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我想知道如果我選擇否,還能正常下載麼?”luckincoffee瑞幸咖啡的忠實使用者吉吉說道。因為公司樓下就有一家瑞幸咖啡,所以吉吉幾乎每天都需要來一杯美式提神,下載瑞幸的APP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對於APP獲取使用者許可權的問題,吉吉不是沒有反抗過,她嘗試拒絕過APP的各種許可權請求,而在拒絕了某APP相關許可權被告知不能使用時候,她妥協了。此後,吉吉對APP獲取許可權的問題變得麻木:拒絕又有什麼用呢?

吉吉的煩惱不是個例,大資料時代使用者的資料隱私保護問題一直備受關注,面對不同APP的各種獲權請求,使用者疲於應對。在1月8日工信部公佈的第二批15款侵害使用者權益行為APP名單中,私享共享給第三方、私自共享個人資訊、強制使用者使用定向推送功能、過度索取許可權、不給許可權不讓用等,成為出現頻次比較高的問題。而在公佈的名單中,一些耳熟能詳的APP名字赫然在列:拉勾招聘、天涯社群、風行視訊、一點資訊、luckincoffee、綠城生活等等。

不僅如此,早在2019年12月19日,工信部就曾公佈第一批侵害使用者權益行為的APP,有41款APP產品存在違規收集、使用使用者個人資訊、不合理索取使用者許可權、為使用者賬號登出設定障礙等問題,並責令於12月31日前完成整改。而第一批APP名單中的人人視訊、春雨計步器、微創-原創音樂因未按照要求整改,已於1月3日依法組織下架。

事實上,在《中華人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對公民的隱私權都有明確的保護。根據《中華人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一條:自然人的個人資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資訊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資訊保安,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資訊,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資訊。部分APP將獲取的使用者資訊私享共享給第三方、私自共享個人資訊德行為顯然已經侵害到公民的隱私權。

目前對於APP侵害使用者權益的問題,瑞幸咖啡迴應稱,為了防止黑客騙取首杯免費,瑞幸咖啡APP除了需要客戶提供手機號碼,還需要客戶提供手機的裝置MAC地址作為雙重驗證。之前公司技術部在流程設計時工作失誤,在獲取該資訊時未先要求客戶授權。在12月中旬接到工信部整改通知後,已經進行了整改。

那麼,企業為什麼寧可冒著違反相關法律規定的風險也要收集使用者資訊?其中一個原因便是要實現精準的廣告投放。從使用者的姓名、年齡、喜好,再到App的使用習慣,甚至停留時間都可以獲知,以此獲得全面的使用者畫像。形成使用者畫像之後,便可推送優惠券、廣告等,實現精準營銷。對此吉吉深有同感,如果自己長時間沒有使用瑞幸咖啡的App,便會在固定時間忽然收到咖啡券。

事實上,這也帶來了相應的思考:使用者喜歡得到精準的推送,但使用者真的喜歡毫無隱私的推送麼?如果企業不強制獲取使用者的某些許可權,是否就對使用者的喜好束手無策?即使徵得使用者同意,是否能夠實現使用者隱私的資料脫敏?

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值得企業與品牌思考。

(文中部分資訊來自新京報)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最新通報!瑞幸咖啡、天涯社群、一點資訊等15款APP被通報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