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新冠病毒大流行讓更多人戴起了口罩。

這讓很多人有了一個驚奇的重大“發現”,即不管是陌生人還是我們熟悉的人,戴口罩看上去似乎比不戴口罩更好看,更漂亮。

這是為什麼呢?

這種現象涉及視覺知覺上的一個概念,叫視覺的非模態完成(amodal completion)。

我們學習過的唯物主義哲學告訴我們說,我們的感知和知覺是對事物的客觀反映。

然而,科學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

以視覺形成為例,我們看到的並非是物體本身,而是物體對環境光照反射投射到我們的眼睛,並傳遞到大腦視覺形成的。

具體而言,光訊號經過眼睛前部光學部分的聚焦投射到視網膜上,視網膜上有很多不同功能的細胞將光訊號轉化成編碼的神經電訊號,經由視神經,經過丘腦的整合,最終投射到大腦視覺皮層,然後經過初級,次級和高階視覺中樞的處理和整合最終形成我們感知到的視覺。

那麼,我們的視覺與物體本身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

目前有三種理論:

生態學理論認為,視覺反映的就是物體原本的樣子,因為物體對光照的反射就是物體本身;

聯接主義和認知主義認為,我們的視覺世界不是外部刺激的簡單反映,而是視覺系統本身創造出來的。

其中,目前主流觀點更傾向於認知主義,強調視覺知覺是腦視覺皮層對上傳訊號結合長期記憶,演繹推理等高階整合的產物。

這種理論對於本問題涉及的物體部分被遮擋的視覺形成可以提供更合理的解釋。

比如,我們看到柵欄後面有一條狗,儘管我們看到的僅是狗的一部分,另一些部分被柵欄遮擋,但是我們的大腦仍然會形成有關狗的完整的視覺知覺。

這意味著狗被柵欄遮擋的部分,被我們的視覺系統透過某種機制來補充完成了,這種對物體被遮擋不可見部分的視覺的補充完成被稱為視覺非模態完成。

下圖是視覺非模態完成的一個典型例子。

圖中真正唯一可見的東西只是以某種方式排列的一些黑色三角形。

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帶有一些黑色尖尖的球體。

嚴格來說,該球體是不可見的,我們為什麼就產生了球體的視覺呢?

這就是透過非模態完成實現的。

同樣的道理,我麼所看到的戴著口罩的人的面貌也是非模態完成形成的:

戴口罩時,儘管鼻子和嘴巴被遮擋不可見,我們眼睛的視網膜上並沒有接受到這部分的光學訊號投射;

但是,視覺訊號在大腦皮層的處理和整合時透過某種補充完成了面部整體的視覺感知。

如上所述,高階視覺中樞的處理可以“呼叫”以往的記憶,或者透過演繹推理最終整合完成。

如果當面對的是一個你認識的戴著口罩的熟人,那麼你的視覺系統可以依靠記憶來實現視覺的非模態完成。

當面對的是一個你不認識的戴著口罩的陌生人,視覺系統可以依靠演繹推理來實現視覺的非模態完成。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一個戴口罩的人看上去更好看?

即透過非模態完成的視覺為什麼優於實際呢?

這是因為,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你認識的戴著口罩的熟人,儘管之前你已經見過這個人的鼻子和嘴巴,但是記憶的東西通常會有些模糊,整合進入視覺知覺的是更加輪廓化的鼻子和嘴巴。

而這種記憶的模糊往往可以忽略掉一些缺陷,因而看上去比實際更好看。

當你面對的是一個你不認識的戴著口罩的陌生人,對他整個面貌的非模態完成是透過演繹推理實現的。

在缺乏記憶資訊的情況下,對於被口罩遮擋的鼻子嘴巴部分視覺的非模態完成只能來自你看過的無數個鼻子嘴巴的平均資訊重構出來的一張影象。

視覺系統根據大量的偶發面孔的記憶編碼的平均面孔,通常會是一張美學上更令人愉悅感的的影象。

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們的記憶系統通常“選擇”保留美學上更令人愉悅的影象,“選擇”以往那些令人產生不愉快的東西)。

另一方面,非模態完成補全的往往是不帶有缺陷的理想化影象。

比如,我們不可能會“看到”被口罩遮擋的是個“酒渣鼻”,儘管口罩後面的確有可能就是一個“酒渣鼻”。

總之,對於物體被遮擋部分我們的視覺系統可以透過非模態完成來補全。而非模態完成模擬出來的往往是看上去更令人愉悅的影象。

這就是戴口罩的人看上去更好看的基本原理。

15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宇宙真是活的?科學家發表驚人言論:它擁有巨大的神經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