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人。”

當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時,莫言卻說自己更喜歡晚熟。

“晚熟的人,到了合適的時候,出現了能讓他展現才華的舞臺,他便會閃閃發光的。”

莫言自身便是如此。

57歲那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而這一年,距離他開始寫作已經過了整整31年。

輝煌來得雖遲,但終究是來了。

獲獎之後,許多讀者比莫言還著急,希望他儘快出新作品。

但莫言不急不躁,沉寂了長達8年的時間。

8年之後,他攜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讀者視野。

他說:“八年來,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堅持創作,或者在為創作做準備。”

拋卻外界的繁華浮躁,閉關潛心創作,用8年時間精雕細琢,打磨出一部足夠優秀的作品。

《晚熟的人》是莫言獲得諾獎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其中大多數都是他的親身經歷,他是個會說故事的人,通過小說中的故事,他向我們傳遞著溫暖與愛,也讓我們明白了,男人過了50歲,容易對這樣的女人動情,原因很簡單.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這是一句至理名言,的確如此,人們在經歷了很多的時候,自然就會體現出歲月的痕跡和沉澱。不同年齡段的想法也不完全一樣,一定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有所變化。

尤其是對於一個男人來說,年輕的時候喜歡的人,到了五十歲不一定還依舊喜歡。

對於男人來說,年齡會讓他們的一切都發生變化,他們喜歡的女人也一定會不完全相同。到了五十歲時,他們也不再是喜歡那些長得好看的女生,相反他們會對那些有內涵的,和自己三觀相同的,可以聊得來的人。

畢竟到了五十歲,已經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了,當然就會直奔主題,找到那個最適合自己的人。

善解人意

善解人意是一種多麼美好的品質,善解人意的人又是世界上多麼美好的存在。善解人意的人知道別人的痛苦和難處,就會更多地體諒別人,安撫別人。

而這樣的女生也是世間最美好的存在,因為他們能夠懂得男人的難處,能知道中年男人最需要的是什麼。

而這樣的善解人意也會讓她和你的家人相處得更好。

畢竟,一個五十歲的男人,必然已經有過家庭生活了,家庭情況也很複雜,如果能有一個善解人意的人主持家庭大局,那必然會非常省心。

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五十歲的男人想找一個善解人意的女人。

這樣的女人不僅在家庭中善解人意,在職場上,他們的善解人意也會幫助他們取得更大的成功,會贏得別人的青睞和信任。

善解人意的女人身上散發出來的光芒,註定對於五十歲的男人來說,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有氣質

有氣質的女生,舉手投足間都會散發出與眾不同的魅力,這是一件可以百分百確定的事情。而且在現代社會,人們的審美也發生了變化。

並不是一味追求膚白貌美大長腿,並非“魯莽”追求前凸後翹和尖下巴,相反,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會更注重自己的個人氣質。

尤其是男人過了五十歲,基本上一生的經歷已經過半,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一定見到過各種各樣的女生。

經過時間的沉澱後,他們也早已經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自己真正青睞的是什麼樣的女人。對於五十歲的男人來說,老牛吃嫩草當然不切實際,所以那些年輕小姑娘自然不會入他們的“法眼”。

相比之下,那些有氣質的中年女人便是他們的菜。這種女生氣場強大,雖然不一定有多麼貌美的容貌,但是卻有著內在的吸引人的氣質,這才是對於他們最致命的存在。

有格局

“站得高,才能看得更遠。”

這是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話,的確如此,只有站位足夠高,才能有更長遠的規劃,才能有大局意識和大局觀,在看待任何事物時,才會有更全面清晰的認知。

不僅如此,在做決定的時候,才可以在衡量利弊後做出最佳選擇。

因為這些女人往往更有遠見,更有格局,更容易在家庭和事業上取得成功。

有人覺得,不論什麼時候,男人都更喜歡年輕貌美的女生,但其實並非如此。

尤其是對於那些歷經時間的沉澱和積累的五十歲男人,他們更青睞的往往是和他們靈魂相通,三觀相合的人。所以,他們更容易對上面這三種女人動情也就不足為奇。

莫言的話總是這麼精闢,觀察生活中的細微小事,從而寫出戳入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贏得我們的共鳴,他的小說才能受到眾人的崇敬與敬仰。而寫到這兒,我也很有必要給大家推薦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莫言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是莫言獲諾貝爾獎之後的首部作品,於2020年出版。由12個故事組成。整體上屬於現實主義題材,作者本人也參與到了其中,刻畫的是當代農村社會的眾生像,很貼近生活。

莫言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他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我們可從書中學來智慧,將人性研究透徹。

《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莫言為何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全在於莫言費了許多心血與精力,越是榮獲此獎,越是在乎質量而非數量;也可以說,莫言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細細思索,我們每個人都可從書中學來智慧,都可將人性給研究透徹。

《生死疲勞》:諾獎得主莫言代表作,一部蘊含著能讓莫言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秘密的小說,這是大家對這本書的評價。他用各種幽默風趣描述和通俗易懂的方言,通過轉世輪迴的方式,用動物的視角去寫了當時社會的風俗人情,和人們細緻入微的生活習慣跟社會風貌。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說過:“莫言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但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並不一定會的諾貝爾獎,當莫言用魔幻現實的手法,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地對人性的探索來講故事後,他就成為了世界級作家。

6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遇良人做善事,是人間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