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編 | 唐恩

技術評論員預測,到2020年,新技術將加速進入市場,包括5G無線連線,區塊鏈技術和AI /ML。儘管每種技術都有自己的應用程式,但更有趣的是它們如何協同工作,尤其是在物聯網已經擺脫炒作週期並進入快速增長階段的情況下。這是2020年的物聯網以及它們如何融合在一起。

新技術將如何影響物聯網?

從獲取到分析:物聯網平臺的作用。

毫無疑問,阻礙物聯網發展的問題之一是其組成部分的孤立開發。在不同的供應商從事感測器裝置,作業系統和分析處理工作的過程中,就像試圖通過將幾個不同的拼圖拼湊成一張可識別的圖片一樣。

由於開發全棧式物聯網平臺的公司的遠見,現在這個難題正在改變。這些平臺可以與多個不同的供應商整合,執行資料分析,然後輸出到雲或要應用後端流程的任何地方。該技術將邊緣計算概念變為現實,這對於需要在源頭附近執行實時資料處理的自動駕駛汽車和智慧監控系統至關重要。

隨著WiFi 6和5G技術將於2020年投放市場,從而極大地改善了連線性,另一個難題也得以解決。物聯網平臺也將極大地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因為物聯網開發人員不會在每次有創新概念時就重新啟動。他們可以插入平臺並開始測試和迭代。

這是否意味著IoTaaS迫在眉睫,企業可以通過IT服務提供商來執行整個IoT部署?畢竟,正如丹尼爾·紐曼(Daniel Newman)在《福布斯》(Forbes)中所說的那樣,“一切即服務”模式的趨勢十分明顯。他可能是正確的,但到2020年即將到來時,在提供端到端ITaaS部署作為託管IT服務時仍然面臨著複雜的挑戰。

正如Zoho的WebNMS部門主管Karen Ravindranath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所說:“由於連線迄今未連線的裝置以及多樣化的裝置和不同的要求所固有的挑戰,IoTaaS的採用仍然很慢。”

話雖如此,Ravindranath還透露,在某些垂直領域,即整個供應鏈由OEM管理的垂直領域(例如在汽車行業中),ITaaS是可行的。

AI,RPA和不斷髮展的物聯網。

鑑於其能夠從整合感測器網路中收集和分析大量資料的能力,物聯網非常令人興奮,但正是系統將開始使用這些資料來使事情變得更加令人著迷的原因。畢竟,只能告訴您某物在哪裡以及它處於什麼狀態的物聯網不是很有用,除非它可以對此有所作為。

當然,我們所說的是關於AI和ML,隨著即將到來的2020年,技術也正在日趨成熟。我們最近看到了AI如何學習如何使用複雜的策略來贏得躲藏和尋求遊戲的機會。只要想一想,如果可以訪問從某座智慧城市收集的各種不同資料來源,那該怎麼辦?如果我們能夠處理大資料,則潛力不僅僅在於AI將實施我們會選擇的解決方案。正是因為AI可以提出人類最初從未想到的解決方案。

而且,由AI驅動的不斷髮展的IoS不僅限於網路大腦處理。在某些領域,機器人過程自動化可用於自動執行數字甚至物理過程,而無需人工干預。在汽車製造商的裝配間中遵循數十年的預編碼說明後,RPA將作為快速發展的AI的執行機構重新啟動。

以人體為例,如果物聯網是眼睛和耳朵,而人工智慧是思想,則RPA是手臂和腿。只有這個人不需要睡覺,才能以閃電般的速度進行計算和決策,並以不懈的效率行事。

通過AR和VR增值

因此,我們已經研究了將物聯網與AI和RPA相結合的強大功能,但是AR和VR可能適合哪裡?

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都是關於創造體驗並將豐富的感官資訊新增到計算機程序中的。其應用的一個例子是Kroger的智慧貨架產品EDGE。EDGE在貨架上使用物聯網感測器,該感測器與購物者手機上的應用程式進行互動。當購物者掃描貨架上的物品時,他們會在裝置螢幕上收到AR資訊疊加層。

該應用程式可能包括營養資訊,交叉銷售建議和可用性資訊。顯然可以看到客戶和營銷人員的利益,而隨著AI的出現,消費者應用程式可以根據過去的購物行為模式對產品進行超個性化。

憑藉其在感測器之間連結和交換資訊的能力

您可能會遇到印表機墨水用完並嚮應用程式傳送警報的情況。該應用程式又與店內物聯網感測器互動,並通知您庫存中有墨水,並通過AR疊加層將您引導至相關的架子。另一個物聯網和AR用例是汽車HUD。安裝在車輛上的攝像頭和感測器會拾取並分析周圍的資料;然後將這些資訊處理以生成駕駛員資訊,這些資訊可以投影到覆蓋擋風玻璃的透明HUD上。

隨著智慧城市的概念成為現實,該資訊可能會被來自外部環境的資料所補充。在一種假設的情況下,加油站的廣告牌可以警告駕駛員在汽油不足時進站。

區塊鏈運用

區塊鏈技術長期以來,該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實際上,區塊鏈可能會改變我們的業務方式,一些評論員聲稱,這將比網際網路本身更大。

區塊鏈的優勢在於其能夠在任何時候查詢的去中心化分類賬中儲存任何交易記錄的能力。一旦輸入,無論是付款,房地產交易中的合同交換,保險合同還是其他,都無法在不更改整個區塊鏈的情況下更改該資訊。

將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中的IoT整合可以大大減少欺詐行為,同時保護消費者權益。作為一種分散式技術本身,物聯網感測器可以對映到區塊鏈上。現在提出損壞的貨物索賠。通過檢查分類帳,調查人員可以準確地確定損壞的內容以及發生在過程的哪個階段。由於付款細節和SLA的所有內容也都記錄在了區塊鏈上,因此要花費幾秒鐘的時間進行相關檢查,並維持或拒絕索賠。

此外,任何問題的根本原因分析都將更加簡單,從而在需要時立即更改流程(或供應商)。IBM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將IoT與AI和區塊鏈相整合,因此這類解決方案可能還不太適合企業級應用。

你準備好迎接挑戰了嗎?

從純粹的技術角度來看,這些發展令人著迷,但它們也可能引起企業所有者的關注。他們將如何適應未來的變化?他們是否能夠負擔得起所需的技術?他們可以保護客戶的私人資料安全嗎?他們會因為機器人效率更高而不得不裁員嗎?

對於任何規模的企業,最好的建議都是保持警惕,以了解其行業中正在發生的事情,併為適應不可避免的變化做好準備。擁有根深蒂固的舊硬體的公司應認真考慮遷移到雲或至少建立一個混合網路,因為任何即將發生的變化都可能部分或全部駐留在雲中。

為此,必須進行全面的資料稽核,以便跟蹤進出公司的所有資料。除了考慮裁員之外,更好的策略可能是對IT工程師進行這些新興技術以及諸如開發和DevOps之類的尖端流程的培訓。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尷尬了!中科院中國產程式語言“木蘭”引爭議,實則換皮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