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清風吹潤百姓家,圍鼓奏響振興曲。李橋村堅持以黨建為統領,深入聚焦基層治理,全面落實清廉村居創建,著力構建“釐清三類清單、打造四個景觀、開展五大活動、健全六項制度”的“3456”工作體系。形成了黨組織堅強有力、黨員幹部廉潔勤勉、權力運行公開透明、三資監管規範有序、村風民風淳正向善的良好局面,塑造了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美麗村莊畫面。

  釐清三類清單 曬出微權利

  “辦事流程規範了,老百姓辦事方便了、村務公開透明瞭”,這是李橋村實行三項清單後的真實寫照,李橋村通過深入梳理形成了“重大決策類權力清單”“日常管理類權力清單”“便民服務類權力清單”,再不斷細化為67條具體事項,讓每一項權利“看得見”“摸的著”“能透明”。全面落實“雙公開一追溯”制度,實行賬目公示欄公開和村民代表大會公開,現場“答疑解惑”,實行“首單負責可追溯制”,真正讓權利暴曬在陽光下。近年來,李橋村公開各類政策文件180餘項,項目60餘個,群眾訴求辦理情況100餘件、補貼資金若干等多類事項,群眾普遍反映良好,群眾的獲得感普遍增強。

  打造四個景觀 築牢廉陣地

  處處是風景,步步有“警鐘”。李橋村堅持把“景觀+廉元素”進行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有觀賞性、思想性、警示性的四大景觀,真正實現清廉宏觀和微觀上的統一。連心橋鑄就廉心橋。幾代人的肩挑背駝,幾十年的苦苦堅守,投資20餘萬元橫跨兩岸的連心橋不僅聯通了幹群一條心,更是有了“憑欄賞廉源自高山流水,寄興詠潔出於明月清風”的清廉底蘊,一橋一風景,一景一提醒,讓廉潔清風吹進千家萬戶。文化牆盡顯廉氛圍。李橋村投資10萬餘元打造“黨建+鄉村振興+清廉村居+基層治理”等多塊融合的文化牆,一幅幅廉政漫畫、一句句廉政警言,構成了一道亮麗的廉政文化走廊,真正實現廉文化隨處可見,廉氛圍充盈全村。廉訓街孕育好鄉風。充分將廉文化、廉元素融入到家風家訓中,李橋村通過特色民宿產業園以獎代補項目,實施一戶一家訓特色打造,形成易遷安置小區戶戶有家訓、家家有警示的畫面。目前李橋村正準備在安置小區評選10戶“廉潔戶”,進行外牆立面繪畫,充分將廉文化、廉故事變成一道靚麗風景。公開欄亮出“明白賬”。李橋村在黨務村務公開欄上進一步拓展,實行廉政公開欄,對政策補貼資金、社會捐助資金等資金賬目進行公開,同時設置有獎舉報熱線,對舉報後查證如實的,給予舉報人一定獎勵,逐步形成人人要看明白賬,群眾事事要關心的良好風氣。近年來,李橋村公開到戶地力補貼、助學、低保等資金100多萬元,真正實現了讓每一份錢來的有源頭,用的有出處。

  開展五大活動 營造好風氣

  一聲嗩吶驚風氣,千錘圍鼓浸廉心。作為柳子戲、圍鼓、嗩吶等非物質文化傳承基地的李橋村,堅持以打造五大系列活動為抓手,著力改善家風民風,逐步實現民風淳樸、人和業興的和諧李橋。開創清廉話李橋系列活動。李橋村圍繞講清廉故事、說清廉事蹟、演廉潔警示探索出了“三句半、二人轉、圍鼓組合”等系列活動,同時成立30人的圍鼓隊進行節目編排,到目前為止已組織了3次清廉話李橋系列活動,實現了廉文化的原創和清廉風氣的弘揚。開展“兩好”及最美系列活動。“好媳婦”孝親敬老,“好婆婆”愛幼重德,已成為李橋村家風名片。把“兩好”和最美系列進行深入融合,家風促民風轉變成效明顯,近年來,李橋村評選出“兩好”14人,最美系列11個。組織老黨員講廉政黨課活動。通過結合七一·廉政黨課組織老黨員講黨課,用老黨員的切身經歷,“現身說法”說老故事、講真黨性,大力傳承和弘揚老黨員的崇高品格,讓學老黨員、敬老黨員、傳承老黨員精神成為一種行動自覺。自脫貧攻堅以來,李橋村組織了8次老黨員講黨課活動,多名黨員曾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揮了很好的示範帶頭作用。開展廉潔電影警示播放活動。正面引導和反面警示相結合,通過播放警示教育片和廉潔模範電影,潛移默化轉變民風,形成“以清廉為榮,以貪腐為恥”的良好氛圍,近年來,李橋村開展電影播放活動12次。開展“以茶養廉·詩畫李橋”廉潔春晚活動。年年春晚一臺戲,歲歲清廉傳民風,李橋村將“廉”元素與鄉村春晚進行深入融合,讓清廉變成喜聞樂見的一臺戲,清廉之風漸入人心,目前李橋村已開展3屆廉潔春晚。

  健全六項制度 促進強管理

  “無規矩不成方圓,有敬畏才知行止”,堅持制度建設為本、多方聯動為線,李橋村以健全六項制度作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關鍵鑰匙”,不斷健全各項制度,建設人人守制度、事事講規矩的和諧鄉村。建立“和事佬”矛盾調解制度。堅持“導”為主、“堵”為輔,在離退休回鄉幹部、老一屆村兩委幹部等鄉賢人群中精心選任“和事佬”23人,採取“一聽、二勸、三宣、四調解”的方法,近三年調解化解矛盾糾紛108起、宣傳講解惠農政策50餘次,基本實現村民有事找村裡解決、有怨找村裡傾訴、有矛盾找村裡化解,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構建黨員“積分信用社”機制。村黨支部領辦“文明積分銀行”,為365戶家庭開設積分銀行賬戶,對移風易俗、公益支持、愛心服務等9個方面的正向“存款”積分,對燃放鞭炮、整無事酒、亂丟亂扔等9類不文明行為負向“貸款”扣分,通過按季度“曬積分”引導各戶“掙積分、攢積分”。由村級評議委員會動態管理每個家庭,每月主題黨日活動上,按照“儲蓄”細則對“金銀銅牌家庭”統一授牌表揚,對“待提升家庭”建立結對幫教機制。通過積分在“文明銀行”兌換相應物品的方式,用“小積分”兌出移風易俗新風尚,實現了在基層社會治理中變“要我幹”為“我要幹”。完善“三資”定向監管制度。堅持“首接”負責制,通過村民代表大會通過“三資”專管員,由專管員具體負責“三資”管理,加強紀律監督“增位”和組織監督“補位”,實行“三資問診”,嚴格落實“三資”大會“雙通報”制度,讓三資管理有形,三資監督有制。健全“訂單式”村規民約制度。通過村黨支部主導,村民及村民代表主動獻策,用“訂單”徵集村規民約,充分讓老百姓參與到村規民約的編制中,近3年,李橋村徵集到村規民約21條,採用了17條。真正實現了老百姓自治自理的良好局面。建立“老年託養”制度。村黨支部建起“住不離村、集中供養、自我管理、互幫互助”福利院,20間獨立寢室,目前集中供養村內6名孤寡老人。一塊菜地由4畝集體土地劃轉,一項工作人員的工資費用由村集體經濟承擔,一次定期健康監測由村醫義務上門,一套滿足基本服務需求設施設備由村配置,形成“四個一”正常運行長效機制,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建立“最後一公里”服務制度。實行“幹部幫辦、黨員代辦、代表上門辦”三辦服務體系,堅持不讓群眾“多跑一次、多走一步、多等一刻”的理念,通過黨員和村民代表“空閒上班”方式,充分發揮黨員和代表的空閒時間,不斷補充村便民服務窗口人員,隨時為其他群眾提供服務。近年來,李橋村組織了100餘人次實行了“空閒上班”,提供三辦服務1000餘次,真正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來源/作者: 杜鵬

4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做人,不懂謀慮,人再好都是沒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