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幾百萬年前人類誕生了,5000多年前人類文明形成了,幾百年前人類走上了科技發展的道路。縱觀人類的整個歷程,雖然經歷了無數苦難,但人類並沒有衰落,從一個弱小的原始文明逐漸成長為一個相對發達的科技文明。

在科學技術的幫助下,人類走出了地球,看到了廣闊的宇宙。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那些偉大的基礎科學理論。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使我們認識到引力與世界的密切關係。愛因斯坦的質量和能量方程使我們認識到質量和能量沒有區別。它們是物質的兩種形式,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相對論讓我們認識到時空的基本奧秘。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無數的科學研究者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科學理論,其中一些甚至顛覆了我們的認知。

第一,絕望的費米悖論,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的宇宙,都想到同一個問題:外星文明存在嗎?從地球的角度來看,很多人可能認為外星文明不存在。然而,從宇宙的角度來看,我們很難相信外星文明不存在。

科學家們基本上相信地外文明的存在,於是在人類離開地球后不久就開始了尋找地外文明的計劃。科學家們一直在透過各種方法尋找外星文明,但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一無所獲。

20世紀50年代,著名物理學家恩利克·費米提出了“費米悖論”,對未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費米悖論是關於外星人和星際旅行的科學悖論,闡述了高估地外文明存在與缺乏相關證據之間的矛盾。

說起宇宙,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想到一個詞:浩瀚。是的,宇宙的浩瀚可以用浩瀚來形容。目前,人類哈勃體積的範圍已經達到930億光年。這個範圍大嗎?它真的太大了,我們無法想象。但對於廣闊的空間來說,它只是一個可觀測的範圍,它之外還有未知的、無窮無盡的不可觀測的區域。真實的宇宙可能是一個讓我們感到窒息的恐怖數字。

我們一開始不考慮宇宙的真實大小,目前能觀測到的只有930億光年,其中包含的資訊可以直接擊中我們的靈魂,震撼人類。根據目前的觀測研究,科學家認為,在整個可觀測範圍內,大約有1萬億個“銀河系”。

每個星系中至少有數百億顆恆星。根據這個資料,930億光年內的恆星數量將達到萬億,每個恆星基本上代表一個恆星系統,其中有多個行星,包括氣態行星和岩石行星。這樣,可觀測範圍內的行星數量太大,無法估計。

每個恆星系統都要有一個宜居帶,有一個或幾個類地行星。理論上,只要宜居帶的岩石行星具備形成生態環境的條件,都有成為生命行星的潛力。所以,即使文明誕生的機率很小,理論上宇宙中也會有大量的外星文明。

宇宙誕生至今已有138億年。在這麼長的跨度下,生命星球和文明應該是在不同的時間段誕生的。人類從最初的工業時代發展到現在的科技時代,只用了幾百年的時間。幾百年來,人類走出了地球,成為了一個可以初步探索太陽系的科技文明。

所有這些都告訴我們,一旦有一個科技發展超過10萬年的文明,甚至超過100萬年的文明,他們的科技水平在人類眼中無異於魔法。對於我們眼中的上帝這樣的文明來說,穿越星辰來到太陽系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為什麼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在宇宙中發現任何外星文明的痕跡呢?這就是費米悖論的核心。

費米悖論告訴我們,理論上宇宙中應該有大量的星際文明,可以很容易地穿梭於各個星系,留下大量的活動痕跡。但現實是什麼都沒找到。為什麼?

為了解釋這種奇怪的情況,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假設,認為大腦是完全開放的。不管這些假說有多吸引人,腦洞只是一個腦洞,沒有多少科學家認可。目前,科學家對這種奇怪情況的主流觀點是,外星文明與我們之間並沒有很大的技術差距。

因為宇宙的尺度被誇大了,想要在恆星之間自由旅行,就需要掌握超光速飛行的技術。目前科學家理論研究的曲率引擎可以實現初步的超光速飛行,但只有傳說中的蟲洞可以實現更大跨度的星際穿梭。

如果你不掌握曲率引擎技術或者蟲洞技術,那麼文明是無法相遇的。看到科學家的這種解釋,很多人可能又糊塗了:宇宙的年齡是138億歲,外星文明的科技實力怎麼可能和人類差不多?如果這種情況是真的,那麼我們將不得不想到一個可怕的普遍規則“大過濾器”。

所謂“大過濾器”,就是說宇宙文明的發展會經歷各個階段,但是有一個階段是很難跨越的,那就是星際文明的門檻。只有成為星際文明才能初步穿梭於星系之間,而成為星際文明的標誌就是擁有超光速技術,也就是掌握初步的曲率引擎技術。

這是一種利用空間扭曲理論實現的空間跳躍技術。每一個宇宙文明在科技上發展都很快,但最後都被速度卡住了。相對論告訴我們,物體的速度不能超過光速,只能無限接近。要打破光速的極限,只有空間可以被打破。

宇宙文明遭遇了星際文明的重要門檻,無法穿越過去,最終無聲無息地消失在宇宙中。要知道文明的發展需要無限的資源和能量。如果我們不能穿越出星際空間,那麼一個文明最終會因為資源枯竭而毀滅。

也許宇宙在138億年中產生了無數的文明,但卻不能成為星際文明,因為它無法跨越星際空間的門檻。消耗了木星和星系的能量後,文明走向毀滅。如果宇宙中其他文明無法跨過這個門檻,透過“過濾器”,人類憑什麼可以透過?也許人類最後的結局也是一樣,消失在宇宙中,成為宇宙的過客。

15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石雷團隊揭示薰衣草基因組進化與萜類形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