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希望疫情到東京奧運會前會結束。因為很多運動員都為此努力了四年。”英國七項全能名將卡特琳娜向媒體表示。

距離2020東京奧運會開幕只有五個月的時間,但由於新冠狀病毒的全球蔓延,使其變成了一個未知數。東京奧運會能否如期舉行,這不僅是日本的事,也事關世界各國的運動員。

信誓旦旦“不會延期”的東京奧組委,與檢測端進展緩慢的厚生勞動省,兩者間似乎存在著一條鴻溝。沒有拿出行動,只說豪言壯語、鼓勵安慰,反而讓人不安倍增。

2020年的這一場體育盛會,能否如期而至;這一場疫戰,究竟會何時、以什麼樣的方式徹底平復,仍然有待風險評估。

風雨無阻,只怕戰爭

2月26日,一個“東京奧運會可能會取消”的訊息衝上了熱搜榜首位。

這條來自美聯社的快訊稱,國際奧委會(IOC)資深委員迪克龐德認為未來將有3個月的視窗期決定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命運。如果疫情5月底得不到控制,組織者有可能將其取消,而不是推遲或換地方。

美聯社報道截圖

東京奧組委予以反駁,表示這並非國際奧委會的官方見解,他們將繼續關注新冠肺炎的整體情況,研究必要的對策。

儘管日本的說法很曖昧,但毫無疑問的是,“無法控制的話,可能取消”的選項已擺上了桌面。東京奧組委很難再以一副“雷打不動”的面目示人了。

隨著世界衛生組織45頁最新報告的出爐,各國進一步加深了對COVID-19的理解。萬一在奧運會前夕沒有止住,可能也沒有太多的運動員和觀眾,會冒著被傳染的風險來到日本。

不過縱觀奧運會的歷史,還沒有因為“瘟疫”而取消的先例。

奧運會自1896年開始,中間只中斷過五次,都是因為戰爭。1916年柏林夏奧會因為一戰取消,1940年東京夏奧會和札幌冬奧會、1944年倫敦夏奧會和科爾蒂納丹佩佐冬奧會因為二戰取消。

戰爭是奧運會的頭號敵人。但除了戰爭之外,奧運會可以說是風雨無阻。

歷史上奧運會曾被多次抵制,比如1936年的柏林、1980年的莫斯科、1984年的洛杉磯等場次。尤其是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為抗議蘇聯於1979年入侵阿富汗的行為,全球66個國家和地區沒有參加。但最終,這些奧運會最終都如期辦了下來。

奧運會並非首次遭遇傳染病的危機。2010年的溫哥華冬奧會正值流感大爆發,2016年裡約奧運會面臨寨卡病毒威脅,但這兩屆奧運會仍然是有驚無險地“渡劫”了。

比起戰爭,傳染病對奧運會的威脅要小很多。只要風險是可控的,沒有大規模傳染的可能性,奧運會就可以如期舉行。

但COVID-19的危險性明顯超過前兩次。雖然多數病症不高,但傳染性明顯,與奧運會的高密度人群聚集特性相違背。

2020年2月15日,東京奧組委舉行火炬接力彩排,火炬手展示“點燃的”火炬,準備出發

相較於之前,COVID-19在多個國家的接連爆發也讓人擔憂。因為各國的傳播情況不同,存在時間差,如果控制不住,就有可能出現各國反覆輸出病例,交叉感染的情況。

這時候,再看東京奧組會主席森喜朗“我們不會考慮取消或者推遲這次運動會”的這句話,就顯得有些硬撐了。

取消奧運會,無人是贏家

不願奧運會“流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辦一場的成本太高。單純從短期經濟收益來看,奧運會的舉辦是一場賠本買賣。賽事產生的直接收益(轉播、門票、贊助等)都必須與國際奧委會分享,落到主辦城市手裡的往往只能覆蓋開支的幾分之一。

索契冬奧會花了500億美元,北京夏奧會花了420億美元,這是普通小國根本無法承擔的。

可能有人會說,錢多有錢多的玩法,錢少有錢少的玩法。曾在G20大阪峰會上,讓各國元首“擠”在小小會議室的日本,精打細算下來,或許花不了多少錢。

2月13日,2020年東京奧運會第十一次專案審議會現場

事實真的如此嗎?翻看東京當年申奧的計劃書,為了舉辦2020年奧運會,他們計劃花費8000億日元(72億美元),的確不多。但在實際操作中,日本人很快發現錢不夠用了。

新國立競技場的建設費用遠超預期,公共道路整備費用不斷破格,預算層層上壘,最後得出的數字超過了3兆日元(270億美元)。

短暫延期帶來的損失或許尚能接受,如果延期一年以上甚至乾脆取消,這無疑對日本經濟是個很大的打擊。新建的場館沒人用,新建的道路沒人用,前期準備的旅館和飯店都沒有訂單,巨大的投入化為了泡影。

從這個方面,你就能理解東京奧組委一直以來的強硬態度了。

前期場館與設施的準備眾多,主辦國勞心勞力,換場地於情於理都是不太可能的。

東京新國立競技場

同樣的,更換日期也並不容易。

東京奧運會共設34個大項,339個小項比賽,參與的運動員人數超過了1.1萬人。足球、籃球、游泳、網球、拳擊等體育專案在奧運會之後都有密集的職業賽事。在NBA、NFL以及歐洲五大聯賽的面前,奧運會也競爭不過,不可能讓這些比賽統統為了奧運會調整時間,職業運動員也會因為商業利益做出自己的選擇。

但對於那些職業賽事沒那麼多,關注度沒那麼高的體育專案,奧運會就很重要了。尤其是體操、舉重、射擊這類比賽,有的運動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練習,只為在奧運會爭金奪銀。因為疫情而錯過,消耗掉自己寶貴的四年運動生涯,實在是太可惜了。

還有一些明星運動員,由於年齡問題,東京奧運會就是其能參加的最後一屆。四年磨一劍,為的就是在賽場上留下最後的光彩,如果錯過了,也是十分可惜的事情。

2020年2月15日,贊助商可口可樂公司的慶祝隊伍在火炬接力彩排中與觀眾互動

還有那些與奧運會深度合作的企業,如果一旦被取消,企業的贊助費也等於打了水漂。2020年東京奧運會是體育史上所獲贊助最多的賽事活動,截至目前共有76家企業贊助了超過30億美金。贊助企業堪稱“天團”——谷歌、阿里巴巴,三星,豐田、因特爾、可口可樂、佳能……

其中最為“慷慨解囊”的自然是“自家人”豐田。早在2015年,豐田便與國際奧委會達成合作協議,支付近8.35億美元,成為2016~2024年奧運會的頂級贊助商,這就包括2020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夏季奧運會。

這些企業大多是跨國企業,涉及的產業鏈影響的人不計其數。從這個角度看,取消奧運會,沒有人是贏家。

防疫的“戰鬥形態”

既然取消奧運會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事,如何最大程度避免呢?

這仍然得看COVID-19的風險評估,尤其是日本的防疫工作。

“為了儘早在早期階段終結病毒的流行,眼下是極為關鍵的時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月25日的新冠病毒防控對策會議上表示。

2月25日,日本政府公佈了《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的基本行動方針》。

方針的核心目標是要控制住感染蔓延的速度和規模,以重症者為中心,力求將死亡人數控制在最小。

具體來看,希望輕症者在家修養治療,允許通過電話等遠端診療方式開藥方的特殊情況。在感染規模擴大的地區,要求將資源集中於重症患者,要確保病床和人工呼吸機的數量。

配合方針,安倍首相表示政府已開始率先實施錯開時間上班的對策,希望企業等社會團體大力推廣錯峰上下班和居家辦公等措施,讓有發燒、感冒症狀的員工休假。

記者詢問了一些在東京工作的日本人,大約有六成表示已經在家工作或者準備申請在家工作。存在溝通或操作業務,必須出勤的社員則通過“錯時出勤”的方式,避免乘坐滿員電車。

不可避免的,記者也聽到這樣的情況。雖然公司出臺了相關的防疫政策,但是上司沒有申請,底下的社員也不敢申請,於是仍然是照常出勤。這種情況,屬於日本固有的公司文化,在加班休假等事情上常見,這樣的“傳統藝能”也傳承到了防疫上。

2月25日,日本東京,行人戴著口罩經過顯示東京奧運會倒計時的電子屏

日本此刻的疫情,呈現多地散發的狀態。各都道府縣享有高度自治權,每個行政地區的長官對當地的防疫至關重要。

北海道的年輕知事鈴木直道,由於近期的“先鋒政策”頗被關注。由於積極檢測,北海道地區確診人數達到了39人,位居日本之首。北海道宣佈27號關閉所有的公立中小學。

此舉在日本不乏爭議,未來其他地區是否會模仿北海道的措施,還有待觀察。

國內的一些自媒體存在對日本“優柔寡斷”的過度批評,在新型病毒面前,所有國家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去尋找解決方案。中國的做法雖效果拔群,但犧牲也很大。中日政府管理體制不同,氣候交通也不同,不可能完全照搬。

聖路加醫院傳染病專家阪本史衣認為,日本已過了防病毒的階段,在醫療器材、人員、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與其檢測全部疑似患者,倒不如把資源投入到重症患者的檢測和搶救上。因為八成的輕症患者可以自行恢復。

2月25日,日本東京,一名行人戴著口罩經過厚生勞動省所在的辦公樓前

坦白說,日本的做法有些無奈卻也現實,更像是新加坡的防疫行為。

新加坡並未強硬地停工停學,甚至呼籲“健康人無需戴口罩”。他們把工夫花在了在探測病例、追蹤接觸者上。

從確診93人,治癒53人的數字上來看,新加坡並未出現大規模傳染,且治癒率非常高。雖然這可能與病毒在熱帶氣候下傳播力下降相關,從結果來看,這種做法也是有效的。

雖然可能慢了一拍,高檢測門檻也遭人詬病。但好訊息是,日本已行動起來,從被動防疫的姿態轉為了主動防疫。

排版 | STAN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

最新評論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5人!殘暴歐冠逼瘋英超豪門!甩8人湊3億瘋狂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