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全文 2527 字,閱讀時間預計 6 分鐘。

今天中午,中國足協釋出《關於開展 “春季大練兵” 活動的通知》,倡導在各級國家隊、及職業足球俱樂部開展 “春季大練兵” 活動,要求各級國家隊、各俱樂部均要成立活動專項領導小組,制定 “練兵” 計劃,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在《通知》中,中國足協不僅不僅闡述了此次活動的意義、效果和機制等,還明確了運動員基礎測評的參考標準。

其中,“三從一大” 、“12 分鐘跑” 、“YOYO” 等在中國足球歷史上頗具年代意味的字眼格外引人注意,廣大球迷恐怕會產生一種 “穿越感”,而有些球員或許也會產生一種 “恐懼感”,畢竟,在中國足球發展的起步階段,“談體測色變” 是他們中大多數人共同的體驗。同是 12 分鐘跑,同是 YOYO,今時的 “春季大練兵” 與往昔的 “體測” 真的一樣嗎?仔細分析這份通知的內容,人們也許會有新的發現。

懷舊詞彙引熱議

《通知》中 “12分鐘跑” 和 “YOYO測試” 之所以顯得有些刺眼,是因為在中國職業足球聯賽發展的初期,它們曾經是所有球員參加聯賽的 “准入證”。而圍繞著這兩項體能測試,既發生過一段段現在看來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也引發過一番番長久以來此起彼伏的質疑。

1994 年是中國足球職業化的元年,但在聯賽大幕開啟之前,中國足協組織的一場甲 A 各隊的體能測試卻引來外界的極大關注,因為這場測試的結果將關係到球員能否順利拿到首屆職業聯賽的 “上崗證”,當時的那次體測甚至吸引了電視臺的現場直播。在雲海昆明的海埂基地,中國足協規定,12 分鐘跑的測試及格線為 3100 米,生死線為 2800 米,也就是說,達到 3100 米的及格線,就可以拿到聯賽的上崗證,而超過生死線的球員,可以有補測的機會。對於那場測試,郝海東、李紅軍、蔡晟等國字號球員中的體能困難戶都有著刻骨銘心的感受。

著名前鋒郝海東 12 分鐘跑測試時,拼盡全力離及格線還有幾米,時任八一隊主帥賈秀全連拉帶拽將他拖過及格線,最後在裁判的爭議聲中僥倖過關。北京隊王牌射手高洪波因擔心體測無法過關,去新加坡踢了一年球。最慘的當數吉林國腳李紅軍,他成為了 12 分鐘跑測試的第一批 “犧牲品”,因為未達到 2800 米的生死線,他不僅失去了當年甲 A 聯賽參賽資格,為國出征的願望也化為泡影,他與時任國家隊主帥施拉普納抱頭痛笑的鏡頭,成為了那個時代反應體測中球員眾生相的經典一幕。

2003 年,中國足協對體能測試進行了改革,YOYO 體測替代了 12 分鐘跑。不過,這項測試同樣因為摻雜著太多裁判的人為因素而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當時還在泰達隊踢球的高峰在測試中因犯規而被取消了成績,感覺裁判判罰不公的他在現場便憤然決定退役,“浪子快刀” 也成為了 YOYO 體測的第一個犧牲品,退役時,高峰剛剛 32 歲。多年之後回憶起那段歷史,高峰也表示,“2003 年的 YOYO 體測,因為人為的無知和規則的不清晰,我失去了繼續在綠茵場奮鬥下去的興趣,選擇了退役。我對這種選擇一點都不後悔。”

12 分鐘跑和 YOYO 體測之所以引發爭議,一方面是因為很多人認為當時對於足球運動員體能的認識太過侷限,郝海東就曾說過,足球的體能包括彈跳、力量、爆發力、反應、耐力,耐力只是一方面,耐力不代表體能。另一方面,則是當時中國足協將體測成績與球員的參賽資格掛鉤,作為一種體能訓練手段的 12 分鐘跑和 YOYO 測試背離了其原本的意義,造成了很多人職業生涯的提前結束。現在看來,那只是中國足球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2011 賽季開始,中國足協便停止了每個賽季之前的體能測試。

新瓶舊酒變化多

雖然 “12分鐘跑” 和“YOYO 測試” 出現在了此次中國足協倡導的 “春季大練兵” 之中,但與此前相比,它已經有了本質的不同。首先,《通知》要求各級國家隊、各職業俱樂部一線隊、預備隊在嚴密防控疫情的同時,儘快集中,開始訓練,做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訓練備戰。也就是說,要求各隊與社會經濟層面上的復工復產同步,逐步回到正常的訓練備戰軌道之中來。

而《通知》每次在行文中提到 “三從一大”時,前後必補充 “科學訓練” 等類似詞句,可見,從中國足協的角度出發,在中超擁有不少世界級教練、各隊也都有專門體能團隊的今天,“三從一大” 更多是在思想意識上的強調,而對單純的大運動量訓練的硬性要求。進一步來看,《通知》中提出的 “各支隊伍每週有效訓練時間不少於 16 個小時” 的具體要求,平均到每天其實也只是 2 個小時出頭,想在新賽季有所作為的球隊,其冬訓期間的正常訓練時間大概都不會比這個要求短。

更重要的是,《通知》中的體測標準不再是球員獲得參賽資格的“生死線”。在考核層面,中國足協只會不定期進行抽查、並對結果進行公示和排名,優秀的表揚,未達標的批評,外加取消年度聯賽評優資格。也就是說,如果現在聯賽中有一名進球如麻的體能困難戶的話,即便體測成績未達標,他最多無緣聯賽評優資格。一名球員能否上場的決定權在教練手中,而不在足協或體測成績這裡。

重提體測有何深意

受疫情影響,中國足球聯賽何時開幕還沒有官方的說法,足協此時重提 “體測”,顯然是不希望各隊因計劃難產而耽誤訓練。畢竟聯賽開啟後,各項賽事集中來襲,這對於球員的體能將是極大的考驗。站在中國足協的角度,下半年他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確保國家隊在世預賽 40 強賽中有出色的表現,因此,防止各位國腳在聯賽中因體能短缺而造成傷病,或許正是他們需要考慮的重點。站在這個角度,或許中國足協倡導 “春季大練兵” 的原因就更容易理解了。

其實,體測並不是中國足球獨有的產物。同為職業聯賽,CBA 中也存在著體測,而且在姚明成為中國籃球協會主席、中職聯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之後,CBA 的體測也沒有被叫停,這說明在籃球專業頂尖人才的眼中,體測至少還沒 “罪大惡極” 到必須直接喊停的地步。

2019 年的CBA體測中,上海隊球員張兆旭曾在進行深蹲測試時受傷,這一事件曾一度將 CBA 的體測推上風口浪尖。事後,儘管 CBA 官方承認體測 “難以全面真實地反映每一位球員的能力和水平”,但他們並沒有直接取消體測的意思,而是表示將 “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安排,形成新的方案,在下賽季體能測試中執行”。

12 分鐘跑、YOYO 測試,相同的字眼背後卻是不同的含義。讓偏見塵封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之中,新的體測在新的時期,或許將發揮更多的正面作用。

請在工作時間(8:00 - 18:00)致電:

(022)23601972 or 13207576205

聯絡我們

最新評論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拿下了13個冠軍的貝尼特斯,會帶領大連人隊拿到第14個冠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