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陳德鳳

紅雙喜高階顧問,原上海文教用品總公司總經理、原紅雙喜乒乓球廠廠長。

1959年,為了兩年後在中國第一次舉行的世界大賽,周恩來總理提出,不僅要辦好世乒賽,還要在世乒賽上用我們自己生產的乒乓球。

這是第一次,世界大賽在中國舉行;這也是第一次,中國乒乓球隊捧起男團冠軍獎盃;更是第一次,中國在世界大賽上使用中國產器材。第26屆北京世乒賽,開啟了中國乒乓球真正崛起的時代。

時光如梭,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伴隨著國乒不斷攀登世界高峰的腳步,紅雙喜也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世界知名乒乓器材商。那麼,第一隻符合國際乒聯標準的乒乓球是怎麼來的?不依靠進口機器,全靠自主研發,一隻紅雙喜乒乓球從誕生、改革、創新到發展,是如何從中國製造走向世界頂級的?

今年已經89歲的老廠長陳德鳳,操著一口寧波腔的上海話娓娓道來,為我們講述了“紅雙喜乒乓球”從誕生到成長的故事。

雙喜臨門的誕生

60年前,國際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夠生產符合國際標準的比賽用球。上海當時有兩家乒乓球廠,一家叫華聯乒乓球廠,一家叫中國乒乓球廠。華聯率先試製成功了國際比賽用球,在符合了國際乒聯對國際比賽用球的5個標準後,華聯乒乓球廠的乒乓球被正式批准為第26屆世乒賽比賽用球。

那一年,是中國體育開始騰飛的一年,容國團在第25屆世乒賽上為新中國奪得首個世界冠軍,1959年恰逢新中國成立十週年。於是,周總理批示,這款乒乓球,命名為“紅雙喜”,意為雙喜臨門。

1959年,華聯乒乓球廠的乒乓球被正式批准為第26屆世乒賽比賽用球

當時的乒乓球是純手工製作的,工人先將模具放在水裡,讓一片片的賽璐珞圓滑,然後手工壓成半圓,再由兩個半圓合起來的,做一個球足足要經過70多道工序。由於手工的力量不均勻,導致生產出來的乒乓球有差異性,當時一年才生產幾萬個,按照國際標準,只有4%的合格率,不合格的就不叫紅雙喜了,叫連環牌。

“那個時候周總理下了任務,1961年要生產多少個球,要大量生產必須走機械化道路。”上海文教公司決定籌建乒乓球生產基地,由陳德鳳擔任籌備組組長,乒乓球從手工製作到機械化製作的重任,就交給了他。

60年前的乒乓球全部手工製作,經過70多道工序生產出的球,卻只有4%的合格率

從無到有的建廠

陳德鳳的老本行,是搞電影的。1958年籌建上海感光膠片廠,陳德鳳被派去當籌建辦公室主任。中國第一部中國產彩色膠片電影《女籃五號》,就是在上海膠片廠誕生的,陳德鳳還記得,他扛了十幾箱膠片去找投資方,心底裡滿滿的都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1961年,上海膠片廠籌建完成,陳德鳳便被調配到了華聯乒乓球廠。

一進車間,見到工人們熱火朝天的幹勁,陳德鳳深有感觸。“工人早上的力道和下午的力道是不一樣的,純手工製作的乒乓球肯定會有差異。而膠片廠當時已經基本上機械化了,機器全都是中國自主建造的。”他深感肩頭責任重大,他要做的,不是當華聯乒乓球廠廠長,而是要當一名“組長”,調配兩家乒乓球廠的力量,借用輕工局的技術人員,將乒乓球的生產實現機械化。於是,他把自己辦公地點從閘北區的華聯乒乓球廠搬到了北新涇的農田,最初的辦公室是一間農民的草棚。

沒多久,上海第一個乒乓球生產基地在這裡拔地而起。

陳德風在紅雙喜大樓奠基儀式上

自主研發的機械

建生產基地是陳德鳳的第一個任務,第二個任務,就是將車間打造成機械化。

陳德鳳先從華聯乒乓球廠找來一位姓嚴的“土”工程師。“他會開模具,但不懂生產工藝,我就請他開了個壓片模具。我知道中國乒乓球廠的老闆很懂工藝,於是將他和廠裡主要人員調配過來,負責工藝設計。”至於建造機器,陳德鳳先後請來上海市輕工業局和上海輕工業設計院的工程師,在參觀、熟悉乒乓球的製作工序後,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將乒乓球的製造實現了機械化。陳德鳳說,“從人工壓片,到機器壓片,這是乒乓球製作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因為它決定著球的品質。”

車間裡,一片片賽璐珞從軌道上掉下來,機器一壓,力量均勻一致,紅雙喜乒乓球的合格率從原來的4%逐步提高到了10%。至此,陳德鳳完成了他的第二個“使命”,他很自豪地說:“乒乓球最初傳到上海,來自一家日本在滬企業,一位日本員工贈送了一塊乒乓拍給茶房裡沏茶的中國小夥子,這是上海乒乓運動的開端。後來,我們自主研發紅雙喜乒乓球,全套裝置都是‘上海製造’。”

這還只是紅雙喜乒乓球機械化製造的初級階段。陳德鳳隨後發現,球的重量仍舊存在差異,而一味閉門造車,不去學習國外的優秀經驗,乒乓球生產是不會有發展的。於是,他和副廠長黃勇武帶著工程師到日本尼塔庫公司取經,“我看到他們將乒乓球裝進放有很多小石子的桶裡滾動,摩擦乒乓球的表面,這樣分量就統一了。不過還有一個問題,因為滾動過程中溫度很高,會導致大量乒乓球磨損壞。日本人還是很聰明的,他們想了一個辦法,一邊滾,一邊注入大量的水,給乒乓球降溫。這樣,合格率就高了。”回滬後,陳德鳳又要求工程師增加了這道工序,紅雙喜乒乓球的合格率很快提高到了30%。

高於國際標準的品質

乒乓球的各項指標符合國際乒聯的標準了,合格率也大幅提升了,運動員習不習慣?他們才是最權威的鑑定人。陳德鳳邀請世界冠軍徐寅生來廠裡參觀,徐寅生提出了一個寶貴的建議,“我打球時,有時候覺得球一邊硬、一邊軟,因為我們打球的力道是很精準的,能明顯感覺出不一樣。”

陳德鳳聽完,又開始發揮起他“組織才能”了,他找到上海儀器廠,造了一個硬度儀。陳德鳳注意到運動員在賽前會先轉一下球,檢查一下球的重量是否均勻,他再次找來一名“土”工程師,專門打造了一臺測偏心圓度的裝置,“我們將一塊玻璃板打磨平整,在上面劃三根道,乒乓球從儀器上落下來,能夠走直線的是最好的,是三星球,留著比賽用,稍微斜一點的也可以算三星,再歪就是兩星,然後是一星。滾到邊道的,就被淘汰。”

而當時,國際乒聯對軟硬度並沒有制定標準,也就是說,早在上世紀60年代,紅雙喜對乒乓球品質的要求,已經高於國際乒聯的標準了。國際乒聯後來才在標準裡寫進了偏心和硬度規定。

不斷創新的腳步

在國乒不斷創造輝煌的過程中,紅雙喜乒乓球漸漸享譽世界。

國際上乒乓球的生產和銷售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陳德鳳繼續奉行著改革創新、銳意進取的作風,要求工作人員跟蹤運動員競技水平的發展,採取“收集各種情報、進行研究分析、提出最佳新方案、 改進裝置和工藝進行試製、邀請運動員試打鑑定、根據實踐意見再改進”等一系列辦法,使紅雙喜乒乓球的結構更趨完善。1972年,國際乒聯委託權威檢測機構——瑞典S·K·F軸承廠實驗室對五個國家七個牌號的國際比賽用球鑑定,紅雙喜的品質名列總分第一,在陳德鳳的帶領下,紅雙喜迎來了第一個黃金時代。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乒乓球技術的發展,原來生產的“軟球”已不適應運動員的新打法。又是紅雙喜,試製成了“硬球”,並在1983年獲得了國家優秀產品獎。

在陳德鳳擔任廠長時,發生過一件令眾人痛心之事。由於生產乒乓球的原材料賽璐珞是易燃易爆品,1986年廠房失火,他親手指揮建造的第一個乒乓球生產基地受損。在調任上級單位上海文教總公司前,他又為乒乓球做了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回到原點,再當“組長”,親赴江蘇平望,將當地的牛棚改造後建廠,“每個車間間隔20公尺,以防再有意外發生。”短短一年裡,在他的指揮下,紅雙喜重新建造了四五家工廠。

從此,紅雙喜乒乓球徹底實現了量產化,從最初的一年生產幾萬個國際大賽用球,猛增至近百萬個球。

現在仍擔任紅雙喜高階顧問的陳德鳳,說起紅雙喜乒乓球,就像在說自己的孩子,看著它誕生、長大成人。工作生涯裡,有20年他擔任的是紅雙喜乒乓球廠廠長的職務,但至今他都會謙虛地說,“我最初就是個小組長,我負責組織工作。”他的家,距離上海紅雙喜大廈僅有2公里,每年他都要回家看一看,他的“接班人”黃勇武都已經從董事長的位置上卸任幾年了,現任總經理樓世也是他當年慧眼相中的“左膀右臂”。看到紅雙喜這個品牌在這些“接班人”的手中越做越大,越做越強,不斷為乒乓球運動和中國體育產業樹立里程碑,他感到無比欣慰。

把紅雙喜乒乓球當做自己孩子的紅雙喜人

最新評論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張康陽的決斷力!續約+外租伊卡爾迪很正確,二弟兩口子是個暗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