,甚至比 14nm 多很多,該製程主要是瞄準低階 AP 處理器等。

再來是全球 8 寸晶圓產能大爆滿之下,2020 年中芯國際的擴產進度為何?

中芯的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 99%,目前有限的產能限制了產出數量和營收,只能通過兩個手段改善:增產、增加生產效率。

中芯國際 Co-CEO 趙海軍指出,已經著手大規模擴產 8 寸晶圓,按照進度,預計每月增加 3 萬片產能在天津、上海、深圳三個生產基地。

另外,也會在北京 12 寸廠增加 2 萬片產能,但因為現在運輸和後勤支援的限制,預計擴產的腳步會推遲到下半年的第三、四季度,但新產能的營收貢獻確定會在下半年浮現。

中芯國際的 8 寸廠非常滿,主要是受惠以下幾個產品的火爆訂單:影像感測器 CIS、電源管理晶片 PMIC、指紋識別晶片、藍芽晶片、特殊型儲存晶片等,這些應用在 2019 年第四季成長 5%,年增率 11%。

在新冠疫情和中美關係懸而未決下,對於中芯國際的影響為何?

趙海軍表示,整體而言,受惠中國內需市場的不斷增加,無論短期大環境情況如何險峻,中長期來看,中芯國際終究會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上扮演關鍵角色。

趙海軍表示,已經和客戶確認過,第一季營收在此刻沒有影響,但疫情產生的影響可能會在第二季顯現。

他強調,即使有影響,對中芯影響也有限,因為公司在第一季仍是處於產能無法滿足所有客戶的訂單需求的狀況,而下半年會有新的產能和技術平臺加入,可以彌補上半年可能的客戶庫存調整所產生的損失。

業界認為,這是代表即使客戶在第二季出手砍單,中芯的產能也不會受到波及,因此原本就訂單大於產能。

再者,有投資人提出中美問題對於中芯的衝擊為何?

趙海軍認為,中芯國際是定義在國際型的晶圓代工廠,目標是平衡海外和國內營收要各自達到 50%。

因為中美的問題,確實讓來自美國客戶的訂單驟減,但相信還是有很多客戶有替代的需求,只要把握住,仍是可以帶來海外市場訂單增加,像是 CIS、BCD Analog、Low-Power 、Special Memory、MCU 等,市場需求每年成長,都是中芯國際的強項。

總而言之,趙海軍強調,中芯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的市佔率仍是相對小,但短中期上,經歷這一波衝擊下,相信是能爭取到更多市佔率,而非是丟掉市佔率。

中芯國際在 2020 年的資本支出為 31 億美元,2019 年是處於體質轉換和順勢市場調整的一年。

因此,2020 年對於中芯國際而言,是迎接下一個成長的起點,將公司的研發能量化成真正的產能和營收貢獻,而進入 2020 年,公司也表示確實看到很強勁的訂單成長。

中芯國際 2019 年全年總營收為 31.2 億美元,較 2018 年下降 7.3%,主要是因為 2019 年的重點在於衝刺研發,另外還有出售義大利 LFoundry 工廠影響。

中芯國際預估,2020 年第一季預期收入將季增 0%~2%,年增率則是達到 25~28%,毛利率介於 21%-23%。

最新評論
  • 1 #

    有技術大拿梁孟鬆的加入,中芯五年內就能就能縮小技術代差。

  • 2 #

    中芯14nm工藝用的光刻機是荷蘭的嗎??是的話今後會不會被卡脖子??

  • 3 #

    一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成績斐然!

  • 4 #

    首先先將14nm以上的晶片中國產化,滿足國內各種需求,除手機外都可以用這個檔次的,這樣國內就不會再到國外購買,而且這部分產品量大,技術和生產線成熟,也是外國晶片商主要的利潤來原。其次國內手機品牌可以使用海思晶片,或使用三星晶片,就是不能使用高通的晶片。米中國產的晶片堅持不用,企業沒有銷量哪裡有錢投資新的技術換代,即使他們換代了也沒有中國人的大量採購,也是虧損的。這樣再過3-5年,晶片的產業都在中國,你還擔心阿斯麥不給我們發貨,到時候中國也不需要了,我們有市場、有科技人才、有資金,有品類齊全的工業體系,還怕什麼?。

  • 5 #

    為什麼不把中芯國際賣給華為

  • 6 #

    應該給予梁孟鬆工程院院士職位,正部級待遇

  • 7 #

    7nm還可以 但是5nm及以下 沒有euv光刻機就沒法搞了啊

  • 8 #

    中芯加油,中國的晶片產業加油,繼續支援中國產。

  • 9 #

    沒有光刻機怎麼能製做晶片?

  • 10 #

    市場培植需求 土地長出糧食 只要我們掌控好市場 不被淪陷 技術的東西遲早會跟上超越 市場就是養分 歐美技術再強 只要我們控制市場 他們技術迭代變慢 我們很快就可以跟上並超越

  • 11 #

    把華為的訂單吃了都夠了

  • 12 #

    跟臺積電技術水平差5年左右

  • 13 #

    中芯國際應該致力於開發1nm,2nm製程的。沒有趕超,就沒有先進

  • 14 #

    可惜為別人做嫁衣,中芯國際是法國的公司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魅族點贊友商,魅族17強勢曝光,前輩機皇價崩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