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2020年6月15日,ABC NEW發表了一篇新聞稿,標題是“Tokyo will probably face a massive earthquake in the next 30 years.”(未來30年,東京可能將面臨一場大地震),一個聳人聽聞的標題,但其實這個話題嘮叨了很久了!

一年前的6月12日,英國衛報就以“'This is not a "what if" story': Tokyo braces for the earthquake of a century”(“這不是一個“如果”的故事”:東京為一個世紀的地震做好了準備),說的就是一場將在X日發生的超級地震!

日本到底會不會沉沒?一個地震引發的話題

新西蘭克馬德克群島的強震,加上日本即將舉行的奧運會,使得一個話題重新開始浮上水面,因為日本科幻作家小松左京在1973年時出版了一部科幻小說《日本沉沒》,設定的時間就是從2020年日本東京奧運會之後!

不過因為疫情的影響,東京奧運會推遲到了2021年,而今年太平洋“火環”地震帶開始活躍起來,這個被疫情遺忘的話題又開始重新受到關注!

日本沉沒,到底是什麼梗?

日本地處北美板塊、太平洋板塊以及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交界之處,而太平洋板塊則由於地殼運動,正向歐亞板塊下方俯衝,這就是引發了一個絕對令人驚悚的話題。

板塊為什麼會運動我們就不討論了,各位有空可以搜尋下,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從北美與菲律賓以及歐亞板塊下方俯衝時存在三種可能,一種是兩個板塊互相頂起,持續不斷的造山運動,這種案例非常罕見;另一種是插入下方,將上方的板塊頂起,這種案例比較普遍,比如喜馬拉雅山以及整個青藏高原抬起,就是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相互作用的結果。

但還有一種情況非常罕見,就是俯衝板塊會將日本群島所在大板塊一起帶入地殼深處,但就一般而言,板塊俯衝的速度非常慢,一般每年也就數釐米,比如日本的東部太平洋板塊俯衝速度約9釐米/年,而菲律賓海板塊東南傾斜俯衝,傾角較淺,俯衝速度約4釐米/年,這個速度完全不足為懼,畢竟日本那麼大,幾百萬年都俯衝不完!

但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因為日本地質學家(科幻小說中設定)發現,在太平洋把那塊俯衝帶的前方,也就是日本正下方正在形成一個巨大的“兆巖”,這個詞種花家不太好翻譯,大概意思就是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要脫未脫的頭部,它的重量太大,會拉動太平洋板塊加速俯衝!

《日本沉沒》中有這樣一個鏡頭,一艘漁船停泊在小笠原群島東北部的這個島上過夜,漁民們第二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身處一片空海之中。因為這個加速掉落的“兆巖”已經將日本群島靠近太平洋部分拉入了海底,而且速度將越來越快,日本只有10年的時間將國民送往全球各地,否則將會全部葬身海底。

其中有個比較有趣的設定,當年和美國協商好,美國劃出一片國土給日本災民居住,但到最後時刻居然反悔了,置日本於不顧,劇中日美女首相含淚請求中國,居然給了他們塊土地,估計各位讀者肯定不會同意哈!

最後日本還是得救了,因為日本科學家發明出了一種爆炸威力極強的炸藥,沿著海溝一字排開打樁,將炸藥埋入地殼深處,然後引爆,將地殼炸斷,日本下沉停止,當然此時的日本已經所留不多了!

有興趣的各位還真可以看看,設定還是非常不錯的!

日本到底是下沉還是抬升?

日本地理學家村上誠(Makoto Murakami)的稱,這是日本科學界首次發現阿爾卑斯山(日本本州中部的山脈。19世紀末該名始用於飛驒山脈)下沉,研究所利用了1200個觀測點發現的資料。

日本下沉看來真的會發生?

未來的X日究竟會在何時發生?

即使日本真的會下沉,那個沉沒距離現在也會很遠,但地震卻隨時可能發生,因為板塊變形應力累積久了就自然會釋放,所以日本地處板塊邊緣,俯衝帶上的日本群島,地震頻繁會發生,比如最近的2011年311大地震和2016年的熊本地震,還有2018年北海道地震和2021年福島近海地震。

X日到底是什麼時候?

日本2ch論壇上曾經出現過一位大神,自稱是未來人2062,模稜兩可的預言了不少東西,比如311地震和熊本大地震,而他的下一個預言是南海海溝的大地震,因為日本有很多地震專家都預測了南海海溝的大地震,但到底什麼時候會發生,沒有人知道!

這個海溝大地震級別可能比311只會大不會小,而且正面就是日本面向太平洋的眾多海灣以及瀨戶內海,其海灣地形會讓海嘯能量集中放大,就像杭州灣的大潮一樣,因此未來可能面臨的海嘯威脅極大。

而2020年6月份開始的東京灣持續半年多的惡臭,也再次讓日本民眾繃緊了神經,因為這種沒來由的氣味有可能是地殼釋放的,假如成真,地殼一定發生了變動。

那麼未來人2062預測的這次地震是什麼時候呢?2022年7月4日,也許這就是傳說中的日本民眾最為恐懼的X日!

當然相信所謂的未來人2062的一派胡言,那麼你肯定輸了,不過到2022年7月4日還有差不多一年多時間,咱不妨以吃瓜群眾的身份看看事情到底是如何演繹的!

10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大災難還沒來?59年夏季增長了17天,北半球夏天或達近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