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探索後量子密碼理論體系

劉哲整個研究體系中的其中一個方向就是後量子密碼,也就是未來量子計算機普及之後的密碼理論體系。由於量子計算的特性,現有的RSA、ECC等主流金鑰演算法實用性被大大降低,因此全球密碼學界目前正在未雨綢繆,希望找出並制定能夠對抗量子計算機的加密演算法。

這些系統內部演算法不僅關乎使用者的資料隱私,還是關乎國家網路安全的重要節點。正因為這樣,因此劉哲目前正帶領團隊投身其中,針對高安全、高吞吐、輕量化三大後量子密碼演算法實現的技術難點進行攻關。

使用網際網路的群體龐大,但網路高吞吐、高併發的場景問題越來越突出,針對目前基於同源的後量子密碼演算法實現效率低,引數佔用記憶體空間大等現實問題,劉哲提出了基於同源的後量子密碼演算法在ARM平臺上的高效實現方法,使同源金鑰交換和金鑰封裝協議的效能有了極速飛昇,後量子密碼演算法與物聯網晶片的相容性得到極大的改善,在學術界和業界都可以作為後量子時代物聯網安全的密碼演算法依據。

電子裝置隨處可見,隨著感測器網路、雲計算、大資料等關鍵技術的快速發展,物聯網作為推動產業升級、打造智慧網路的引擎,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而劉哲教授的團隊是最早在物聯網裝置上部署能抵抗量子攻擊的密碼演算法的團隊之一,為物聯網研究做出巨大貢獻。

16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地球上的超級蓄水池,貝加爾湖到底有多少水?比一比真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