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人類誕生是一個久遠的話題,我們人類追溯著人類的過往,希望探討人類的演化和發展歷史,希望從歷史事件中獲取經驗,給現代的人類以警示或者其它的有助於發展的資訊。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繁衍需要男性和女性,兩者有性生殖才有了人類的生生不息。然而人類到底是如何來的,第一對男女如何產生,他們如何繁衍出整個人類族群,都是人們心中長久疑問的話題。

兩性繁衍在人了之前就已經是一種普遍存在於世界上的生殖方式,我們常見的就是體積小巧會遊動的精子和體積大攜帶著受精卵發育所需營養物質的卵子結合的方式。然而有性生殖的形式其實很多,包括精子卵子這樣生殖細胞差異較大的型別,還包括同配生殖也就是雌雄雙方的配子沒有明顯的差異。總之人類兩性繁衍的方式是繼承了之前無數代生物繁衍的規律,人類種群自從靈長類動物中誕生的時候就一直是兩性繁衍的生物。

然而在世界個體不同的民族、地區文明中,人類的起源傳說總是和一對男女相關,西方是亞當夏娃、東方有女媧伏羲,內在的聯絡是不同地區的居民都注意到了最基本的生殖方式,那就是一男一女。在科技尚不發達的時代,沒有男性或者沒有女性,不經過兩性的活動是無法生育的。一男一女的模式其實是人類對自然知識最基礎的認知,是由本能過渡到對自然認識基礎上的活動。知道了這個規律的人類遠祖就會為生存繁衍而奮鬥,尋找物件也基本是異性。

僅僅是一對男女產生整個人類族群的可能性很小,基本不存在。現代人類透過基因突變頻率以及對古老人種遺骸中殘存基因的研究發現,人類始祖源於非洲。透過一些保守基因的突變頻率,將基因定位到所謂的線粒體夏娃和Y染色體亞當,然而他們都不是隻單一的生物個體,而是指代同一時代生存著的具有相同或者相似基因的一個人類群體。這契合了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生物是以種群為單位進化的。

根據回溯性的研究,人類遠祖從類似於猿的形態逐漸到人類的形態是漫長曆史中基因突變的累積。發生在生物個體中的突變,一般是小範圍的、對生物適應性不大的,若是染色體突然少一條那樣的突變,基本的結局就是無法受精或者受精卵無法著床、受精卵著床後流產。生物的演變是以種群為單位,種群中個體不斷產生可遺傳的突變,造成基因不斷地在種群中擴散和融合。由於漫長的歲月中產生了很多的突變,於是人類由猿的外觀變成了直立、體毛貧乏的動物外觀。

從遺傳學上看,一對男女不可能繁衍出整個族群。人體細胞的染色體數量是雙倍體,形成生殖細胞的時候變成單倍體,兩個單倍體生殖細胞結合又成了具備雙倍體染色體組的體細胞,也就是受精卵,它具備從單一細胞分化、演化為完整人類個體的潛力。然而,等位基因的存在使得一些隱性的突變在近親繁殖的時候更容易形成純合子導致遺傳病的發生,進而使後代的適應性降低。這就是遺傳學中的遺傳衰變,也就是持續的近親繁殖會使整個種群的不同而個體適應性都下降,結果是更容易遭受外界環境因素的篩選,導致種群的滅亡事件。

現在的很多疾病都有易感人群,正是因為進化歷程中細胞結構的變化導致病原可以可以結合細胞表面的蛋白等物質,進而造成病原的感染事件。而一些實際案例也表明近親繁衍對於兩性繁殖的生物不靠譜。現代的貓狗因為人類大量地採取雜交的方式獲得新的品種,然後經過近親繁殖形成純合子,使寵物性狀可以相對穩定的遺傳,但是這種遺傳還是限於近親之間,若是哈士奇和柯基雜交,得到的就是結合哈士奇和柯基兩者特徵的物種,也許毛色像哈士奇,小短腿卻像柯基。

這種培育模式使得現代的所謂純種寵物基本上都有遺傳病,法鬥、巴哥犬的鼻腔不適合呼吸,因此它們喘氣聲音比較粗,有時會發生通氣不足的窒息現象;金毛因為近親繁殖容易罹患骨癌;牧羊犬因為人類培育髖關節時常發育不全。這些都是近親繁殖的危害。人類的兩性繁衍本質上和貓狗沒有太大的不同,近親繁衍也意味著純合子增加,遺傳病的增加。即便是人類奉行較為自然的婚配方式,如今確定的人類遺傳病也已經有4000多種,而這還是建立在75億人口的基礎上。若最初只有一對男女,過不了10代,人類就會因為遺傳病導致適應性下降,存在滅絕風險。

近親繁殖白虎,面部畸形

現代人了族群是且只能是一群遠祖繁衍的結果。猿到人的變化也經歷了較為漫長的時期,逐漸從多體毛變成少體毛、大腦發達、動手能力強的物種群體。生物演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這是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一個重要論點,且被大量的事實所證實。

13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3月16日中午小行星抵達地球!將跨過月球軌道,可能發生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