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近年來,中國馬拉松運動井噴式發展,精品賽事層出不窮,文化內涵不斷挖掘。上千場賽事風起雲湧,在帶動全民參與健身的同時,一批賽事組織出色,尤其是在與文化深耕上頗有情懷的賽事主辦方,培育出一批精品賽事,令跑者感受到一場文體融合的魅力。

紹興馬拉松儘管只舉辦至第三屆,但深植於江南文化沃土,充分利用後發優勢,進行文化深耕,成為上千場中國馬拉松中一場值得品味,特色鮮明,回頭率很高的賽事。

汪湧 2018年中國馬拉松年度人物

——紹興馬拉松的文化深耕後勁無窮

如果說,去年我們首都媒體跑團一行首次參加紹興馬拉松,還是一場偶遇的話,那麼今年我們在初冬的這個週末再次以高鐵的方式奔向紹興,則是完全被這項馬拉松的魅力所迷住。

2019年的紹興馬拉松,讓我們婉拒了當日舉辦的其它多場賽事的邀請。組團再次紹興的重要原因,就是這項賽事不可替代的文化魅力。想想看,在一場穿越千年的古城的奔跑,奔向魯迅故居,咸亨酒店,三味書屋,陸游故居……,是多麼的吸引人。不僅如此,還有那黃酒的醇香,水鄉的氣息。這場從創辦之初就充滿著誠意的比賽,從線路設計、獎牌、志願者服務以及賽道兩旁加油的市民的熱情,都讓你無法不回頭。這是一項我願意連續去跑十年的賽事,能與越馬有一場十年之約。

去年被一場文化馬拉松的偶遇深深打動,首都媒體跑團”中國需要紹興這樣充滿文化魅力的馬拉松“的感悟,在業內和跑者中引發了不少共鳴。

在中國馬拉松即將邁進每年兩千場大關的時候,如何避免同質化,把賽事辦成可持續發展,帶動全民參與,產業拉動的高品質賽事。需要我們的馬拉松從業者做好頂層設計,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使其成為集競技、健身、產業、文化、旅遊等多功能為一體,充滿個性和時尚元素的”文化商品“,倡導和推廣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汪湧與丁祖昱兩位2018年中國馬拉松年度人物,相聚在紹興

今年,首都媒體跑團與紹興馬拉松組委會共同主辦了主題為”文化越馬、健康中國”的馬拉松論壇,力邀了國內一流的體育研究專家鮑明曉、張慶,對紹興文化有深入研究的潘建國等專家,以及紹興籍出色的企業家跑者丁祖昱、楊剛,上海體院的馬拉松研究專家陳國強等,還有我們首都媒體跑團組成的精英團隊,大家共同為紹興馬拉松提供智庫、傳播等支援。

劉桂明 《民主與法制》週刊總編輯

——“越”跑“越”有味

許多友人問我:紹興馬拉松為什麼不是簡稱“紹馬”,而是簡稱“越馬”?

且聽官方如下權威解釋:

“越”本是聚居在江浙閩等地的民族名稱, 春秋時在此地建立的國家因此而稱“越國”。紹興是越國的都城,古有“越”、“大越”之稱。紹興簡稱“越”便源於此。於是,“紹興馬拉松”便順理成章地簡稱“越馬”。

一個“越”字,直接展現了紹興馬拉松的文化底蘊。紹興馬拉松的最大亮點就是文化,所以才有了“文化越馬,健康中國”的響亮口號。就像認識一個生僻字可以使我們多認了一個字,因為這個“越”字則可以讓我們對紹興馬拉松多了一種文化的理解。

一個“越”字,真正體現了紹興馬拉松的文化內涵。跑過越馬的選手都知道,在這裡,既可以穿越紹興建城2500年的歷史,也可以跨越中西文化的差異和感受(非常巧合的是,公元前490年,當希波戰爭在馬拉松鎮發生乃至誕生馬拉松歷史之時,正是紹興建城的開端),更可以讓每一位選手在奔跑中一邊感受文化一邊超越自我。每一場馬拉松比賽,都是對參賽者的自我超越。一個“越”字,完美呈現了紹興馬拉松的文化魅力。馬拉松不僅是一種體育文化,更是一種城市文化。為此,越馬在以下幾個方面下了大功夫:一是在賽道設計上,每一位選手都會穿過魯迅故居、跑過咸亨酒店、繞過古亭軒口等許多名人古蹟,從而讓我們以跑步的方式向魯迅、秋瑾乃至周恩來、陸游等古今名人致以崇高敬意;二是在獎牌設計上,每年都會推出一個與紹興文化密切相關的設計風格。今年越馬的獎牌,以王羲之的蘭亭序作為設計理念,彰顯了全國各地選手“群賢畢至”的溫馨提示。

三是在賽事補給上,既有與其他馬拉松比賽一樣的飲料、水和食物,也有咸亨酒店門口的紹興黃酒,更有完賽後提供的紹興傳統美食。每位選手可以憑票或號碼布領取自己喜歡的“會稽山”黃酒和當地的小吃,這對許多跑馬的老司機來說,還是第一次。可以說,吃的是美食、喝的是美酒、想的是文化……

越馬,今年是第三屆。一個僅僅辦了三年的馬拉松賽事,竟然做得如此有聲有色。可見,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和價值,應該記首功。

在馬拉松賽事如火如荼的時代,文化深耕將越來越明顯而深入地影響一場馬拉松賽事的影響力和可持續性。

因為文化,越馬將會越來越好、越來越持久、越來越有魅力……

因為文化的魅力,明年我們還要來、必須來!

張朝夕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體育頻道節目部副主任

——越馬精彩 我們不老

穿越千年古城 , 揮灑跑團激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會稽山到迪蕩湖畔,一壺老酒,一段奔跑。尤其是掠過高樓大廈,奔跑在會稽山林木茂盛的山路上,的確有一種沁人心肺的舒暢!雖然在17公里附近爬坡上橋,需要咬牙堅持承受艱難,但半馬終點就在前方,熱情的紹興觀眾吶喊助威,讓我們堅定信心,步伐有力,奔向勝利的終點!越馬精彩,我們不老!感謝紹興!期待明年再來!

鄭紫豪 人民網主持人 社交媒體部副主任

——濃厚文化底蘊催生高品質的賽事

紹興越馬,名不虛傳!作為首都媒體跑團的一員,去年看到隊友刷屏越馬,瞬間被圈粉。一個週末,因為馬拉松,讓人們在“快”時代悠閒從容的尋訪2500年文化古城、感受無數名人遺風,賞美景、品黃酒……

這次來還擔任越馬論壇的主持人,對話中,和易居丁祖煜、喜臨門楊剛、亞沙趙科有、廈門文廣郭韋巨集暢談馬拉松+文化、企業家精神等話題,邁開腿的同時讓大腦吸足營養。致辭環節,紹興體育局局長吳海明介紹了馬拉松辦賽的紹興經驗和方案,細細品味,可以作為領導幹部辦賽讀本。一個細節值得一提,介紹領導嘉賓及排座,組委會特意安排專家、學者、媒體人就坐前排,而紹興領導全部在之後就坐。足以體現紹興開放、包容、謙虛的姿態。

領導重視,活兒就好乾!比賽組織規範且科學,志願者專業敬業,賽道兩旁的人們熱情踴躍。讓人驚訝短短三年,越馬竟如此成熟、大氣。這些客觀原因也讓我實現賽前半馬破2的目標,最終成績1小時51分。

高品質發展催生高品質賽事,深厚的文化孕育深厚的底蘊。感謝紹興,祝福越馬!

王嵩 人民網人民體育商務總監

——越馬:不多不少,剛剛好

文化馬拉松聽了不少,有內涵的不多,越馬算一個。

賽道誠意滿滿。從鏡湖到迪蕩湖,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歷史與文化一脈相承,踏上魯迅故里的青石板路,咸亨酒店門口,嚐嚐店家的私補-黃酒和茴香豆,那滋味,怎一個美字了得。

補給恰如其分。18公里前,60張桌子一字排開,水和飲料管夠,18公里後,有水果、榨菜和豆沙麵包。賽道上的補給,並不奢華,夠用即可,腹中空空之時,豆沙的綿軟帶來極大的幸福。完賽後,憑號碼簿領一份特色小吃、一瓶紹興老酒,既保持了對馬拉松的尊重,也不怠慢遠道而來的客人,這種平衡,並非每個組委會都懂。

天氣冷熱適中。熱身時微風拂面,絲絲涼意,並不刺骨;賽道上Sunny正好,卻非暴晒,越馬選擇了紹興最好的季節,跑得舒服,方便PB,能在各地賽事趨近飽和,且僅舉辦三屆的情況下,取得如此的口碑,怕是離不開以人為本的意識。

越馬,一如紹興的黃酒,不比白酒的熱烈,不似啤酒般寡淡,不厚不薄,不多不少,剛剛好。

——人生首個半馬選擇紹興

這是我人生中首個半馬,很幸運能在紹興為自己的跑步生涯翻開新的一頁。紹興有著厚重的歷史,在山腳湖畔慢慢跑過,就像正在閱讀一本歲月和文化凝聚而成的書,古今中外、傳統現代,時不時讓人有穿越的感覺。通過馬拉松的方式,讀懂一座城的底蘊,是體驗城市文化的絕佳方式。

跑步的沿路遇到了好多為我們加油的人,場內場外互動很多,深切感受到了紹興人的熱情好客。如果有機會,下次一定會再來。

丁峰 新華網

——賽道穿越古今、與水為鄰

都說越馬的賽道穿越古今、與水為鄰。今年有幸體驗半程越馬,感慨果然不負中國田協頒出的“最美特色賽道”之譽。深秋清晨迎著朝陽,同隨數萬跑者踏上青石板,跨越八百里鑑湖,相伴浙東古運河,重訪唐詩之路,貫通古今名勝。在奔跑中果然領略到千年古城、東方水城的悠久魅力。當途經魯迅筆下的咸亨酒家,一幫身著白色高帽的大廚們擊打著鍋碗瓢盆為選手鼓勁,如此意外的加油令人莞爾感動。這幾年跑過不少馬拉松,但賽後拉伸服務處烏泱泱的排隊人群,總是令人望而生畏。但此次在越馬,途經拉伸區,沒有長龍陣,充足的服務志願者,無需排隊直接躺下體驗,跑後疲勞得到極大緩解。然而越馬的誠意卻遠不僅如此。一個麵包,兩瓶飲料,外加一根香蕉是絕大多數馬拉松賽事完賽包內的標配。但好客大氣的主人顯然不想只用冷食打發精疲力盡的跑者,生起火支起鍋,用當地特色熱氣騰騰的小籠包、年糕、餛飩、煎餅溫暖了大夥兒的胃。更意想不到是還有驚喜彩蛋:饋贈完賽跑者人手一瓶紹興黃酒。那一刻,“醉美紹興行,如在鏡中游”的美好感覺頓時油然而生。

張藝 搜狐體育總監

——跑完越馬 感覺還得專門來

這是我的第三個半馬,來之前聽說紹興賽道景色優美,古韻十足,跑下來後感覺名不虛傳,比賽前膝蓋有些小傷,自己還擔心是否能夠順利完賽,一上賽道就被道路兩側風景和市民熱情的加油聲感染,完全忘掉了傷病的困擾,身心愉悅地順利完賽。比賽後每名選手還能拿到精緻貼心的完賽酒,品嚐美味的嵊州小吃,組委會安排真是細緻周到。這次時間有點緊張,很多知名景點沒能參觀,下次要專門來一趟紹興,好好感受古城風貌,享受當地美食,彌補遺憾。

曹陽 中國體育報圖片中心副主任

——賽道穿過魯迅故里超讚

第一次跑紹興馬拉松,賽道很美,紹興是個不缺歷史名人的城市,賽道經過了很多有故事的地方,穿過魯迅故里那段尤其值得點贊。觀眾熱情,志願者的服務也很到位。

比賽中給男選手提供了單獨的小便廁所,很方便。但美中不足的是,獨立廁所在小便廁所之前,很多男選手在排了半天隊之後,才看到後邊還有不用排隊的小便廁所,白白浪費了時間。如果能把兩種廁所交換一下位置就完美了。

汪浩舟 北京青年報體育部主任助理

——二十餘年後“跑”回紹興

越馬鏡中游

府山鑑湖休

杯歡憶先賢

體健會路友

上次告別紹興已廿餘載之久,從沒想過再臨江南小鎮借跑步乃至跑馬之名。現在的紹興已不再僅僅是小鎮,以國際化標準興建的江南新城市自然也要以一場國際化馬拉松作為自己的一件靚麗名片。

變化地覆天翻,而紹興這座古鎮骨子裡的文化積澱之深厚之悠遠,無論何時都難以改變,每位到訪遊客都會朗朗上口一堆名宿佳篇,就像在咸亨酒店品味的黃酒一樣,老店老酒醇厚回甘!

千年古城紹興歷經三年打磨的越馬,就是乘文化之名而來,連名字都那麼與眾不同,這一場越馬帶來的一場論壇同樣圍繞文化侃侃而談。上了賽道後美景不斷,古蹟相連,府山腳下古軒亭口,我們以腳步向鑑湖女俠秋瑾致以敬意,三味書屋與百草園彷彿能看到文豪魯迅坐在條凳上與閏土唸白。

恰逢上馬將至,很遺憾越馬只能半馬以賽代練,首戰紹興周身美感,期待明年全馬再戰,補齊後半段賽道缺失的體驗!

——這次跑紹興,跑出遺憾了

這次來紹興跑比賽,跑出遺憾了。賽道這麼美,只報了一個半程馬拉松,對不起紹興人民奉獻的這麼美的賽道。比賽中我見了山,見了水,見了魯迅故里,見了紹興人民的一片真心。路上補給充分,賽後美食街實惠飽腹,賽後一大瓶輕功黃酒就是錦上添花了。大愛一步跨千年的越馬,明年我還會回來的!

唯一提出一點希望組委會改進的是,沿途的馬路路口可以借鑑一下其它賽事的做法,採用彈性通過的方式,兼顧到跑者和需要過馬路的行人。

(注:圖片來自紹興馬拉松組委會、首都媒體跑團、跑步維生素)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遼寧男籃衝擊三連勝!CBA頭號剋星上門挑戰 郭士強能復仇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