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2021開年演講#

#人類未來可以走向星際文明嗎#

這跟玩“腦筋急轉彎”一樣,信馬由韁,放開思想,讓我胡說開來吧

如果把“人類未來走向星際文明”理解為人類走向另一個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我認為基本不可能。如果說用更高的技術手段瞭解宇宙奧秘,這有可能。而且也是必然的。

我說走向另一個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不可能,從以下兩點基本事實去論證:

一,宇宙無限廣闊,這基本事實。已經用人類的空間探測器得以證明。旅行者號探測器以每秒數十千米的速度飛行了四十多年剛剛接近太陽系的邊界。太陽系的半徑僅1.5光年。而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的廣闊度:“是一個直徑大約是十多萬光年的棒旋星系。這個星系約有2000億顆恆星系(太陽系)。而我們的太陽系,離銀河系核心約2.6萬光年的距離。離銀河系的邊緣也有大約3萬光年的距離。這意味著,如果我們擁有光子速度的太空船,要飛出銀河系的邊緣就得飛行3萬多年時間。以十倍光速飛行需要3000年,以100倍光速飛行需要300多年”。人類要飛出銀河系,克服空間廣度是第一個不可逾越的困難。

二,提高飛行器速度的困難不可逾越

愛因斯坦的光速不變的理論如果是真實的揭示了物理本質,那麼物理本質不可逾越。迄今為止的人類對於宇宙空間的理解,全部建立在光速不變的基礎之上!而且愛因斯坦的理論經過觀測太陽背後的星球,觀測黑洞併合的引力波,已經得到證實,愛因斯坦沒有胡說。光速、電磁波傳播速度果真是每秒約三十萬公里嗎?看來果真是。那麼光速是什麼?是旅行者1號速度的近萬倍。小學生都知道每秒數十公里速度的萬倍,就是瞬間消失!更要命的是愛因斯坦質能公式E=mc^2。速度要達到光速,質量必須近似於零。人類發展一萬年以後能製造出質量等於零的飛船嗎?人體沒有質量可以輕到如同空氣嗎?空氣也有質量呀?!人類走向星際文明的過程中,維持人類生命的物質也是有質量的。巨大的生命保證體系不是靠物質來提供嗎?如果經過幾代人才能到達目的星球,生命延續系統,抗拒疾病系統,廢物排出系統不需要物質來保障嗎?但凡是物質,都有質量,它們能跟你的光速運動嗎?

有人說人類可以改造太陽系內的行星比如火星去居住,那麼改造火星的大氣、液態水、植物生長環境,需要多大的能量?這屬於能量的爭奪問題。我將在第四段論及。但是當太陽系不適宜人類居住的時候,火星能逃過一劫嗎?不也是徒勞嗎?

三,如此看來,人類必須在太陽系以外尋找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了。人類在一萬年之內,必須找到另一個太陽系內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了。必須在如何在縮短空間距離上下功夫了。如何在突破空間距離的瓶頸呢?

結論是:摺疊空間,“降維打擊”。

時間和速度是不可逾越的障礙,那麼我們就在空間上下功夫!那麼問題又來了。你在壓縮宇宙空間之前,能找一個做個“試驗田”試點看看!可不要那當前居住的太陽系做試驗,那將是人類直接作死。即便是試驗成功了,人類也就不會存在了!宇宙星系實際存在的光年為尺度的空間如何壓縮?!

摺疊空間,降維打擊完全是玩弄概念而已。純粹是玩弄幾何概念而已。

四,能源和時間的爭奪

人類在“走向宇宙文明”的過程中主要矛盾是:能源和時間的爭奪。首先,走出太陽系需要巨大的能量,這是必須的。其次,幾十億人的生存需要能源來滿足基本生存的需求!或許那時候地球上沒有幾十億人了,只有幾個億;或許幾個億也沒有了只有幾千萬!那麼這個過程中人類要經受多麼大的災難?!

即便是隻剩下幾千萬人,仍然有能源爭奪的問題。延長人類壽命需要能量投入,奔向新星球的科研需要能量投入,探索適宜人類居住的工作需要能量投入;幾千萬人中誰去新星球,誰等待與地球共存亡,更是一場能量爭奪戰和道義爭論大戰。肯定消耗的巨大能量!這是必然的!!!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矛盾。我與老婆爭奪時間爭奪能量,也天天發生,十分疲憊:每寫一篇文章,都要幾次停頓下來伺候她的生活不能自理,這是消耗我的體力和腦力的能量,也十分疲憊。所以,對於能量的爭奪一事,十分懼怕。

結論:人類與其關注走向宇宙文明,倒不如關心保護好太陽系執行的穩定,地球家園的和平與和諧,更有實際意義。

7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驚人發現:宇宙裡一直存在著主宰一切的神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