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近日,《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2)》(以下簡稱《方案》)正式釋出。《方案》從產業體系、創新模式、應用市場、配套體系等多方面對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作出規劃,為推進未來3-4年北京市機器人產業高品質發展提供了路線圖。

中國機器人產業現狀

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約佔全球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家用服務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佔比分別為48.4%、27.7%、23.9%;軍用、極限作業、應急救援等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佔比分別達到70%、22%、8%。

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優勢

從供給側來看,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在機器人研發、系統整合和技術服務方面實力雄厚,北京有資源也有條件實現機器人產業創新集聚發展。

從需求側來看,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和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對機器人的應用形成迫切需求。

另一方面,作為特大型城市,北京在公共安全、養老助殘、醫療康復、家庭服務、教育娛樂等社會民生領域擁有巨大需求,這將為機器人拓展應用場景提供廣闊市場,同時也不斷催生新產品,豐富高精尖產業的內容。

北京機器人產業突出問題

一是產業領域多、佈局分散,部分優勢領域尚未形成顯著的產業規模帶動效應。

二是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市場應用有待充分銜接,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機制與環境亟需完善。

三是產品應用範圍和深度有待進一步拓展,細分領域市場有待啟用。

四是關鍵核心零部件與整機、產業佈局協同發展不協調不協同等問題依然突出,影響和制約全市機器人產業高品質發展。

機器人產業面臨的這些突出問題要如何解決?《方案》給我們指出了實現機器人產業高品質發展的思路和路徑。

“5432”新規劃

促進機器人高品質發展

5

是培育形成以醫療健康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倉儲物流機器人四大整機加關鍵零部件為主導的“4+1”發展格局。醫療健康機器人領域,加快骨科手術機器人等佈局,開展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佈局機器學習、觸覺反饋、增強現實關鍵技術,推動外骨骼機器人等康復機器人及智慧護理機器人的研發生產。特種機器人領域,發展安保巡邏、偵查安檢、排爆銷燬、破障處置等警用機器人,滅火、排煙、偵查等消防機器人,應急救援機器人,空間機器人、無人機、水面/水下機器人等。協作機器人領域,發展大負載、視覺/觸覺識別、快速程式設計和智慧示教等協作機器人,多關節、柔性、高安全性協作機器人等。倉儲物流機器人領域,發展揀選、搬運、複合型機器人,以及物流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儲等智慧倉儲物流技術產品,智慧停車AGV、立體車庫等產品和解決方案。機器人關鍵零部件領域,發展高效能伺服電機和驅動器、高精密減速器、控制器和作業系統、末端執行器等關鍵零部件,提升產業支撐能力。

4

是支援四大產業創新模式。一是產學研用創新模式。聚焦醫療健康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等領域,推動市級產業創新中心建設。支援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機構、搭建技術研發和工程化平臺,支援企業和使用者協同開展機器人創新應用。二是央地協同創新模式。在特種、倉儲物流機器人及關鍵零部件等領域,支援中央企業、單位與本市企業搭建技術轉移轉化平臺,推動本市企業與中央企業進行對接和聯合實施重大專案。三是創新創業孵化模式。組織機器人創新創業大賽、專案路演等活動,支援科技型小微企業孵化,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機器人創新創業活動。四是跨界融合創新模式。支援傳統企業開展機器人研發生產和整合應用,支援重點軟體企業結合應用場景開展機器人關鍵技術和產品創新,支援企業開展產品模式創新、拓展市場應用空間,培育國內領先的機器人產業融合創新生態圈。

3

是啟用三大應用市場。一是加大工業領域推廣應用力度。支援電子、汽車、裝備等領域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倉儲物流機器人和系統解決方案,支援企業拓展5G+工業網際網路等應用場景,培育智慧化生產、產品生產追溯等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二是開展服務民生領域示範應用。支援醫療健康機器人重點產品示範推廣,支援機器人相關單位開展以場景應用為主的機器人測評比選大賽,支援第三方物流企業開展物流機器人示範應用。三是推動公共安全領域示範應用。搭建產業對接合作平臺,推動警用機器人示範應用,組織消防、應急救援機器人應用示範專案。

2

是破解兩大產業協同路徑。一是完善機器人產業配套體系。推動機器人產業在亦莊等重點區域佈局,拓展布局房山、順義、大興、門頭溝等區。支援企業、園區建設機器人公共加工服務平臺,推動基礎配套企業聚集發展。支援機器人系統整合商與本體企業、本體企業與零部件企業建立上下游協作體系。支援企業對接檢驗檢測平臺開展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對標驗證。二是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支援企業引導供應鏈企業在京津冀佈局,推動形成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發展模式,輻射帶動全國發展。

近年來,在市經濟資訊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等部門的積極推動下,《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關於促進北京市智慧機器人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作的意見》《關於促進中關村智慧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路線圖》等政策檔案相繼釋出,北京市機器人產業發展機制初步構建,機器人研發、產業發展、示範應用得到全面佈局。《方案》的出臺為推動北京機器人產業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思路和路徑,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

行動方案(2019-2022年)

為貫徹《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智慧裝備產業的指導意見》,推動北京市機器人產業高品質發展,特制定本方案,期限2019至2022年。

一、基本思路

緊抓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大機遇,依託一批創新實力強、產業基礎好、市場成長快的骨幹企業,培育形成以醫療健康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倉儲物流機器人四大整機加關鍵零部件為主導的"4+1"發展格局,重點推廣四大產業創新模式,啟用三大應用服務市場,破解兩大產業協同路徑,構建具有北京乃至京津冀特色的機器人產業發展生態,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創新策源地和應用示範高地。

二、主要目標

到2022年,我市機器人創新能力和產業實力明顯增強,示範應用成效顯著,在全國形成重要影響力。

創新地位國內突出。機器人關鍵核心和前沿技術實現突破,在機器人新型傳動、人機互動、仿生等領域湧現一批標誌性創新成果。圍繞醫療健康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等細分領域,培育形成3個以上在國內有影響力的協同創新平臺。

產業實力穩步提升。機器人產業配套體系逐步完善,形成機器人產業鏈分工合作的發展生態。醫療健康、特種、協作、倉儲物流機器人等領域培育2-3家國際領先企業、10家國內細分領域領軍企業,打造1-2個特色產業基地。全市機器人產業收入超過120億元。

示範應用成效顯著。遴選一批機器人創新應用示範場景,推動工業機器人在數字化車間、智慧工廠等場景落地併發揮更大作用,服務、特種機器人創新成果在民生、安全、應急、物流等領域應用取得新進展,帶動我市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三、重點工作

實施"五四三二"工程。"五",即培育發展"4+1"重點產業方向--醫療健康、特種、協作、倉儲物流機器人以及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四",即推廣四大產業創新模式--產學研用協同、央地協同、創新創業孵化、跨界融合創新模式;"三",即啟用三大應用服務市場--加大機器人在工業領域推廣應用力度、開展服務民生領域示範應用和推動公共安全領域示範應用;"二",即破解兩大產業協同路徑--完善機器人產業配套體系、推動京津冀機器人產業協同發展。

(一)培育發展"4+1"產業格局

醫療健康機器人。加快骨科手術機器人、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奈米機器人等醫療機器人技術和產業佈局,推動機器人臨床應用研究,開展下一代手術機器人遠端手術、安全操控等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面向養老、健康服務領域,佈局機器學習、觸覺反饋、增強現實、腦機介面等關鍵技術,推動多功能手臂、外骨骼機器人等康復機器人以及智慧護理機器人的研發生產。

特種機器人。滿足公共安全需求,加快發展偵查安檢、安保巡邏、排爆銷燬、破障處置等警用機器人。滿足惡性事故、自然災害以及高溫高壓、有毒有害等特殊環境需求,發展偵查、滅火、排煙等消防機器人和應急救援保障機器人。面向航天、航空、核工程及水面特殊作業等需求,發展空間機器人、無人機、水面/水下機器人等。

協作機器人。面向電子資訊、汽車零部件、裝備製造等領域,發展大負載、視覺/觸覺識別、快速程式設計和智慧示教等協作機器人,以及輕量化、關節力感知、關節/空間柔順控制、無控制櫃、智慧工藝學習等柔性力感知協作機器人。面向科研教育、醫療、商業服務等領域,發展7軸冗餘自由度、仿生柔性互動、高安全性地柔性協作機器人。

倉儲物流機器人。面向智慧製造、倉儲物流等領域,發展揀選、搬運、貨箱到人、複合型機器人,以及物流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儲、無人叉車等智慧倉儲物流技術產品。面向智慧城市,發展智慧停車AGV、立體車庫等產品和解決方案。

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發展高效能機器人專用伺服電機和驅動器、高精密減速器、編碼器、智慧型機器人控制器和作業系統、多自由靈巧手、末端執行器,以及關節位置、力矩、視覺、觸覺感測器等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提升產業支撐能力。

(二)推廣四大產業創新模式

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聚焦醫療健康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等領域,整合細分領域優勢資源,圍繞產業共性技術等重大需求,推動市級產業創新中心建設。支援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機構、搭建技術研發和工程化平臺,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及關鍵核心部件瓶頸,提升關鍵技術及產品自主化供給能力。支援企業和使用者以上下游需求和供給能力為依據、以應用為導向,協同開展機器人創新應用,建立產業鏈上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體化組織新模式。

央地協同創新模式。支援中央企業、單位與本市企業搭建技術轉移轉化平臺,建立創新成果產業化合作模式。組織本市企業與中央企業、單位進行對接和聯合開展機器人研發、產業化和示範應用專案。

創新創業孵化模式。組織機器人創新創業大賽、專案路演等活動,邀請行業專家、企業家、投資人等擔任創新創業導師,培育推薦創新型企業和重點專案。支援領軍企業採取新型研發創新組織模式,孵化科技型小微企業。發揮產業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機器人創新創業活動。

跨界融合創新模式。支援有條件的傳統制造業企業拓展業務領域,開展機器人研發生產和整合應用,培育機器人系統解決方案。支援新一代資訊科技、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創新型企業結合應用場景,開發機器人產品、開展技術和模式創新、拓展市場應用空間,培育形成國內領先的機器人產業融合創新生態圈。

(三)啟用三大應用服務市場

加大工業領域推廣應用力度。支援電子、汽車、裝備等行業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倉儲物流機器人和系統解決方案。以小米5G智慧工廠等重大專案為示範帶動,鼓勵機器人企業積極參與數字化車間、智慧工廠等專案建設,融合5G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在實現生產線智慧化、柔性化等方面發揮更大成效。

開展服務民生領域示範應用。繼續推動骨科手術機器人應用中心建設,推廣醫療健康機器人在醫院、養老機構等領域應用,拓展5G遠端操控手術機器人實時手術應用場景。支援企業積極參與國家先進醫療裝備應用示範、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等專案。開展以場景應用為主的機器人測評比選大賽,支援倉儲物流等服務機器人、安全應急等特種機器人在城市副中心、大興機場等重點區域及北京冬奧會等重大活動率先示範應用,拓展產品市場空間。

推動公共安全領域示範應用。面向警用、消防、應急救援機器人領域,搭建形成高效產需對接平臺,推動一批警用、消防及應急救援機器人進入作業現場實現示範應用。

(四)破解兩大產業協同路徑

完善機器人產業配套體系。支援企業、園區建設機器人公共加工服務平臺,滿足機器人研發中試和產業化配套需求。支援機器人系統整合商與本體企業、本體企業與零部件企業開展對接合作,建立上下游協作體系。支援機器人零部件生產企業加快伺服驅動及電機、減速器等關鍵零部件產業化程序。支援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本體企業對接檢驗檢測平臺,開展中國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對標驗證。

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整合京津冀機器人產業資源,強化產業鏈協作,支援企業通過網路協同製造等模式,引導供應鏈企業在京津冀合理佈局,形成產業鏈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發展模式,輻射帶動全國發展。

四、保障措施

(一)做好統籌組織保障

建立市經濟資訊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等部門以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重點區組成的工作統籌機制,協同推進全市機器人研發及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化及產品示範應用等工作。支援中關村科學城鞏固提升機器人原始創新、科技成果轉化輻射能力,引導機器人產業化專案向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佈局,拓展布局房山、順義、大興、門頭溝等區,加快推動一批重點專案落地。對接河北省和天津市主管部門和企業,推動形成京津冀機器人創新鏈、產業鏈協同發展體系。

(二)加大政策支援力度

支援優勢企業、創投機構、科研院所等籌建機器人產業創新基金或產業創投基金。鼓勵推動創新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支援機器人企業通過融資租賃、信用貸款、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信保融資等方式融資發展。落實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範應用政策,加大對機器人首臺(套)產品研製和應用的支援力度。

(三)引進培養產業人才

統籌用好國家、市級及中關村示範區人才政策,吸引國內外機器人領軍人才在京發展。支援企業引進和培養機器人高階人才及核心團隊,支援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開展人才培訓,支援建立產業技術應用培訓中心,形成多層次產業人才梯隊。

(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依託世界機器人大會、中關村論壇、科博會等重要活動,打造國際一流的機器人產業交流合作平臺,吸引聚集全球高階要素資源,加大對北京機器人產業政策的宣傳力度,積極推動國際組織、企業和機構在京落戶。支援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參與國際間合作專案。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41款APP侵權:10億使用者中招 QQ小米搜狐人人全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