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我們這些為文學著了魔的人

◎馬兆光

金秋送爽,碩果飄香。煙臺市的道路綠化一直很漂亮。它把這座海濱城市裝扮得異常美麗,更為煙臺散文學會頒獎典禮增添了濃濃的喜慶氣氛。

盛會安排在十月十五日,由煙臺散文微刊主編人員策劃組織,入會七十餘人,氣氛熱烈融洽。濃濃的書畫墨香、精彩紛呈的散文朗誦、散文名家的寫作經驗分享、文友舉杯共飲的豪情,這些都構築了盛會的精彩與難忘。回首這次活動,總有那些感動湧上心頭,讓我一一道來。

我們奔波在路上,克服一切困難來參加盛會。焦淑斌老師從濟南趕來。跨越千里山川,只為與文友會面。蟬鳴老師晚上還在外地,清晨坐飛機,上午一落地就匆匆趕來參加盛會。繆海燕老師從海陽一路驅車趕赴現場,還有其他各地市的朋友很早出發,生怕參會遲到。這場景,讓我想到了去年煙臺文學圈的張老師,家在海陽,頭天趕到煙臺,愣是在北馬路小旅館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趕到現場。這種熱情發自熱愛文學人的內心,無需修飾和做作。有人說我們,像著了魔。或許就是這種情不自禁的熱情。

於雲福(右)與農行副專員井小力

在朗誦綦國瑞會長的佳作《擁抱散文》

交流輕鬆愉悅,相互鼓勵、互相欣賞,不談名利,只為文學。我想,在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社會大環境下,能保持這樣一份純真寧靜的心境的人,恐怕只有文人了。不論是政府官員,還是學校領導;不論是企業老闆,還是工人農民,都笑稱老師,都和藹可親。社會上的陋習在這裡已尋不到蹤影。我們怎能不愛這個群體?怎能不為它著迷?

聆聽心聲。一位語文老師聲情並茂地朗誦一等獎佳作的時候,臺下文友屏住呼吸,聚精會神,仔細聆聽。文中的情節打動了我們,有很多人潸然淚下,這是作者的心聲,與聆聽者產生了共鳴。

我有幸做為會員代表為會長及各報社主編敬酒,端起酒杯,我激動萬分,我說:“今天,我有幸加入煙臺散文學會,我覺得,加入這個集體,認識這麼多文友,會直接影響到我的人生,會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很感謝文學路上的你們,謝謝你們的幫助和支持。”會長和藹地微笑著,靜靜地望著我,問了我的工作和住址,又特別詢問了一下我的姓名。和會長的交談雖短,但很有鼓舞。我會繼續認真做好。

席間,和同桌的文友相聊甚歡。除了彼此熟悉,還有彼此的鼓勵。王香老師長我幾歲,和藹可親,向我分享了她的寫作經驗,她說:“寫文章,在當下,想寫就寫,一旦錯過,回頭再寫,當時的心境就大不一樣。不同的年齡段,寫出來的文章絕對不一樣,文章要一定不一樣。”我告訴她:“感覺自己水平還不成熟,怕寫不好。”她笑笑,說:“寫不好也要寫,寫出來就是一種學習,一種進步。”感謝王香老師的教誨。這些,我受益一生。

聚餐接近尾聲,文友相繼離場,回頭招手,依依惜別。送過他們,我又和主編們坐了一會,交談中,大家對微刊的未來方向和近期規劃做了設想,暢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在聊到這次徵文賽時,我才知道,所有稿件都是不署名的,編輯僅從文章質量上把關,然後交換批閱,最後彙總投票產生。編輯們有時會一坐一整天,全在看稿了。這些編輯更是不圖名不圖利。有的,還會受到家人的誤解,甚至吵架。但是,編輯們仍然樂此不彼,做喜歡做的事。

文學是相通的,喜歡文學的人也是有心性融通的。珍惜生命中的他們,一起為文學著魔。

【作者簡介】

壹點號煙臺散文

2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姜少傑‖一年級 夥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