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相信不少球迷都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人,他們十分懷念二十年前的足球明星,反而對現在的球星不屑一顧。這些人認為過去的球星個個都特點鮮明,每個人都擁有一手絕活;而現在的球星千篇一律,除了如梅西、C羅以外的巨星,根本就沒幾個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因此在他們看來,現在的足球水平相比之前出現了明顯的倒退。

仔細想想,這些人的看法似乎也並非全無道理。二十年前的球星的確是各有特點,比如羅納爾多的迅捷,維埃裡的強壯,還有魯伊科斯塔的優雅等,都給球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現在的球員當中,似乎很難再找出那麼個性鮮明的球星了。難道說,足球的水平真的下降了嗎?

並不是!在筆者看來,足球一直都處於發展當中,現在球員的平均素質也絕對要超過過去的球員。之所以現在的球星看起來不如之前的球星那麼有特點,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水平不夠,而是因為現代足球對球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很少有進行個人表演的機會。

接下來,筆者將用以下幾個角度的事實證明,當今的足球水平相比之前不僅更高,而且是有明顯的進步:

比賽節奏更加激烈,跑動一萬米已是平均水平

現代足球相比過去,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在比賽節奏上。足球運動的節奏一直在朝著更快速也更激烈的方向發展,這意味著球員在場上處理球的空間與時間都變得更短,於是他們需要用更合理的方式來處理皮球。

其實足球的發展過程已經證明了那些節奏跟不上的老球星們會被逐漸淘汰。以巴西人德賈明哈為例,他腳下技術細膩,喜歡在盤帶後送出具有威脅性的直傳球,在21世紀初期的那支超級拉科裡負有盛名。然而事實最終證明,能夠帶領拉科魯尼亞前進的並不是容易拖慢節奏的德賈明哈,而是看似不起眼卻處理球非常合理的貝萊隆。後者直到年過30歲依然還是球隊主力,前者則在數年後不得不黯然離開了歐洲足壇。

而從跑動距離這個資料指標上,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足球比賽的節奏是在不斷加快的。在二十年前,五大聯賽球員的平均跑動距離在9公里左右,那時人們常用“場均一萬米”來稱讚一名球員能跑。然而在現在,場均一萬米已經是歐洲職業球員的平均水平。據統計,在近兩年的英超聯賽中,中場球員每90分鐘的平均跑動距離超過了11公里,就連跑動最少的後衛場均也要跑10.3公里。

在2018-2019賽季的英超聯賽中,有數十名球員的場均跑動距離達到了12公里以上,而並不以勤勉見長的前熱刺中場埃裡克森,其場均跑動距離也達到了驚人的12.28公里。2017-2018賽季,AC米蘭的場均跑動距離為105公里,在整個意甲排名倒數第二——然而即使如此,在去掉門將之後,米蘭球員仍然做到了場均奔跑一萬米。要知道,意甲的節奏比起其他頂級聯賽來說是要慢不少的,由此可見現代足球的節奏在整體上比之前明顯更快。

也許有人會說,節奏的快慢和足球水平並沒有特別必然的關係。也許對於一兩個個體是這樣的,但從整體來說,節奏更快更能跑的球隊必定會獲得更多的機會。以夢三時期的巴塞羅那為例,那支巴薩的傳控能力天下無雙,然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球員的不懈跑動上的。在2008年前後,哈維與伊涅斯塔等人場均往往都要進行11公里以上的跑動。在2010年南非世界盃上,哈維打滿全部7場比賽,而他的場均跑動距離也達到了11.46公里。

而從另一個角度,我們也能看到足球比賽節奏的巨大變化。在中國足球職業化之前,中國國家隊的場均跑動距離僅僅為5~6公里,但那時的中國隊在亞洲是一流水平;現在的中國國家隊場均跑動至少也有9公里,然而論成績卻只能算亞洲三流。這側面說明,足球比賽的節奏在這幾十年中的確加快了不少。

球員綜合素質更全面,球隊陣型內涵大大豐富

比賽節奏的加快意味著對球員綜合素質要求的變高。踢過球的朋友們應該都有體會,在低節奏或者無對抗的情況下,普通的足球愛好者也能舒服地控球盤帶,甚至還能玩幾個花活;但一旦節奏提起來了,想要精細地控制皮球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同樣的道理自然也適用於高水平的職業足球比賽,為了適應高節奏的比賽要求,現在的職業球員都需要有過硬的綜合素質,一專多能也幾乎成為對高水平職業球員的基本要求。

以利物浦球員米爾納為例。這位英格蘭球員在出道的時候一直打的是中場,那時的他還被媒體拿來與貝克漢姆做比較。現在的他雖然已經進入職業生涯晚期,然而他在利物浦卻依然可以完美適應各個位置。米爾納在邊鋒、邊後衛與老本行中場位置上都能踢得不錯,靠得就是過硬的綜合素質。

這樣的情況在現代足球當中並不是特例。因為節奏變快,球員往往需要離開自己熟悉的位置去接應隊友,或者就地展開圍搶。在比賽中,邊鋒回防到己方底線並不是什麼稀罕事,中鋒回撤到中場轉身組織也並不少見,甚至連中後衛都能在中場用花活過人。正是因為球員的綜合素質在變高,許多球員並沒有特別明顯的短板,所以離開自己的位置在足球場上才變成了常事。

球員綜合素質的提高還體現在另外一個方面上,那就是陣型的戰術內涵比之前豐富了太多。在傳統的足球觀念中,陣型和特定的戰術打法是分不開的,比如433就是講究控制的陣型,而442就適合打兩翼齊飛。但在現代足球中,由於球員綜合素質的提高,他們在場上的角色更加靈活,小範圍的穿插換位幾乎是每支職業球隊的必備功課。

而在一場比賽中,主帥可能會更換多個陣型,場上的球員們也能夠忠實執行教練的指令——這其實是一件相當了不起的事情。如果沒有事先做好準備,場上位置和職責的變換很可能會導致球隊出現組織混亂的問題。如果球員沒有過硬的綜合素質與戰術素養,那他們在場下訓練中就無法適應多個陣型,更別提在實際比賽中靈活自如地運用了。

場上各個位置要求更高,且均能發揮重要作用

早期的足球隊往往非常依賴核心位置上的球員,比如“十號位”以及“清道夫”等位置,而其他位置上的球員大多隻能做配角。但現代足球的戰術正呈現出一種“去核心化”的趨勢,球隊不僅可以圍繞十號位等位置的球員展開戰術,其他位置上的球員也可以起到主導比賽的作用。甚至門將的特點,也可以決定球隊的場上戰術佈置。

以邊後衛這個位置為例。在早期的足球比賽中,邊後衛往往是持球最少的位置。他們不僅要承擔起無球套邊插上與及時回追的任務,核心球員還不願意過多地把球權分配給他們,完全就是一個球場雜工。但在當今足壇,優質邊後衛幾乎成了轉會市場上最搶手的香餑餑。這是因為現代足球開發出了邊後衛的更多功能,一個好的邊後衛不僅可以幫助防守與插上助攻,在球隊需要的時候甚至可以完成組織與得分的任務。

比如馬塞洛和羅伯遜,不僅插上傳中準,還能在必要的時候用直塞甚至是轉移幫助中場完成組織的任務。又比如右邊後衛時期的基米希,在球隊需要的時候甚至可以當一個內鋒來使用。這樣的邊後衛已經不再是球場上的萬年打工仔,他們不僅是球隊戰術中的關鍵球員,在區域性甚至可以承擔球隊小核心的職責。

一個更典型的例子是門將諾伊爾。作為清道夫式門將的典型代表,巔峰時期的諾伊爾擁有不亞於後衛球員的控制範圍,而拜仁也圍繞他制訂了全新的戰術。在球隊壓上進攻時,諾伊爾的站位可以來到中圈附近,於是拜仁的兩個中衛就可以在更靠前的位置投入到球隊的進攻當中。而在傳統的足球體系中,這樣的戰術變化簡直是無法想象的。正是因為各個位置的水平在變高,因此就算是門將這個最靠後的位置,也能夠在球隊進攻中發揮重要作用。

總結:

和過去相比,現在的足球節奏更快,對球員綜合素質的要求更高,戰術的去核心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因此,現在的足球越發講究團隊配合與綜合能力,像過去那樣某個球星在球隊內一枝獨秀的情況也越來越少了,這就是為什麼總有人覺得“現在的球星不如過去的球星有特點”。

任何一項運動都是在向前發展的。和過去相比,現在的足球擁有更科學的訓練方法與更完善的戰術體系,就連現在的中國國家隊在跑動能力上也可以完爆那支以全攻全守聞名的荷蘭隊,更別提頂級水平的球隊了。足球的水平整體上是在不斷變高的,因此單純地比較新老兩代球員是沒有意義的。享受足球帶來的熱情與美感,對於球迷來說就足夠了。

最新評論
  • 1 #

    大部分同意。當今球員的跑動距離和比賽頻次高於古早時期不少,而且球員整體的停帶傳射等基本功肯定高於以前(中國足球除外)。當然,由於裁判規則加強了對球員的保護,有球球員進攻球員的難度相對小了。以前那種屠夫伐木工似的防守,讓天才球員們的足球“生命期”不可能像梅羅這樣長。

  • 2 #

    任何運動的成績都在上升,沒理由認為足球可以例外。其實是很簡單的道理,偏就有很多人認為我的青春特別珍貴,所以我青春期喜歡的球星就特別偉大。

  • 3 #

    確實如此,前足協主席年維泗五十年代創下的單場跑七千八的記錄在聯賽中整整保持了快半個世紀之久。

  • 4 #

    現代足球理念肯定比以前的先進,但是作者你真認為以前的足球運動員跑動能力不如現在的足球運動員?他們用現在的訓練方式方法難道不能場均跑動上萬米?

  • 5 #

    現在的球員就是不行。2006世界盃,法國三比一暴打西班牙。所謂西班牙王朝的基本陣容當時上場了。西班牙,給你機會,你行嗎,

  • 6 #

    怪不得傳奇球員體力都不高

  • 7 #

    現在的球員太軟弱了,踢球如同繡花。

  • 8 #

    現在的不好看,2000年歐洲盃開始到08年歐洲盃之間的幾屆大賽最好看。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本賽季改換門庭後,狀態復甦的那些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