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在以前的章節描述過生物會在物態變化中滅絕,在這一篇中會描述一些生物在這個過程中的經歷。 原始的星球所有物質都不活躍,當恆星射線輻射到行星的時候接收到這些熱量的物質開始不同程度的活動,有些物質承受熱量的能力較強,所以只是活動劇烈,但是並沒有發生物態變化,而有些物質承受熱量的能力較差,很快就發生升溫的物態變化——融化,甚至昇華。 在星球被加熱的過程之中一些物質團有了生命最初的模板,這些模板很大膽,有著數不勝數的變化,有些能夠產生毒液,有的能發出雷電,有些甚至能噴發火焰,它們很像我們想象中的神話世界中的妖魔鬼怪,有著各種各樣的本領。 這些物質團在活躍物質的帶動下開始了運動,而這種運動的過程之中彼此之間發生各種化學、物理反應。當然並不是所有物質的反應都在這時候產生,因為溫度的原因,有些物質依舊沒能活躍起來,它們在物質團活動的過程之中從生物身體之上掉落下來,成為初代生物活動藉助的大地。 大地不會和這些物質團發生劇烈的反應,所以大部分生物都能安然的在其上方進行活動,這些活動起來的物質團在相互競爭的過程之中有了強弱之分。 強的物質團(生命)以弱的物質團為食,而最弱的物質團則只能以失去活動力的物質為食物,而這失去活動力的物質團大多又黏附了很多大地之上的物質,就這樣,最脆弱的生命在進食的過程之中逐漸在體記憶體在了一些大地上的物質,這些物質是當時強大生物所不屑於進食的,而因為這些物質加入,這些脆弱的物質團開始有了比強大物質團更復雜的結構,不過它們卻並不能取得生命系統中的霸主地位,因為先前生物霸主是一定會為自己取得足夠的優勢,這優勢只有在物態變化之時才會失去,而一個星球的物態變化卻不是那麼快會到來的。 星球物態變化的過程是很緩慢的,在這緩慢的過程之中有些生物會在移動的過程中將身體內部的物質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變,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地球各個區域的環境或多或少的有一些不同,而這種區域環境不同就造成了一些生物的滅絕。 這滅絕的主要生物是在陸地活動的動物,雖然腳踏實地讓陸地生物比起飛行生物和浮游生物更能固定自己的位置,決定自己的行進方向,但是腳踏實地也讓陸地活動的動物的行動能力受到了限制,飛行生物能夠藉助氣流飛行,浮游生物能夠藉助水流遊動,而陸地活動的動物基本上只有自己的力量,而且陸地生物因為體型的限制,所能看到自己生存區域都景物也有限,這些都使得它們在生物大滅絕的時候遇到生存危機。 生物大滅絕到來的時候,氣溫的上升使得生物體能消耗變大,這種消耗使得生物需要進食更多的食物來補充身體的缺失,生物的胃和自己的身體都有一定的比例,所以生物就要增加自己的進食次數。 而這種進食和增加活動量的過程就使得一些生物的體型有一定程度的增長,而體型增大之後食肉動物就需要進食更多的食物。植物纖維比肉類在動物的胃中能存在的時間更長,所以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進食次數要少,這就使得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食肉動物要進食更多的其他動物,而食草動物不能及時的將進食的植物充分消化。這就使得陸地出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食肉動物體型變得很大,植物長的很大,而食草動物的體型卻因為不能及時消化掉食物,自己又躲避不了大型食肉動物而縮小了體型。 大型食肉動物為了保證自己能夠生存下去,破壞了大型的植物,將能夠捕捉到的動物全部吞入腹中。這個過程如果持續下去的話最終的結果就是陸地僅剩超大型食肉動物和大型植物,但是自然環境是一個整體,超大型食肉動物是食物鏈的頂端,全盛時期它可以任意選擇自己進食什麼,但是體型大同樣意味著消耗大,當它沒有補充到足夠的食物的時候,它的戰鬥力就會下降,被一些比它體型小的食肉動物聯合消滅,很少有動物能長到超大型。 物態變化發生的時候,動物自身承受著改變,而外界環境也同樣承受著改變,這種物態變化之中 大部分生物都會因為高處物質的融化或溶解而向低處流去,有些生物會向高處跑去,而有些生物則會因為無法抗拒水流而被衝向食物匱乏的低處。 行星的整體溫度是隨著恆星射線加溫而逐漸升高的,在一種或者幾種物質發生物態變化的時候生物就會面臨一次大滅絕,而這種滅絕過程並不會將所有生物滅絕,滅絕的只是一些體內物質排列不再適應當前環境改變的生命。

10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霍金的時間旅行派對能否定時間旅行的可能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