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山那邊桃花開

◎李鎮

一夜春雨,層巒疊嶂的圍子山敞開肚皮,“咕咚咕咚”喝了個痛快。山潤朗起來,精神起來。

青的草,綠的樹,豔的花,秀的水,嘻嘻哈哈攜手結伴從大山深處逶迤而來,它們在辛安河畔停下腳步輕盈地轉個腰身,然後欣欣然舒展而去。

一片紅灰相間的屋頂在淡淡的薄霧裡若隱若現,靜默而又靈動。鳥雀歡快的鳴叫聲一次次抻長了嫋嫋的炊煙。恬靜的小山村在晨曦中慢慢醒來。

南水桃林村新的一天開始了。

山風徐來,溫柔地拂過臉頰,愜意而芬芳。楊鵬飛和他的夥伴們走進了桃源農業專業合作社“工友創業園”。今天是個好日子,是他們的大棚櫻桃採摘上市的日子。

創業園區大棚裡,枝繁葉茂的櫻桃樹上碩果累累,一顆顆籽粒飽滿的大櫻桃像紅色火焰跳動在枝葉間。工人們小心翼翼地將大櫻桃採摘下來,經過分揀、過秤、裝箱工序,不一會兒,打著“南水桃林”地理標誌的包裝箱就碼放堆積成小山。這些櫻桃已經在線上以每公斤120元的價格銷售一空。大棚外幾家快遞公司的小貨車早已等候多時。用不了幾個小時,這些掛著露珠的大櫻桃就會送到消費者手中。

望著一輛輛裝滿大櫻桃的小貨車亮著嗓門駛出園區大門,楊鵬飛抹了一把額頭上細細的汗珠,開心地笑了。

今年是“80”後大學生楊鵬飛回鄉創業的第6個年頭。這個曾經畢業於名校、就業於國企的年輕白領,現在皮膚黝黑、手腳粗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沒有人介紹,你一定會認為他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楊鵬飛是土生土長的南水桃林村人。在他的記憶裡,大山褶皺裡的小村從來沒有和貧窮落後斷過親。全村225戶,562人,1000畝土地,2800畝山巒。果業收入是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前些年,大夥兒由於分散經營,各自為戰,加上品種老化,銷售模式單一,一年辛苦下來也掙不了幾個錢。掙不到錢就留不住人,村裡一半的土地和果園撂了荒。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是,大夥兒守著聚寶盆,卻捧著要飯碗。山鄉蝶變是2017年開始的。那一年,萊山區實施村居集體致富項目培育計劃。南水桃林,這個無集體收入的經濟薄弱村看到了希望。村黨支部抓住“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契機,因勢利導,先行先試,決定從果業生產和鄉村旅遊兩個方面入手,搞好鄉村振興。

思路謀定,說幹就幹。村“兩委”成員走出去,請進來,多方論證,制定詳細的發展規劃。他們通過會議、公開欄、明白紙、登門宣講等多種形式反覆向大家講明興辦合作社的好處,吸納村民以土地或者資金入股。資金有缺口,他們就和當地企業攀親結緣,搞村企合作。一番操作下來,黨支部領辦的“煙臺桃源農業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

有了合作社,他們選定的第一個產業項目四季大櫻桃基地緊鑼密鼓地開工上馬了。他們流轉了340畝土地,建立了6個高標準的溫室大棚,種植美早、先鋒、拉賓斯等優質品種。為解決技術問題,黨支部牽頭把市裡科研院所的果業專家請到了田間地頭,從育苗、種植、管理、銷售等環節手把手教給大家。不少村民聽完專家授課後如夢初醒:“真沒想到,伺弄了半輩子櫻桃,裡面還有這麼多門道。難怪以前掙不到錢。”

正因為整合了資源,又有了新科技的保駕護航,肉嫩多汁、酸甜可口、營養豐富、耐貯運的南水桃林大櫻桃插上了金翅膀,飛出了山窩窩。

下活櫻桃“棋”,有了好開端。黨支部書記老楊喜上眉梢。老楊這人書讀得不多,肚子裡的道道卻不少,他腦袋裡又有長遠打算:鄉村振興,重要的是人才,光靠外引人才不行,要有自己的“永久牌”人才。這第一步就要讓村裡出去的人才“迴流”。他首先想到的是動員自己的女婿楊鵬飛帶頭回鄉和大夥兒一起創業。老楊的意見得到了家裡人支持,也和女婿的想法不謀而合。原來,大山裡走出的楊鵬飛看到鄉親們的生活依舊貧困,心裡早有回鄉助力的打算。

楊鵬飛辭職回村的消息很快傳開了。大家議論紛紛,說什麼的都有。單位同事挽留他:“咱們農村孩子好不容易考學跳出農門,放著朝九晚五的好工作不幹,怎麼轉了一圈又要回到農村種地當農民。這麼些年書不是白念嗎?”楊鵬飛回答:“正因為我是農民的兒子,我才懂得農民的苦,知道農村最需要什麼。鄉村振興最需要的是知識。”村裡有人勸告他:“農村工作千頭萬緒,往往出力不討好。”楊鵬飛堅定地說:“千難萬險,我也要擔起這份責任。因為我愛這片土地。”

帶著新知識和新思想回鄉創業的年輕人“鳳還巢”。村裡張開臂膀歡迎他們,給他們提供了放飛夢想展示才華的舞臺。楊鵬飛回鄉擔任了“桃源農業專業合作社”經理。他全身心沉到田間地頭,和大家一起勞動,一起學習先進生產管理技術,很快完成了角色轉換,成了合作社裡的行家裡手。他和夥伴們駕輕就熟開啟了互聯網數字電商平臺,拓寬了銷售渠道,讓山村產品遠銷四海。

合作社成立以來,解決村民勞動力就業14人,每年實現村民收入50多萬元,集體收入23萬元。2018年,南水桃林村也因此先後被評為“煙臺市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村集體經濟示範村”和“山東省首批鄉村振興示範村”。

2019年,合作社又新上了苗木培育基地項目,做起了櫻桃苗木規模化供應的生意。展望未來,楊鵬飛信心滿滿地說:“今後,每年我們合作社不但能向社會提供品質上乘的大櫻桃10000多斤,還能向市場提供優質大櫻桃苗。我們的‘產、供、銷’一體化就是要藉助全方位、全鏈條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平臺,讓南水桃林村插上智慧的翅膀。”

桃源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方興未艾,南水桃林村的鄉村旅遊項目也是快馬加鞭。

他們在2014年人居生態環境整治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美化亮化工程力度,村裡大街小巷路面全部硬化,實現“戶戶通”,並且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和監控探頭。2019年,村裡又投資260萬元進行汙水改造旱改廁工程。投資30萬元修建了36米的文化牆,同時沿辛安河畔鋪設了3000多米彩色景觀長廊,展示了村莊的村居文化和歷史風貌。

南水桃林村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畫中村。村民楊勇是位退休老教師,他深有感觸地說:“當年我們的老祖宗羨慕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他們在村莊周圍種植了大片的桃樹,期盼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雖然有桃源美景相伴,世世代代的南水桃林人也沒過上好日子。短短的六年間,山鄉鉅變,換了人間。山還是那座山,人還是那群人。為什麼翻天覆地變了樣?一句話,黨的‘三農’政策好!”

產業興,百姓富,腰桿硬,底氣足。南水桃林村追求的腳步沒有停止。他們亮出“南水桃林、世外桃源”旅遊品牌,利用山區優勢,精心打造了“溪谷小鎮”樂園。樂園是集“餐飲、住宿、娛樂、休閒、採摘、自駕”為一體的旅遊綜合體。“溪谷小鎮”自2019年7月開門迎客以來,已經是遠近聞名的旅遊“網紅打卡地”。每到週末和節假日,各地遊客紛至沓來,親近自然風光,體驗鄉村風情。

南水桃林人並沒有滿足於物質的富足,他們還有更高的精神追求。2019年村裡建成了“桃林書院”。古色古香的書院既是傳統文化的研學基地,又是“三同”黨性教育和紅色文化場所。

漫步南水桃林村,就像走進一幅唯美的山水長卷。置身其中,能夠體會到純樸、包容的山裡人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村民們開心地說,“今天我們已經生活在現實版的桃花源裡了”。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相信,在新的征程上,南水桃林村的幸福“畫卷”必定會更加絢麗多彩。

(本文圖片來自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李鎮,現居煙臺,自由撰稿人。

壹點號煙臺散文

3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張鳳英|三叔和他飼養的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