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pixabay.com

導 讀

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也是偉大的思想家。這篇書評,總結了愛因斯坦晚年文集的主要內容和關鍵論點。

撰文|李航

●  ●  ●

讀完《愛因斯坦晚年文集》(英文:《Out of My Later Years》),最深切的感受是,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且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相信每一位讀者都會被他對自然和社會的敏銳洞察、對理性的篤信不疑、對科學的真知灼見所折服,被他對人類的寬廣博愛、對和平的熱衷渴望所深深感動,產生由衷的敬佩和仰止。

該書收集了愛因斯坦1934年至1950年之間發表的50多篇文章,由 “信念與信仰”、“公共事務”、“科學與生命”、“偉大人物”、“我的人民”、“科學” 6個部分組成。本文嘗試總結文集的主要內容和關鍵論點。

《愛因斯坦晚年文集》(《Out of My Later Years》)

人生意義

愛因斯坦認為 “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到那實際上短暫且脆弱的生命的意義。” 這個基本的人生觀體現在他所有的思想中,也貫穿於整個文集。

然而,愛因斯坦並不是一個盲目的理想主義者,也深刻認識到現實的醜陋與嚴酷。他說 “用理想的品位和道德來衡量這個社會,它絕對是不完美的。” 他堅信 “苦難也罷,甜蜜也罷,都來自外界,而堅毅卻來自內部,來自一個人自身的努力。” 總結自己的人生,發出這樣的感慨 “我孤獨地生活著,年輕時痛苦萬分,而在成熟之年卻又甘之如飴。”

愛因斯坦強調信仰和宗教對人生的重要意義(《科學與宗教》)。指出科學固然重要,但它只能告訴我們 “是什麼”,並不能夠告訴我們 “應該是什麼”,從而幫助我們推演出人生的目的。愛因斯坦的觀點是,猶太-基督教的傳統為人類提高了最高的理想和準則,即 “個人自由且有負責的發展,從而可以在服務全人類的過程中自由快樂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大家可能不一定認可兩者的必然聯絡,但這樣的理想和準則,只要人類存在,應該是能被廣泛接受和推崇的。

探求真理

他在幾篇科普文章中討論了物理學的基本特點,理論基礎和方法論。介紹了相對論、質量和能量相當定律,也就是著名的公式。從他對古典力學、相對論、統一場、量子力學等理論的論述中可以看出,這位偉大科學家畢生追求的目標是,建立自然科學的統一理論。這個理論 “是各個學科的共同理論基礎,包含最少的概念和基本關係,由此出發,可以透過邏輯推導,得出各個學科的所有概念和關係。”

“相比於人類的愚昧和衝動,理性的確是不堪一擊的,我們必須承認愚昧和衝動幾乎完全左右著人類的命運,無論在大的方面還是小的方面。然而,理性的成果卻會超越所有的喧囂嘈雜散發出無盡的光與熱。” 這一點對應到愛因斯坦建立的理論上,結論也是成立的。

自由精神

“一切宗教、藝術和科學都是同一棵樹上的不同分支,其目的都是為了讓人類的生活趨於高尚,使它從單純的生理存在中昇華,並把個人引向自由。” 愛因斯坦所說的自由更多的是學術、創造、精神上的自由。

在《論自由》一文中,他論述了自由對科學的重要性。科學是一個自然的整體,它的各個部分之間有著我們無法預見的聯絡。要促進科學的發展,需要各種思想能夠自由地表達。“一個人不會因為就知識的一般和特殊方面表達意見和論斷,帶來危險或嚴重的不利後果,這種交流的自由對於發展和推廣科學知識是不可缺少的,有著重大的實際意義。” 要使每個人不能因為表達自己的觀點受到懲罰,需要法律的保護,也需要整個社會的寬容。

科學的發展還需要另外一種自由,即內在的自由,“它存在於獨立的思想之中,不受權力和社會偏見的限制,也不受一般的常規和習俗的約束。” 時間是膨脹的,時空是彎曲的。讀到這裡,讀者也許會聯想到相對論中的那些完全違反直覺的假設,由此會深切體會到正是這種不受任何條框限制的自由的思維方式,才能使愛因斯坦做出那些偉大的科學成果。

教育理念

愛因斯坦在《論教育》一文中闡述了自己對教育的看法。他主張,“學校的目標必須是培養能獨立行動和思考的個人,而這些個人又把為社會服務視為最高的人生目的。”

“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遠應該是對學生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總體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獲取特定的知識。” “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本原理,並學會了如何獨立地思考和工作,他肯定會找到屬於他的道路。”

教育是一門藝術。最糟糕的莫過於用恐嚇、暴力、威脅的手段實施教育。愛因斯坦認為,教師不應該利用自己的強制權利使學生們使對其產生尊敬,而是應該用其人格和品行。透過競爭的辦法促使學生努力也是不可取的。獲得贊同和被承認的願望是健康的動機,但比夥伴或同學更優秀、更強大、更有才智的導向很容易導致過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會對個人和社會都造成傷害。“應該防止向青年人宣傳把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當做生活的目標。”

“工作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工作所得到的成果的樂趣,以及對該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 最理想的教育是喚起和強化學生們內心中的這種積極心理。喚起這種奉獻的心理比喚起自私的心理更加困難,但更有價值。

人類理想

面對人類的未來,愛因斯坦提出了極其崇高的理想和目標。他晚年也透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動人類朝著這些目標努力。

愛因斯坦主張建立 “世界政府”,因為這種超國家的方式是防止戰爭,消除核武器,確保人類和平的唯一途徑。建立在所有國家認同的憲章的基礎上的世界政府,透過司法仲裁解決國家之間的衝突,而且對進攻性武器擁有唯一處置權。“永久的和平不能靠威脅,只能透過誠懇的努力創造共同信任來實現。” 只有這樣,人類才能避免災難性的毀滅,讓文明在這個星球上持續繁榮。

也許很多人認為這些想法太不現實。的確,目睹國際社會的現狀,很難相信在短期的時間裡我們能夠實現這樣的理想。但能樹立起這個崇高的目標正是愛因斯坦偉大之所在,也體現了他對人類的不朽貢獻,某種意義上甚至超過了他對物理學的貢獻。

“我們有著深層次的義務,關注我們擁有的財富中那些永恆且至高無上的東西,關注那些使生活富有意義的東西,我們還希望,當我們傳授給子孫時,他們能獲得的東西比我們從祖先那裡獲得的更加純潔更加豐富。” 這應該是他對人類未來傾心關注的根本原因。

作者簡介

李航,位元組跳動人工智慧實驗室,研究領域包括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

8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帶你瞭解今天晚上的“超級血月”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