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最火的小說三體的核心思想黑暗森林理論其實是這個世界上最著名的悖論之一費米悖論的答案之一。

費米悖論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米1950年提出的一個悖論,費米悖論是說假設存在外星文明的話,其實在機率學上來說這應該是必然的,因為地球文明的存在證明宇宙中存在智慧文明的機率不是0,即使這個機率很小很小,只要給他乘以一個近乎無線大的數字,也就是宇宙中星球的數量,那得到的外星文明數量也應該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

那麼宇宙中有多少個星球呢?最新的研究成果:宇宙中最少也有20000億個星系,銀河系只是極為普通的星系。在銀河系中,能觀測到有數千億顆恆星,太陽只是一顆極為普通的恆星,而人類在銀河系中能觀測到的跟地球環境差不多的類地行星也有幾千顆,地球只是其中很普通的一顆,另外宇宙之外是否還有另外的宇宙或者量子物理學裡的平行宇宙是否存在也是未知之數。

所以現在的科學家普遍認為宇宙中存在另外的智慧文明幾乎是必然的,在這個前提下假設宇宙中存在大量處於不同階段的文明,這裡面必然有相當比例是超過地球文明的,這些文明中也必然存在超過地球數百萬乃至數億年的文明存在,因為幾百萬年也只不過是宇宙尺度下的轉眼一瞬而已。那麼問題來了,根據人類文明的進化史來看,人類僅僅在文明出現幾千年的時間裡就可以造出太空飛船,那超過人類文明百萬年乃至數億年的文明應該早就有人類難以想象的發達科技,一定可以探測到地球,甚至飛臨到地球,那他們在哪裡呢?

一個比黑暗森林理論更黑暗的理論就是,人類根本沒有未來,人類最後的結局可能是滅絕或者人類的科技未來將遇到無法突破的瓶頸最終止步太陽系。

什麼原因會導致人類滅絕?可能的原因太多了,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地球上一代霸主恐龍是如何滅絕的?因為7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直接導致恐龍滅絕,這裡別槓說這只是一個假說,事實上當時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地點已經找到了,就在墨西哥。

而且如果恐龍不滅絕的話,人類也不會出現,因為恐龍卡在了生態位的頂端,人類根本沒有出頭的機會,就像恐龍剛出道的時候個頭都很小,一般只有貓般大小那時候是爬行動物的天下,恐龍只是爬行類動物的食物,正是因為二疊紀地質大災害導致爬行類幾乎滅絕才有了恐龍的發展壯大。

那地球再被一顆小行星擊中的機率有多大呢?其實每天都有一百多噸的隕石撞擊地球,不過他們都過不了大氣層,上一次對人類造成了較大傷害的小行星撞地球事件是2013年發生在俄羅斯,它導致了1200多人受傷,至於毀滅人類等級的小行星撞地球,20億年前發生過一次,7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時候發生過一次。

在人類還比較脆弱的時候人類其實也有過幾個難關差點沒過去,人類在七八萬年前走出非洲的過程中就差點滅絕,科學家推測那時候的人類很可能只剩下不到一百人。理論依據就是人類的dna差異,地球上隨便兩個人的DNA做一下對比他們的基因99.9%都是一樣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自己的,但是同為靈長類的黑猩猩,即使他們數量比人類少的多的多,可是他們之間的基因差距卻比人類大很多。基因學家由此逆推出地球上的這70億人在七八萬年前有一批幾十或者幾百人的共同祖先。

還有大概一萬年前的滅世大洪水,那是人類所有遠古先民的共同記憶,它確實發生過,滅世洪水發生過後,人類的數量劇降,所以那時的人類才有了對魚類這種繁殖能力超強的物種的崇拜。

到了近代人類已經比較強壯了,但是人類文明還是有可能完蛋,比如超級細菌,這個機率很小,除非是短時間內一波接著一波的來。核戰爭,千萬不要以為不會發生,60年前的古巴導彈危機差那麼一點就發生了,再就是超級火山爆發如美國的黃石公園。

至於人類的科學前景,100年前,20歲就可以是個博士了,30歲就可以當教授了,但是隨著人類知識的積累,現在讀完博士要35了。但是人類智力水平最高的時候是在28歲之前,55歲之後已經不適合搞科研。

其實經典物理學在上個世紀就基本走到了盡頭,而現在所謂的科學技術大爆炸可以說完全是資訊科技大爆炸,但是隨著半導體的基礎材料晶圓越來越接近摩爾定律的極限,人類的資訊科技是否有一個天花板都很難說。

最後人類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對科學技術來講,從來都是質變引起量變,而沒有量變引起質變一說。比如美洲三大文明,不管他們將各種天文曆法,建築,石雕和手工技術玩出花來,只要他們沒有冶鐵技術,事實上美洲沒鐵礦。他們最終也就是個青銅石器文明。同樣的道理,英國如果沒有蒸汽機的發明,人類同樣不會進入工業文明時代。

而近幾十年那個能引起科學質變的科學理論或發明出現了嗎?答案是:沒有。

人類未來系列(一)

3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近1100萬人“登陸”火星,他們的名字刻在晶片上,隨“毅力”號降落神秘的紅色星球 | 瀟湘晨報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