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黑洞的引力大得令人髮指,任何物體一旦進入黑洞的事件視界,就再也出不來了,正因為如此,黑洞被公認為已知宇宙中最恐怖的天體(沒有之一)。不要以為黑洞遙不可及,科學家告訴我們,只需要將一顆星球不停地壓縮,那麼這顆星球就可以變成黑洞。

品質越大的天體,就越容易變成黑洞,在太陽系中,木星可謂是“超級巨星”,它這一顆行星的品質,就遠遠地超過了其他所有行星的品質之和。因此,如果某種力量想要玩“把星球壓縮成黑洞”的遊戲,那麼木星絕對是除太陽以外的首選了。

現在我們就來假設一下,假如木星突然變成了黑洞,太陽系會怎麼樣?地球會有危險嗎?

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是先觀察到一個事物,然後再去慢慢了解它的各種特性,但黑洞的發現歷程卻不是這樣。黑洞是通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推匯出來的,長期以來,它只是一種假想的天體,一直到最近才得以證實。

相關理論指出,當一個有品質的物體的半徑小於一個臨界值時,它就會變成一個黑洞。這個臨界值被稱為“史瓦西半徑”,計算公式為 Rs = (2GM)/C^2 ,其中M為品質,G為引力常數,C為光速。將相關資料代入這個公式,我們可以計算出這個木星變成的黑洞,其半徑大約為3米。

我們知道,正常情況下木星半徑為大約7萬公里,其體積可以裝下1300多個地球,可以想象的是,當木星變成黑洞之後,這一大片區域就會馬上變得空無一物。那麼木星周圍的天體,比如說木星的衛星會填補這個空白嗎?

答案是不會。

維持天體執行系統的作用力是引力,引力只和品質以及距離有關,而與天體的體積沒有一點關係。木星變成了黑洞,只是體積出現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它的品質卻沒有變,相應的其引力也不會變,因此假如木星變成了黑洞,它周圍的各種天體依然會按照原來的軌道執行。

同樣的,這個木星變成的黑洞,也只能吸收離自己很近的物質,例如一些離散的物質,或者隨機運動的小天體,但這些物質的品質很小,與木星本身的品質相比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我們也不用擔心這個黑洞的體積會持續增長,直到吞噬整個太陽系。

因此我們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既然對附近的天體都沒有影響,那麼離木星好幾億公里的地球,當然是穩如泰山了。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霍金告訴我們,在宇宙空間中會不停地憑空生成“虛粒子”,它們總是以“一正一負”的方式成對出現,在“嘚瑟一會兒”之後,它們又會成對湮滅。但黑洞的存在就可能會阻止這個過程,在特定的情況下,黑洞會將其中的一個虛粒子吞掉,而另一個虛粒子則會逃逸,於是這個逃逸的虛粒子就帶走了黑洞的能量。

這個現象就是“霍金輻射”,科學家認為,黑洞會通過這種方式不停地“蒸發”,而越小的黑洞,其“蒸發”的速度就越快。很顯然,一顆半徑僅為3米的黑洞是經不起這種折騰的,這就意味著,假如木星變成了黑洞,它就會在短時間內“蒸發”殆盡!

我們都知道,木星對於維持太陽系的穩定執行至關重要,一旦木星消失,後果會很嚴重。屆時的太陽系的各種天體將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稍不注意就會發生大型天體碰撞事件,這對於地球而言,就非常非常危險了。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成為星際種族有多困難?人類文明再上升一個等級,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