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得失與否,坦然面對武漢市新洲四中 羅相和人世浮沉,世事難測,當知得失隨緣,閒淡由之。當面臨權衡取捨時,我們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得失,應放眼長遠,看到示來的發展與變化。如果失去是無法避免的,不如改變面對失去的態度。人潮洶湧的火車站口,人們摩肩接踵,擠上車的同時,印度聖人甘地剛買的新鞋不慎掉落一隻,待甘地安穩坐下時,他不假思索地將另一隻也扔下,正在人們惋惜不已,困惑不解之時,甘地只是坦然一笑:“不管我這鞋多麼昂貴,只剩一隻對我也沒什麼用處了,但我將另一隻也丟下,撿到的人正好可以穿一雙新鞋呢。”甘地看似反常的舉動卻反應了他坦然面對得與失的態度,“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成全他人。”讓人 心生敬佩。主動放棄,也是一門學問。著名作家畢淑敏曾是一名心理學研究生,在快要拿到博士淡定位時,她突然放棄了。她擔心幾十萬字的博士論文寫下來,可能就不會寫小說了,因為學科不一樣,思維方式也就不一樣。後來畢淑敏將人氣旺盛的心理診所關閉,一心一意搞創作,最終憑藉一部部優秀作品,成為最受在大眾歡迎的女作家之一。由此可見,學會放棄,才能做自己人生的導演。諸如此類還有看淡得失的李聚奎,被譽為“將聖”的他參加過平江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設等多次革命建設戰功卓著。1955年授御的開國上將鄧華、楊得志,過去都是他手下的團委、政委,李聚奎的資歷顯然在上將之上。但大將軍御僅有10人。不宣增加,組正犯難,李聚奎坦然面對,直接傳來說:“就低不就高,上將就行!”令人心悅誠服。“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為,禍之所優。”得與失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失去可以是得到的開始,得失最終也會面臨失去。正如扎西拉姆在《喃喃》中所寫:“人生中的一切都無法擁有,只能經歷,一切得與失,隱與顯都是風景與風情。”面對權衡取捨時,我們不應侷限於物質上的得與失,更應注重心智的成長,坦然面對得與失尋找前進的方向,成就更好的未來。得失存心知,有舍才有得,得失與否,讓我們坦然面對,不求近功,不安小就。來源/作者: 羅相和

5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煤炭行情|上週煤價持續下跌,8月煤價會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