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篇前言:

本篇文章有點長,但水木認為長而不冗,裡面包含有很多有價值的資訊,皆為探索宇宙可能的由來以及人類可能存在的原因而展開的一步步分析探討,是水木比較用心的一篇文章,相信讀完會多少有點收穫的。

正文:

科學界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宇宙起源的探索研究,而宇宙起源的奇點大爆炸理論,仿如達爾文的進化論一樣,正一點點地被曾經追捧它的信奉者們推向冰冷的一角。宇宙究竟起源於哪裡?彷彿被哈利波特的隱身斗篷罩著一般,讓科學家們很難探尋到它的真正起源究竟在哪裡。

科學的目的就是要解開萬物之謎,透過表象,發現其隱藏的內在本質,尋找其內在運作機理,尋找萬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聯絡,進而解開宇宙萬物之謎。正如尼古拉·特斯拉所言——我並不是什麼發明家,宇宙的一切答案早已存在,我只是更善於發現它們而已。

也許,宇宙之謎就在眼前,只是隱身於“隱身斗篷”裡,讓我們無法直接看得到。為了揭去隱身斗篷,我們就要善於發現,善於從尋常的事物中,發現不尋常的東西,也許答案往往就隱藏在最為尋常普通的事物之中,需要的是敏銳的洞察力和善於發現的銳利眼睛,以及善於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當答案被發現的時候,也許會令人大吃一驚——原來答案如此簡單!

從地球上各個地方不斷出土的一些古文明遺址,以及記載著各種不同資訊的岩石壁畫,用高科技檢測,發現人類文明早在幾十萬年前就已經出現了,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億年前。再結合人類代代口傳的那些古老傳說,考古學家推測,人類文明史很可能已經歷過五代,即五個太陽紀元時期。每一時期都存在過遠超我們現在文明的高科技文明,遺憾的是,最終也都毀於他們的高科技文明。

比如,根達亞文明,米索不達亞文明,穆里亞文明,亞特蘭蒂斯文明。而我們的文明被推測目前正處於第五或第六太陽紀元時期。

在偵查案件時,有時候的蛛絲馬跡,很可能就是還原一件事情來龍去脈的重要線索。同樣的,有時候某個文明資訊的傳遞,很可能隱藏著天地的奧秘,甚至宇宙的起源。

今天我們就從人類的一些古老文明資訊傳遞中,去尋找那些可能隱藏著宇宙起源的線索,進而推理分析一下我們的宇宙很可能起源於哪裡,思考一下我們的世界到底存不存在。

第一個文明資訊的傳遞就是婦孺皆知的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

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最早記載於三國時期吳國徐整所著的《三五曆紀》。

大致意思是:

天和地起初像雞蛋一樣是融合在一起的,而盤古一直在雞蛋裡沉睡(難道是被封印於此?)。這個包裹著盤古的混沌“雞蛋”,靜靜地躺在那裡觀看著它外面的日月風雲變化。

很快八千萬年過去了(話說這個時間當時是相對於哪顆星球來計算的?)。突然某一天,石破天驚般,這個混沌的“雞蛋”開始破裂,然後分成了兩半,原來是盤古“睡醒”了(封印終於被解除了?)。他閃耀著不斷變化著各種色彩的身體開始站起來,他身體發出的強烈光芒暗淡並融化了封鎖了他八千萬多年的“蛋殼”,蛋殼被分解成了各種物質元素,比較輕的氣體元素隨著盤古慢慢地站起身來而向上漂浮,匯聚成了藍色的天空;那些比較重的物質元素都沉降在了盤古的腳邊,匯聚成了大地。

隨著盤古一點點地站起身來,天空和大地的距離也不斷地被逐漸拉遠(莫非宇宙就是這樣膨脹起來的?)。如此又過了八千萬年,盤古終於完全站了起來,這時,天空已經隨著盤古升到了跟盤古一樣高。盤古心想:敢封我這麼久,老子不回去了,要獨創事業,今後這裡的天地就是老子的宇宙,老子一人說了算!於是盤古又創造萬物,演算法符號,三皇五帝,人類世代繁衍。

西方文明上古資訊記載中的天地形成之說,與東方文明的記載大同小異,只是將“盤古”的名字變換了一下。

第二個文明資訊的傳遞是女媧泥土創造人。

有關女媧的傳說最早記載於《山海經》。她的傳說事蹟不止一二,有關人類起源,根據上古文明資訊記載,人類是由女媧用泥土創造出來的。

同樣,西方文明有關人類起源的上古資訊記載中,也大多與泥土有關,只是創造人類的不是“女媧”,換成了其他名字。

第三個文明資訊的傳遞是女媧補天。

上古時期洪水氾濫,天塌地陷,女媧煉五彩石補天以拯救蒼生。

同樣,西方文明記載中也有大洪水氾濫全球,諾亞方舟拯救世人的傳說。

第四個文明資訊的傳遞是嫦娥奔月。

有關嫦娥奔月的故事水木就不做詳細介紹了,因為只要是中國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們這裡要探討的是由“嫦娥奔月”的資訊延伸出來的另一個思維角度。

我們知道地球到月亮的距離平均為384,400千米,而人類藉助阿波羅號飛船第1次登上月球便花費了四天多的時間。

而根據嫦娥奔月的傳說,嫦娥是在八月十五日滿月那天飛到月亮上的(也正因此,才會有每年八月十五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就是說,上古時期嫦娥只是飄飄悠悠地飛到月球上,才花了不到一個晚上的時間。要知道人類目前最先進的月球探測器傳送到月球上也需要至少兩天的時間。

這說明了什麼呢?宇宙一直在膨脹?月球一直在遠離?

無論哪種原因,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上古時期天和地的距離是很近的。而且從各種傳說資訊中可以得知,天上也居住著人,並且比地上的人類更有智慧,甚至還會使用各種高科技裝置(這就是生活在天上的人為什麼基本上都會“超能力”的原因)。地上的人可以輕易與天上的人聯絡,甚至可以輕易到達天上並且也永遠居住在天上,但需要透過天上的人的考核(難道這就是傳說中都爭著成“神”成“仙”的原因嗎?為了能與天上的高等人類生活在一起,也過上從此能使用高科技裝置的舒坦生活?)。這又引出了第五個文明資訊的傳遞。

第五個文明資訊的傳遞是牛郎織女的傳說。

每年農曆七月七日鵲橋會應該也是家喻戶曉的吧?那水木也不多說了,我們直接進入為主題做鋪墊的預熱分析探討。

牛郎追織女,被王母用金簪劃破天穹引天河之水相隔,只能每年七月七藉助飛鳥為他們搭建起來的羽橋相見。這不也正說明了天與地曾經是非常近的嗎?

我們再舉最後一個文明資訊傳遞的例子,然後就可以正式進入宇宙起源的探討與分析了。

第六個文明資訊的傳遞是天河與地河是相通的。

該故事記載於《博物志》。

遠古時期,有人居海之濱,每年八月過半,常見有乘筏往返者,準時無誤,故心生好奇。翌年時至,亦備乾糧乘筏隨之。

浮海漂泊半月有餘,皆可見日月交替,與往常無異。又渡半月,卻見水天相連,再無去路,便劃筏沿天河而行。

忽見城樓懸燈結彩,房屋華麗,相對陳列而延向天河盡頭。驚奇間,聞有機杼聲,循聲而行,見有織女七八,正穿梭引線於織機上。又見一男子,牽牛而至。及問地名,方知天河之上。織女攜宮女正為天地織五彩錦緞。牽牛男子,正是牛郎。

從這則記載的故事中,再次看到了上古時期天地距離的逼近,而且天和地是透過地上的水和天上的水相連在一起的。這讓我們想到了人的眼睛,天和地的結構就像人的上眼眶和下眼眶一樣,在眼角處交匯在一起。

第1個文明資訊傳遞的是盤古開天闢地——揭示宇宙以及其內的宇宙萬物是被創造出來的。

第2個文明資訊傳遞的是女媧造人——揭示人類是被創造出來的。

第3個文明資訊傳遞的是女媧補天——揭示天空不空,也會被撞出個大窟窿(宇宙空間也會出現裂縫),而且還可以修補。

第4個文明資訊傳遞的是嫦娥奔月——揭示天地距離在上古時期非常得近。

第5個文明資訊傳遞的是天河成因——揭示天河可以輕而易舉地被上古時期的“天上之人”變出來。

第6個文明資訊傳遞的是天地實則是相連的——揭示上古時期的天和地正處於被創造之中,所以天和地的距離非常得近,甚至還沒有完全被分離開。

從我們列舉出來的這6條文明資訊(注:還有很多上古時期的文明資訊水木此處並沒有列出來,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自己去查相關資料記載,此處我們主要為了探討宇宙的起源而列舉)的傳遞,可以得到什麼啟示呢?

顯然,可以得出的是:

天和地,即整個宇宙,很可能是被創造出來的。盤古開天闢地過程的記載,很像3D遊戲中場景的模擬生成過程。

人類很可能也是被創造出來的——而不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達爾文進化論無法解釋人類進化過程中出現的“化石空白檔”,也無法解釋人類DNA被幹預過的痕跡——DNA空白序列。

正因為天和地(宇宙)很可能是被創造出來的,所以會出現空間裂縫,因為創造者的執行程式也會出現故障,或者電路出現短路被燒燬了一部分等各種可能的故障,從而導致被模擬出來的空間出現異常。

正因為天和地(宇宙)很可能是被創造出來的,所以創造者可以利用高科技瞬間變出來“銀河系”。這就像玩3D遊戲時,隨著級別的升高,遊戲場景也會在瞬間發生改變一樣。

正因為天和地(宇宙)很可能是被創造出來的,所以創造者可以利用高科技進行空間裂縫的修補。就像程式設計師發現了程式漏洞進行修補一樣,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輕而易舉;而對於模擬中的人物來說,卻會覺得不可思議。

正因為天和地(宇宙)很可能是被創造出來的,所以才會被地上的一些古人經常無意間走到天上去,因為那個時候,天和地還正處於被創造的過程中,還沒有完全地分開。這不正是「異次元駭客」裡霍爾一直開車向前直到世界盡頭所看到的景象嗎?只不過電影裡霍爾看到的世界的盡頭是一些尚未轉化的能量網格線路,而泛遊天河的古人看到的天地盡頭,是相連在一起尚未分開的天上之水和地上之水,或者說正處於生成中的天和地。

我們最後再根據第6條文明傳遞的資訊做更深一層的推理分析。

根據第6條文明資訊的記載,我們可以很快在頭腦中構繪出一個天地的大致模樣出來,那就是很像人類的眼睛,因為地上的海水盡頭是與天河連在一起的,可以從海水的盡頭直接划船到天河上去。而我們知道,現在的宇宙正處於不斷的膨脹之中,可推算出來的直徑有930億光年。

所以根據上古文明傳遞的資訊可以推測到,宇宙在上古時期正處於被構建階段,天和地還沒有完全地分離開,說明宇宙還很小,甚至還是像人類眼睛一樣的形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眼睛形狀的宇宙逐漸被張開,張圓,並像氣球一樣開始膨脹。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這樣推理:

假如我們這個宇宙就是被正在模擬的一段程式,剛開始,實驗者只是進行簡單模擬,後來便覺得模擬的程式很有意思,於是就不斷新增子程式,讓模擬宇宙裡生出來更多的星系,星球,還有各種像人類一樣的智慧生命。

有時候新增的子程式的執行效果並不怎麼好,導致生成的恆星還沒執行多久便土崩瓦解——超新星爆發。有的子程式卡機了,導致個別星球或星系中心因為能源供應不足,變成了黑洞(因為需要能源才能恢復生機,所以黑洞才會像貪吃的貔貅一般,無論遇到什麼東西,只要有能量就狠狠地吞吃)。

有的子程式是初學者編寫的,由於不按程式規則編寫導致電腦記憶體空間被浪費了很多,生成了很多無用的程式碼,也造成了模擬的宇宙空間元素的分佈不均勻,導致大部分恆星在執行一段時間後都會出現程式震盪,將模擬出來的恆星都趕到了一個光帶上——主星序。

而宇宙中的暗物質能量,相當於預備能源,就像電腦的磁碟空間一樣,程式設計師每開發出來一小段子程式都要用掉一部分暗物質能量,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宇宙中的暗物質能量正在逐漸減少——減少的暗物質能量生成了宇宙的可見物質。

如果宇宙果真是模擬出來的,也許很難停止膨脹,除非進行模擬實驗的實驗者拔掉電源終止程式的模擬。不過,可以推測,模擬宇宙裡的時間一定與模擬者世界的時間不同步,模擬宇宙的時間是被放大了N個數量級的時間。實驗模擬者要的主要是宇宙每個階段的模擬結果,而不是演化過程,所以即使一百多億年對應於他們的一小時,他們也可以只進行感興趣的結果篩選,或者像播放動畫一樣,進行幀頻設定,將超高幀頻進行降頻播放,就像我們為了看清楚某個電影片段,故意放慢了播放速度一樣。

根據第6條資訊文明的傳遞,還可以有一個推測理論,那就是量子物理學理論——意識的作用力。

第6條資訊文明所描述的宇宙,是正在生成中的宇宙,很像人類的眼睛。目及之處,即意識所生,正所謂“眼睛是心靈的視窗”。而織女牛郎,或許正是意識創造者與虛擬空間裡的虛擬人物進行溝通交流或者給予啟發的傳遞資訊的載體。

也許宇宙就是意識創造者們的集體意識正在塗鴉,所以不斷膨脹,直至現在猶未停止(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援。

9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紅雪並不少見,長在極地卻引起高度重視,科學家擔憂人類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