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7月24日,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T Austin)宣佈,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史蒂文·溫伯格(Steven Weinberg)去世,享年88歲,沒有透露死亡原因,但這位物理學家已經住院數週。史蒂文·溫伯格是一名美國物理學家,因提出基於對稱性自發破缺機制的電弱理論獲得197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工作有助於將四種基本力中的兩種聯絡起來。

1933年,史蒂文·溫伯格出生於紐約市。1950年,他的父母從猶太移民,他從布朗克斯科學高中畢業,他和謝爾登·格拉肖是同班同學,後者獨立於溫伯格的研究,讓他們獲得了197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溫伯格於1954年獲得康奈爾大學學士學位,早前他住在特柳賴德府,然後他去了哥本哈根的尼爾斯·玻爾研究所,在那裡他開始了他的研究生學習和研究。一年後,溫伯格去了普林斯頓大學,在那裡他於1957年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完成了他的論文,題為“衰變過程中強相互作用的作用”。

他的工作是標準模型的基礎,標準模型是描述亞原子粒子行為的主要物理理論。他的開創性工作是1967年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上的一篇薄薄的三頁論文,題為《輕子模型》,闡述了宇宙四種基本力中的兩種——電磁力和弱核力——是如何作為統一的電弱力的一部分聯絡起來的。《輕子模型》只有三頁紙,它預測了當時從未被觀測到的基本粒子的性質(W、Z和希格斯玻色子),並從理論上認為,“中性弱電流”決定了基本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後來的實驗,包括2012年在瑞士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將證實他的每一個預言。根據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一份宣告,在這份報告中,他預測了被稱為W、Z和著名的希格斯玻色子的亞原子粒子的行為方式——在這些粒子被實驗檢測到的數年前。根據宣告,這篇論文還有助於統一電磁力和弱力,並預測所謂的“中性弱電流”支配粒子如何相互作用。1979年,溫伯格和物理學家謝爾登·格拉肖和阿卜杜斯·薩拉姆因這項工作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宣告中說,溫伯格終其一生都在繼續尋找一種能將四種力統一起來的統一理論。

他一生都對遏制核擴散感興趣,並曾短暫擔任美國軍備控制和裁軍機構的顧問。他主張計劃建造一個具有美國大型強子對撞機能力的超導超級對撞機——該專案原本計劃在德克薩斯州瓦克薩哈奇附近建造,但最終在20世紀90年代未能獲得資金支援。他在一生中繼續擔任科學大使,例如,教授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學生,並參與2021年諾貝爾獎激勵計劃(4月)和2月得克薩斯州科學節等活動。

溫伯格還有一個訣竅,就是讓每個人都能理解物理學。他的著作《最初的三分鐘:宇宙起源的現代觀點》用激動人心而簡單的語言描述了宇宙嬰兒期的最初幾分鐘,並提出了宇宙膨脹的理由。

溫伯格對科學的熱愛始於一套化學裝置。溫伯格在諾貝爾獎網站上寫道,16歲時,他決定學習理論物理學。他本科就讀於康奈爾大學,1957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據諾貝爾獎網站介紹,他於1954年與妻子路易斯結婚,並於1963年生下一女伊麗莎白。1982年,溫伯格搬到了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在那裡他做了幾十年的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校長傑伊·哈澤爾在宣告中說:“溫伯格教授為數百萬人解開了宇宙的奧秘,豐富了人類對自然的概念,以及我們與世界的關係。”從他的學生到科學愛好者,從天體物理學家到公共決策者,他對我們的理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簡而言之,他改變了世界。”

12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Lantern公佈胰腺癌DNA損傷療法最新資料:小鼠腫瘤縮小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