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前言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經濟貨幣化、貨幣金融化使居民家庭的資產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居民資產財富效應問題備受關注。本章選取最新宏觀經濟數據為研究樣本,對股票資產價格變動和房地產相應價格變動的財富效應進行深入分析比較,實證得到如下結論:

中國金融體系的不完善可以解釋一切:中國股票市場的持續波動使投資者對其收益預期產生不確定性,而股市的高投機性又擠出了居民消費,股市盈利不能引致消費增加,股市虧損反而會縮減消費,這造成了股市對消費的財富負效應;同時,中國居民房產的投資屬性未得到充分發揮,房產變現能力較差,導致其不具備財富效應;土地交易價格的上漲能夠通過房地產相關部門收益增加這一路徑促進了社會品消費的增加。

前期消費對當期消費的棘輪效應十分明顯,中國居民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收入變動的影響依然很大,實際利率的上升對居民消費存在“擠出作用”。長期內,金融資產與收入存在動態均衡機制,使得消費者可以實現對消費支出偏離的調整。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認為,經濟市場化程度高低決定著居民資產結構對其消費決策的影響大小,不斷髮展和完善的資本市場能夠實現居民消費動力的釋放。

資本化是一個經濟體繁榮發展的動力,是一個社會財富快速積累和增長的過程。閒置的財富只有通過資本化投資才能得以增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中國城鄉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增長很快,中國民間金融資產大幅度增加,並初具規模。這些資產必然要尋找岀路,或者儲蓄,或者投資。由於資金分散,直接的實業投資很難普遍進行,大部分投資須藉助於金融市場來實現,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金融證券市場購買債券或進行股票投資。民間金融資產的增大、社會總積累向社會分配的趨向,將引致民間投資規模的擴大,有助於解決長期以來民營經濟資金來源匱乏的問題。本章基於財富資本化理論,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礎上,結合影響民間投資的相關因素,進一步分析中國的財富資本化規模與效率對民間投資的影響。

民間投資是發展中國家特有的概念,發達國家與之相對應的是私人投資。民間資本是指集體、個體、聯營、股份制及其他經濟等市場主體的資本,由於數據收集的約束,本章所指的民間投資是上述市場主體中的集體、聯營和股份制經濟的固定資產投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間投資的增長速度不斷加快。1981至2007年,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961億元增長到137239億元,26年累計投資136278億元,年平均增長率為5.45%;其中國有投資從667.5億元增長到37077.8億元,年平均增長率2.1%,民間投資從115.2億元增長到92755.4億元,累計投資92640.2億元,年平均增長率為31%。

中國1994年至2007年投資增長率曲線,通過對曲線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國有投資額、民間投資額三條增長曲線的變化趨勢基本相同,說明這13年影響中國市場主體投資增長的因素基本相同。1997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對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都比較大,從圖中可以看到,1997年三項投資增長率都有一個較大幅度的下降,出現了凡年的恢復調整期,直到2000年才確定了新一輪的快速增長。

除了個別年份,民間投資曲線均位於另外兩條曲線的上方,特別是1999年以後,民間投資的的增長率始終高於全社會投資總額和國有投資總額的增長率,這歸因於中國從1998年開始連續實施的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效地啟動了民間投資,我們還可以發現民間投資對各項影響因素尤其是國家宏觀政策反響強烈。與此同時,國有投資的增長速度卻始終處於較低水平,其中1999和2000兩年的增長速度僅為3.6%和3.4%。在2003年中國民間投資增長率達到了最高點,雖然之後略有下降,但仍處於平穩的增長階段。

根據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計算出的1994年到2007年國有投資和民間投資實際值的柱形圖。通過圖形,我們可以分析出投資規模的變化。1994年,中國國有投資規模較大,從圖中可以看到,其投資總額是民間投資的1.5倍還多。之後數年,民間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可以明顯看到兩者差距縮小,直到2001年,民間投資規模與國有投資總額規模達到基本持平,此後民間投資規模始終保持飛速增長的態勢,而國有投資增長的幅度小於民間投資致使兩者差距越來越大。

民間資本已逐步成為拉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力量,而民間投資已經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在眾多民間投資的影響因素中,金融發展和金融制度改革等有利於財富資本化的因素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不斷髮展和完善的資本市場和金融工具創新增加了財富資本化的手段,使人們從存錢壓力中解放出來,促進了民間投資的增加,滿足了中小企業的資本需求,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

民間投資是發展中國家特有的概念。中國目前,無論是統計部門還是學術界,對民間投資尚無一個明確的定義。投資可以分為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產投資,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在總投資份額中始終佔據主導地位,固定資產投資能夠直接形成生產能力,其他形式的投資最終也要進入實體經濟而成為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本章基於中國的實際情況,對民間投資的研究主要限定在固定資產投資範疇。

在統計上,1992年及之前固定資產投資根據登記註冊類型分為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投資;1993年開始中國調整了統計口徑,固定資產投資細分為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聯營經濟、股份制經濟、外商投資經濟、港澳臺投資經濟以及其他經濟成份。國家統計局將民間投資範圍大體概括為非國有經濟投資中扣除外商投資及港澳臺投資的部分,包括聯營、股份制、集體、個體私營和其他經濟類型的投資。

在學術界,對於民間投資存在多種計算方式,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三種:第一種是與統計意義上的民間投資相符,將聯營、股份制、集體、個體私營和其他經濟類型的固定資產投資額的加總作為民間投資變量;第二種是將按照資金來源分類的固定資產投資中國家預算內貸款作為國有投資的代替變量,將自籌和其他資金作為民間投資的替代變量;第三種是將國家干預較少或者不干預的行業取得的投資額作為民間投資。不同經濟主體有著各自的利益,其投資能夠真實反映自身的投資意願和投資能力,因此本章釆用第一種計算方法,將民間投資的研究範圍界定為:非國有經濟投資中扣除外商投資(包括港澳臺投資經濟)的部分,包括集體經濟、聯營經濟、股份制經濟、個體私營經濟和其他經濟類型的投資。由於1992年之前統計口徑的差異,民間投資數據取值近似為集體經濟與個體經濟投資之和。

我們根據民間投資總額的絕對值計算出相對的環比增長率作為民間投資的度量指標,相應的將國有固定資產投資的環比增長率作為國有投資的度量指標。

5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嬰幼兒無人照料是阻礙生育的首要因素?網友:有人幫看也不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