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近日,幾則9歲孩子的新聞登上了熱搜,我們先來看看:

新聞一:2019年12月21日(星期六),鄭州大學研究生考點外,9歲小學生和爸媽一起陪姐姐考研,晚上在酒店寫作業,白天在考場外為姐姐加油,還給姐姐備了奶茶和午飯。

圖片來自於網路

新聞二:湖北襄陽一名母親投資10萬元,讓小學三年級9歲的兒子嘗試理財、參與炒股,雖然行情不好,一年來虧損了7萬多,可媽媽方表示,為了讓兒子多些理財知識,賠了錢心疼,但不後悔。

新聞三:據《武漢晚報》報道,湖北武漢一媽媽在給7歲兒子輔導作業時,因發生爭吵,一怒之下吞下7片安眠藥,多虧家人及時送醫院,才免遭意外。

我們不禁要問:同樣是小學生,差距怎麼就那麼大?

良好的教育心態,為您呈現讓您驚喜的教育結果。

如何保持良好的教育心態?

讓孩子充滿愛,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務

我們能從第一則新聞中看到,孩子滿眼都是對姐姐的愛,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我們很容易發現,孩子很有活力,很享受家庭的溫暖,同時,他也願意為家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知道,教給孩子愛,是孩子獲取一切的基礎。

從上學前,孩子就要學會愛自己,愛家人,只有愛家人、愛自己,孩子上學才能愛同學、愛老師。

而這些愛,將成為孩子最初的力量,幫助他信任集體,信任團隊,團結同學,愛戴老師,在學校做個好學生,除了校門,能愛護自然,愛護公物。

再往後,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愛學習和愛讀書將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最終,建立起愛國的情懷。

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你並沒有教給孩子什麼,但他的性格、品行、人格很讓人欣慰,這一切,都源自於你給他教的第一課,愛。

讓孩子“眼中有錢”,是教育孩子自立的基礎

在之前寫過的《比教孩子考取好成績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學以致用》一文中,我闡釋了因為教育理念的偏差,導致很多家長教育出了上學時的“好學生”。

這些好學生在學校時,獎學金拿到手軟,班幹部當到厭煩,能擁有的榮譽從沒落過,然而,上了社會卻異常落魄,寒酸的連房貸都還不起。

所以說,讓孩子“眼中有錢”很重要。

讓孩子眼中有錢,不是把孩子培養成“財迷”,讓孩子成為“守財奴”,而是通過財經知識的初步薰陶和培養,讓他知道:

爸媽的錢是通過辛苦努力和知識智慧賺來的,而自己通過努力也可以;花錢購物是一個享受的過程,這種享受,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換取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東西;金錢是把“雙刃劍”,合理的是用金錢能創造出愉快的人生,而盲目的攀比和惡意的斂財,會給人生帶來災難;要通過自己的知識積累和努力勞動賺取財富,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安全感,拒絕伸手討要和被動接受的財富。

所以說,教孩子愛錢、會賺錢、眼中有錢並不是俗套的教育,而是從小培養他們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以及為將來更好的自立打基礎,這是將把一個孩子由“學生”變成家庭“頂樑柱”的核心理念,只有具備良好的金錢觀和自立能力,孩子的學習才會有意義,所學知識才會被放得更大,發揮更有力的作用。

幫孩子培養完整的人格

最後,我們再來說說“新聞三”中的狀況。

有這麼一則故事:

南風和北風望著在街上匆匆行走的行人,於是它們就開始比賽,看誰能先讓街上的行人脫掉棉衣。

為了讓行人儘快脫掉棉衣,北方開始瘋狂的吹啊吹,可它越吹,行人把棉衣裹得越緊,絲毫沒有想要脫掉的意思。

而南風則不同,它徐徐的吹響行人,把暖意帶給行人,走著走著,行人們不約而同的紛紛脫掉棉衣。

這就是有名的“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體現在教育中,就是“欲速則不達”。

家長想要孩子快速成才的心態是好的,可在催促孩子成才的路上,忽略了孩子的人格完成,甚至對他進行反向鼓勵,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媽媽吃安眠要,爸爸扇自己耳光,幾敗俱傷。

結語

教育是一個複雜而又漫長的過程,既要考慮孩子的學習,還要培養孩子的品性和金錢觀念,既要催促孩子學習知識,又要尊重孩子的完整人格。

作為家長,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操之過急,其中的尺度很難拿捏,充滿挑戰,但別忘了欣賞教育孩子沿途路上的風景。

教育是個美好又值得回念的過程,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而教育孩子,也許也只有一次。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啪!蕭山高速上飛來一枚“子彈”,擋風玻璃都被射穿了!司機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