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電商界的虧損"魔咒"到底是好是壞?

早在2012年,國內的預言型企業家李國慶曾斷言,最遲10月,京東就會因虧損而導致破產,畢竟它"賺一個花四個"。

7年過去了,京東未如李國慶的所言"活不過"10月。雖然它在成為電商贏家之前,確實連續虧損了12年。而到了2017年第一季度,京東終於盈利了,好不容易"轉正"的劉強東表示盈利不是砍掉虧損業務。

從某種意義上說,電商的成功似乎與它的虧損存在著某種平衡,畢竟淘寶就曾連續虧損6年,而成立最早的電商平臺亞馬遜,甚至連續20年都在虧損。

有趣的是,它們背後的創始人都認為虧損不是一件壞事。

2005年在遭遇"能否盈利"的質疑時,馬雲稱淘寶不是不能盈利,而是不想盈利;

2019年,最年輕的拼多多CEO黃崢也在《致股東信》中表示,"這個小大人隨時具備了賺錢的能力,但是我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不會改變現在的經營策略,而是持續聚焦在企業內生價值上,積極尋找對長期公司價值有利的決定。"

顯然,虧損自有其意義所在。此前有研究認為,在網際網路平臺的江湖裡,存在著兩個均衡點。

第一個平衡點即指企業在使用者相對規模不大、且特徵相對一致時,以單一項服務直接收費,只要它推出的服務價值能夠滿足價格,就能實現企業的盈利。

但實際第一個均衡點是"不穩定均衡",過早的盈利背後其實是平臺規模擴大被堵死的可能:

而以京東、淘寶、拼多多等為代表的電商企業追求的卻是第二個均衡點,即通過犧牲利潤獲得使用者規模增長,當規模達到某個臨界點時成本將會無線降低而利益則會不斷擴大。

以拼多多為例,四年來它一直以使用者利益為首位,不僅提出傳統平臺不注重的低價拼團模式,還推出"百億補貼"等一系列活動為使用者進行二次補貼。

5月19日,拼多多發起秒殺活動,官方指導價為5.28萬的五菱宏光2018款1.5L S標準型,每輛最高補貼近2萬元!9月20日,iPhone11系列,每部手機補貼500到900元。

正是依靠這些犧牲利潤的"小動作",拼多多現在已擁有4.83億使用者,其中有47.8%的一二線城市使用者。而且它在6月下沉市場月活使用者同比淨增7220萬,增幅高達59.4%,成功衛冕行業"下沉之王"的稱號。

其實第一個均衡點和第二個均衡點相比,最大區別就在於時間,這是所有參與在這場行業之爭中的企業最不能忽略的一個關鍵性因素。正因為重視了時間這一因素,淘寶、拼多多、京東才能形成電商"三足鼎立"格局。

看來對於電商界來說,虧損"魔咒"真的不是一件壞事!只有堅持走過了這段虧損時間才能讓企業真正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成為行業最後的贏家!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iPhone12被行業熱議,眾中國產能與之一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