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都說江湖水深,出來混社會要千萬個小心,魚龍混雜的社交場稍有不慎就會耽誤我們美好的一生。這說法自然不假,但在網際網路時代,比起社會場更需要小心的是手機裡的各大APP。

我們享受著它們帶來的便利,也承擔著一些隱性的風險。比如,預設勾選使用者協議和隱私政策,導致資訊大批量被盜用;開啟麥克風、定位許可權讓我們的隱私處於長期暴露的狀態;詐騙外掛利用APP引誘我們上當,對我們造成巨大損失等等。

隔著手機螢幕,永遠無法探知哪個APP把黑手伸向了我們的財產以及隱私安全。尤其是當他們盯上了我們最常用的社交軟體——微信,這將會給我們帶來無法探底的風險……

作為一個社交軟體,坐擁9.8億使用者的微信現在已極為成熟。在大家的眼中,它不僅是一個超大的資訊能量集合體,還具備了無法超越的商業價值。而在居心叵測的人眼中,微信裡更到處都是可深挖的紅利。

因為對於絕大多數使用者而言,能夠進入微信好友列表的,基本上都是熟人,這本身就容易讓人產生信任。再加上社交效應、微信群屬性,使用者只要一個簡單的動作,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大批量使用者集合在一起。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法分子根據使用者的某些心理弱點,進行誘導詐騙,那成功率絕對是非常高的。

最新報道顯示,2018年微信已超過QQ成為網路詐騙犯罪中使用最為頻繁的犯罪工具,超半數網路詐騙案件中均有涉及應用微信實施詐騙的犯罪情節。而且,有近20%的網路詐騙案件是在獲取公民個人資訊後進行的詐騙。

微信的“泛熟人”屬性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放鬆了警惕,而騙子卻愈發變本加厲,使出各種花招手段引我們入坑。其中最令人防不勝防的,莫過於兩個利用社交漏洞編織的圈套。

☆付費入群,支付8元變800

費用也不貴,只要支付8元就可以進群約炮、看片……比一杯奶茶還便宜。這讓許多內心空虛寂寞冷的人兒都不禁蠢蠢欲動。可當使用者輸入支付密碼或指紋後,詭異的事情發生了,8元瞬間翻倍成800元,但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因為微信支付有漏洞,而因為從掃碼那一刻,使用者其實就已經落入了騙子設計的陷阱之中。他們將虛假連結仿冒成微信的入群介面,利用色情內容誘導使用者點選識別,讓其進入騙子準備好的外部連結中。再通過篡改網頁,讓使用者以為只是花了點小錢,實際上卻支付了“鉅款”。

實際上,使用者只要稍微有一點警惕心就能發現,這個騙局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漏洞,即微信根本就不存在“付費入群”功能!而且超過100人的微信群並不能靠掃描二維碼進入。

但騙子就是抓住使用者“一時情急”的弱點,用障眼法誤導他們進行支付。

最近社會上出現了一種新型詐騙,騙子在盜用他人微訊號之後,利用模擬語音對其通訊錄裡的好友進行借款詐騙。因為聲音與本人相似到幾乎難以區分,所以如果沒有及時做一步的核實,使用者很容易就被騙子所矇蔽。

可能是騙子在騙取使用者微訊號時就已經騙取了他特定的語音資訊,然後通過提取語音檔案或安裝“增強版微信”達到轉發的目的;也可能是使用者在其他地方留存過語音,騙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後藉助語音合成軟體加以利用;還可能是騙子刻意製造嘈雜的環境混淆視聽,增加聲音的識別難度,降低對方的防範意識。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語音詐騙、連結詐騙其實並不高明,但卻總會有人中招。想要防範於未然,我們就要抓住這些騙局背後那隻看不見的黑手,並熟悉他們常用的作案手法。

在這些黑手中,最高危的莫過於各種第三方外掛。這類外掛雖然便捷,但有很多是攜帶病毒的,有時甚至可以在使用者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就對其造成損失。所以任何在微信中嵌入的第三方工具,都值得我們提高警惕。

無論是“清粉”,還是“搶紅包”,抑或是“微商輔助”,諸如此類的第三方工具之所以流行,無非就是抓住了使用者想要省事的心理需求,但為了自己資訊保安,我們切不可亂用這些工具,更不要隨意下載。

因為你以為只是在幫忙“砍價”,或是掃碼“進群”,實際上騙子早已通過替換連結的方式把你帶到了坑裡。輕則被收集個人資訊,重則被騙錢,絕對得不償失,所以我們務必要控制住自己的雙手。

不僅要注意管好微信入口,更要善用微信自我保護機制,及時啟動緊急凍結、防詐騙提醒等功能,從各方面保障微信的賬號安全,提升自身的安全指數。

而且,一旦在使用過程中發現違法行為,我們要第一時間使用投訴功能進行舉報,必要時還應該向公安機關報案,積極防止騙局外擴。

現在的騙子都講究與時俱近,各種招數層出不窮,尤其喜歡盯上一些直達我們個人隱私的APP。所以我們在使用手機的時候,千萬不可隨意點選及使用不規範的工具和連結,對於涉及到隱私財產的話題,也要時刻保持警惕。

只有及時樹立起風險防範意識,並在專業保障機制上,發揮自身最大的能動性,從思想和行為兩方面雙管齊下,我們才能全面保護自身的權益。

- 往 期 精 彩 -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懟華為是假5G,強調5G毫米波方案,高通5G發展如何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