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在我們居住的太陽系中,太陽是絕對的核心。不僅太陽系的八顆行星都圍繞著太陽公轉,而我們地球上的生命,更是無時無刻離不開太陽帶給我們的溫暖。然而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太陽系裡一下出來了兩個太陽,那會是什麼結果呢?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雖然太陽並非雙星系統,不可能“自帶”兩個太陽,但是,架不住有天外訪客來訪啊!

天文學家發現,早在一百萬年以前,就有這麼一顆和太陽地位同等的恆星UCAC 4 237-008148——造訪過我們的太陽系,當時距離我們只有不到一光年。

當時地球到底受沒受到影響,發生了什麼,沒人知曉。好在這顆行星目前距離我們地球已經有300多光年遠,不會再對我們造成什麼威脅。

無獨有偶,大約在7萬年前,編號為WISE J072003.20的恆星也曾近距離掠過太陽系,當時距離我們只有0.82光年。這顆恆星是2013年11月由天文學家舒爾茨發現的,所以也叫舒爾茨星。

這是一個雙星系統,主星是一顆紅矮星,質量是木星的86倍,伴星則是一顆褐矮星,質量是木星的65倍左右,不過這對雙星的質量與太陽相比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所以並沒有對太陽系產生太大的影響。

目前它已經在距離太陽約23光年的獨角獸座方向了。但很顯然,因為恆星運動的關係,這樣的恆星相遇肯定不是個案,而且未來還會不斷出現的。

科學家是如何觀測恆星是否接近太陽的?

這恆星在地球上看上去,就是一個個閃爍的光點,我們幾乎感覺不到它們的移動,這科學家是怎麼知道它們的移動軌跡的,還知道它們正在朝我們飛來的?

事實上,早在1989年8月8日,歐洲空間局就通過阿麗亞娜4號火箭把依巴谷衛星送上了太空,目的就是為了測量恆星的視差和自行,所謂恆星視差,是因為我們在地球觀察恆星,肯定會因為所處位置的不同而得出恆星相距地球不一樣的距離。

從兩個觀察點看目標,兩條視線之間的夾角叫做這兩個點的視差角,兩點之間的距離稱作視差基線。而利用視差原理再配合上三角學知識,就可以準確地測量出不同物體在空間中的距離。依巴谷衛星就是通過這種方法測量了超過10萬顆鄰近恆星的距離。

恆星視差

那什麼又是恆星自行呢?自行就是恆星相對於太陽系質量中心,隨著時間變化的推移所顯示出在位置在角度上的改變。通常是通過測量輻射中的多普勒頻移來推算的。

2013年作為依巴谷衛星的後續計劃,歐洲空間站又啟動了蓋亞任務。該任務會持續以兩個望遠鏡的觀測方向垂直為軸轉動,並使用光譜儀以多普勒光譜學法量測較亮恆星的徑向速度。

科學家們希望通過蓋亞任務能夠確認10億顆恆星的位置、距離和每年自行量,並幫助人類最終繪製出銀河系內1%的恆星三維星圖。

如果有恆星進入了太陽系,會帶來什麼災難?

雖然我們對近鄰的恆星,採取了持續的觀測。但如果真的有那麼一顆恆星進入到了我們的太陽系,究竟會帶來什麼難以想象的毀滅災難呢?

其實這主要取決於恆星的運動規矩和質量。如果一個恆星想要進入太陽系,首先就要先經過奧爾特雲,這是一個圍繞太陽、主要由冰和微行星組成的球體雲團。隨後受到恆星引力作用,太陽系內的隕石和小行星數量也會大大增加,地球被隕石擊中的概率也會隨之增長。

可不要小看隕石的撞擊,遠的不說,2013年2月15日,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遭到隕石墜落,震碎了十萬多平方米的建築玻璃,1500棟房屋受損,一千多人受傷,但所幸並沒有人員死亡,造成約310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

當時隕石的半徑只有8.5米,但重量卻達到了驚人的7200噸左右,要不是因為隕石在大約離地面只有30千米的高空中,莫名其妙地自行解體爆炸了,沒準我們也成了被後人研究的恐龍化石了。

隨著恆星繼續朝著內太陽系前進,如果它的質量遠高於太陽,則很有可能會一路破壞它經過的所有行星軌道:太陽系的第一大衛星木星都會被推出軌道,一路向著地球撞來。

土星和它的衛星也會偏離軌道,在太陽系內橫衝直撞。太陽系內立刻就像檯球開杆一樣亂作一團。部分天體會被拋出太陽系,等待我們的將是各種流星風暴和其他行星的殘骸碰撞。人類文明也會在一瞬間被毀滅。

恆星進入太陽系的可能性,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有人會說,這都是小概率事件,即使發生也是千萬年甚至上億年之後了,我們根本不用擔心。其實不然。

就在現在,巨蛇座的一顆恆星正飛速向著太陽系駛來。預計到達130萬年後,它和太陽的距離只有0.065光年。這顆恆星就是格利澤710。

這顆恆星目前距離地球63.8光年,但根據俄羅斯科學院兩位科學家根據蓋亞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分析。130萬年之後,格利澤710很可能會飛進太陽系的內部,並且造成撞擊事件。

其中一位科學家博貝列夫推算出格利澤710將有86%的機會從奧爾特雲中穿過,這就會造成大量彗星會改變運行軌道而朝向太陽系內部飛來。如果130萬年之後地球上還有人類的話,或許他們經歷的,就不是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這地球上那麼簡單的浪漫了,很可能屆時全人類將要遭遇到來自天外的滅頂之災。

當然,主流科學界也有人抱有樂觀態度。多倫多大學畢業生Garett Brown 領導的天體物理學家團隊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流浪恆星穿越太陽系造成的影響。

他們通過使用多倫多大學的 Niagara superPC 進行了數千次模擬,在這個過程的最後,研究小組發現恆星飛掠的影響實際上取決於來訪恆星破壞系統的潛力。

他們經過計算得出結論,這樣的恆星相遇不僅在很漫長時間內才會發生一次,而且如果想要影響我們整個太陽系的穩定,來訪恆星必須能讓海王星的軌道發生至少4500億米的位移

這種情況的發生概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他們補充說道:在太陽系,幾乎每100億年就會有一次如此關鍵的恆星飛掠事件,但就算恆星離我們的太陽系只有幾光年遠了,也不會影響我們太陽系的宇宙後院。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誰也無法對數百萬,數千萬甚至數億年之後的事情進行準確的預測。究竟當另一顆恆星與太陽相會時,地球會發生什麼?或許也只有等到那一天來臨,地球上的人們才能知道準確的答案。

3
最新評論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意甲第12輪前瞻:國際米蘭VS桑普多利亞,小因扎吉能拿下四連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