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科學沒有資格否認超自然?

有些人喜歡用這樣的文字遊戲,他們會說:“科學還沒有承認超自然現象,是因為超自然比科學高階,科學探索不到罷了。宇宙這樣廣這樣大,你憑什麼說一定沒有超自然。”還有人先直接肯定超自然,他們說:我相信超自然肯定存在,只是科學太低階。”

我就在想:既然你都先入為主肯定超自然存在了,你還提科學幹什麼?我倒是很想具體分析一下他們的就這些邏輯上顛倒混亂、對科學充滿了極端偏見的話。

關於宇宙的藝術圖

宇宙的遼闊確實讓人歎為觀止,在這廣袤的星際空間之中,存在著難以計數的星系。我們生活在地球這顆普普通通的岩石行星上,地球隸屬於太陽系。太陽系的核心就是太陽,一顆已經存在了大約45.7億歲的黃矮星。這樣的恆星,在宇宙中毫無出奇之處。太陽系的範圍大約是1光年,而一光年約為9.5萬億千米。地球赤道的周長為40075.02千米,1光年的長度相當於237055521個地球赤道的周長。假設一個人類不眠不休不吃飯無視一切地形,以時速5千米的速度快步行走,要走8015個小時,差不多334天才能走完地球一圈。而要保持這個速度,持續不斷的走上1.9萬億年,才能橫跨太陽系。而宇宙的年齡也只有137億年左右。科學家預計再過1.9萬億年之後,宇宙中所有的恆星都會熄滅,只留下一些黑洞的殘餘在苟延殘喘。

這樣看,一個人類想要憑藉“人力”橫渡太陽系,都是比登天還難,更遑論去了解太陽系的真相。

太陽系,只是銀河系很小的一塊地方。銀河系的寬度為10光年以上,其大概擁有2000~3000億顆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每一顆恆星就意味著有一個太陽系。銀河系往上那個就是星系團,一個星系團往往包含著幾百到幾千個銀河系這樣的星系。星系團往上。就是超星系團,它們可能包括了直徑數億光年的範圍,是500個以上星系團的集合。

超星系團

那麼,宇宙中有多少超星系團呢?有人認為,宇宙的總體範圍比我們已經探測到的要大很多,差不多可以容納幾十萬個超星系團,甚至真實數目可能更大。

一個人類以“人力”,尚且不能探索“區區”1光年直徑的太陽系,都是完全不可能的,更遑論探索一個大的讓人絕望的宇宙?

於是,有些信仰超自然現象的人就會說:宇宙這樣大,有很多未知的東西,所以不要拿現在的科學知識來妄圖解釋所有的未知!

宇宙確實廣大無垠的讓人心生絕望,它也很可能擁有很多我們人類還不能理解的東西,但是,這就是我們“沒有資格”用已知的科學知識去解釋未知的理由嗎?

問題的關鍵在於:

1,宇宙之中的“未知”,就一定必須是超自然嗎?

2,“未知”,可以作為肯定超自然存在的理由嗎?

3,我們現在已經擁有的科學知識,是不是就一定是狹隘的,是沒有能力或者資格去解釋所謂的超自然或者其他“人類不明白”的東西?

物理規律在宇宙中是普適性的

關於第一個問題,科學界已經沒有爭議。美國科學院在1988年頒佈了一個科學報告,指出在過去的150多年裡做所有的研究,都沒有獲得超自然現象存在的證據。現在是2020年,距離1988年又過去了30多年,也就是說,科學界研究超自然現象已經有了至少180多年,超自然現象存在的證據依然為零。

那麼,有人就會說了,美國科學院研究的是“地球上的科學”,可是宇宙這樣大,你憑什麼說在宇宙的其他遙遠的地方,就一定沒有違背科學規律的東西存在呢?

這裡,就涉及到科學規律的普適性。也就是說,科學體系本身是普適的,科學作為客觀規律的體現,不會有例外的情況存在,否則一個例外就可以推翻整個科學體系。比如,萬有引力定律在地球上是普適性的,在月球、火星、海王星、太陽,及其其他所有的物質集合體上都是一樣的。迄今為止,我們沒有發現有一個星球或者其他一切天體是不遵循萬有引力定律的。當然,科學規律有適用範疇,比如萬有引力定律在黑洞的奇點處可能是失效的,但奇點是被認為處於時空之外的特殊存在,並不是通常意義的天體。雖然我們還不能確定在奇點處有什麼樣的物理規律,但可以肯定,奇點處的物理規律也肯定是普適性的。奇點A和奇點B,它們擁有的物理規律都是一樣的。

宇宙中所有的物理規律,都是否認超自然現象存在的,沒有任何例外。這是一個確鑿的事實。

不掌握“已知”,就沒資格談論哪些才是真正的“未知”

關於第二個問題,就是一個“已知”與“未知”的相互關係的問題。有些人總是說,科學是“已經知曉的”知識和方法體系,而超自然是“未知的”現象,所以“已知”沒有資格去判斷或者解釋“未知”。這話乍一看,似乎有一點意思。但是,我轉念一想在,這些話的邏輯是很有問題的。

“已知”是對未知的征服,沒有“已知”,就沒辦法了解哪些才是真正的“未知”。也就是說,先有了“已知”,才有資格判斷有沒有“未知”。如果你不懂科學知識,沒有掌握科學方法,就會對一個事物一無所知產生誤解,自然談不上跳躍過已知去對未知高談闊論。

比如,我們沒有辦法去太陽上直接取樣,所以在很多年前不知道太陽是什麼物質組成的。在當時,太陽的物質構造,對我們人類來說,就是一種未知。雖然這是一種未知,但是我們不能妄自對太陽是什麼下結論。隨著物理學、天文學的的發展,我們學會了分析射線的光譜,知道什麼樣的原子可以在光譜上留下什麼樣的顏色。科學家分析了太陽的光譜,不僅知道太陽的溫度值,還知道太陽是由75%氫和25%氦組成的。在這裡,光譜分析就是一種人類已知知道並且掌握的知識。使用了已知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才有進一步解釋未知的可能性。如果我們什麼可靠的工具都沒有,僅憑“哲學家”們異想天開的大腦,是永遠不可能真正掌握未知的知識的。可以說,如果沒有“已知”,連談論“未知”的資格都沒有。

同樣,我們掌握了各種各樣的科學理論,也懂得使用各種各樣的包括蓋革計數器、超聲波、紅外線探測器等科學儀器,才有資格去判斷有沒有超自然存在。

人類的知識體系,其實就是一個有一個圓圈。今天掌握了一部分知識,等於畫了一個小的圓圈。在這個圓圈的周邊,就是未知的知識。當人類再一次掌握了更多的知識,就等於畫了更大的一個圓圈。在這個更大的圓圈周邊,是更多的未知的知識。請注意我的邏輯分析:

雖然世界上永遠都存在未知的知識,但是,要首先明白一個事實,當人類在畫出第一個圓圈的時候,才能有資格知道“這個圓圈外面的未知是什麼樣的”。只有先掌握了最裡面的圓圈裡面是什麼內容,才有資格確認外面一層的圓圈裡面可能是什麼樣的。而關於超自然,缺少的就是基礎的圓圈。

這是因為,已經確認了知識,才可以繼續推匯出新的未知的問題。一切未知的問題,都是從已知推匯出來的。未知的根源不是未知,而是已知。有了已知,才知道未知的東西具體是什麼樣的範疇,這樣研究的未知才有明確的方向。

一切沒有建立在已知基礎上的有明確研究方向上的東西,是沒有資格稱之為“未知”的。

比如,超自然現象僅僅出現在個人主觀感受和文學作品之中,而一切已知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探索,都一致否認了超自然,這一切的科學已知,都已經明確的知道“圓圈的周邊”是新的未知的科學知識,而並非是超自然,所以超自然充其量算是一種個人的想象力,根本不算是一種未知。超自然是不是存在,不算未知的範疇,而是已知:它們不存在。

“科學之力”完全有資格解釋自然萬物

關於第三個問題,先讓我們想一想宇宙有多少個原子數量。宇宙之中的行星、恆星、星系,一切都是由原子構成的。而現代科學對宇宙的所有的原子數量,有一個大概的估計,其數字很大,下限是10的後面有85個0,上限是10的後面有86個0。這是依據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品質,再換算出大概的數量,科學界是完全認同這一結論的。這樣看,宇宙之中擁有如此之多的原子數量,如果我們用“人力”去一個原子一個原子的去研究它們的性質,是沒有可能把宇宙中所有原子的性質都研究清楚的。別說是研究了,就是用嘴巴去數數,也不可能數清楚。

但是,“人力”不足以去研究宇宙中所有的原子的性質,卻不代表“科學之力“就沒有辦法做到。“科學之力”完全有資格解釋自然萬物。工業用途的人造金剛石,可以用於鑽頭。它其實就是和鑽石一樣的,是一種人造鑽石。通過對鑽石的了解,即已知的科學知識,我們才製造出人造金剛石。已知的科學知識告訴我們,自然界所有的鑽石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礦物,它們也是石墨的同素異形體。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看見鑽石的碳原子的分佈結構,它們是以固定的排列規律,一簇一簇的緊挨著排列在一起的。掌握了這些已知的科學知識,只要我們通過技術方法,讓碳原子也做同樣的排列,就可以製造出和天然鑽石一模一樣的、沒有任何本質區別的人造金剛石。

同理,我們運用一切已知的科學知識,只能由此製造出新的科學產品,比如合成某一種地球上原本沒有的新元素。

我們掌握了元素週期表這樣的“已知的知識”,才有資格去猜測有沒有新的“未知的自然界能夠存在或者被創造的元素”。我們不可能憑藉著元素週期表去推測某一種“超自然元素”。是的,已知的科學知識不可能製造出所謂的超自然存在。

雖然我們目前掌握的是“地球上的科學”,但這種科學方法,是完全有能力讓我們去研究宇宙中所有原子的物理性質的。我們還有注意,通常意義上的科學,並不指的是“科學知識”,而更代表“科學方法”。科學知識是可以被修正的,但是科學方法是獲得最可靠知識的途徑,沒有其他。

我打一個比方,我們在網路上可能獲得各種各樣的新聞,有的新聞是可靠的,有的新聞是離譜的,而給我們提供新聞的渠道是以下幾種:科研工作者的自媒體;隔壁退休90歲的文盲大媽;世界科學機構的官方媒體。

無論你獲得的新聞是可靠還是離譜,都應該知道“貨比三家”的道理。從這一點說,論及資訊的可靠性排列,分佈是科學機構的官方媒體>科研工作者的自媒體>隔壁退休90歲的文盲大媽。而科學體系就是可靠性在所有獲得資訊途徑之中最可靠的,排列在第一位,也是唯一具有權威解釋的。

貨比三家

如果你不認可這種說法,你可以舉出一個反例,證明在歷史有任何一個體系(比如神學、哲學、玄學、巫學等)比科學體系更加可靠的事例,就可以大獲全勝。可是,在有史以來所有的人類經驗中,還沒有出現任何可靠性超越科學的事例出現。

所以說,既然早就掌握了最可靠的科學體系,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動用非科學體系去解釋超自然。科學有科學實驗這樣的可靠工具,那些非科學體系又有什麼具有價值的東西?

最新評論
  • 1 #

    要保持這個速度,持續不斷的走上1.9萬億年,才能橫跨太陽系。而宇宙的年齡也只有137億年左右。

  • 2 #

    “已知”是對未知的征服,沒有“已知”,就沒辦法了解哪些才是真正的“未知”。也就是說,先有了“已知”,才有資格判斷有沒有“未知”。

  • 3 #

    “超自然”不是指科學不能認識和理解的現象,而是指現階段的科學水平暫時不能接受和理解的現象。也就是說對於今天人類的認識水平來說它是“超自然”,科學還在發展,未來等到科學發展到更高水平時,這些“超自然”現象就可以用科學來解釋了!沒有人說“超自然”現象科學永遠無法解釋,而是說它不能用當下的科學來解釋。超自然現象事實存在,如果全都是子虛烏有從來沒有人遇到過,絕不會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當然所流傳下來的東西有很多明顯是假的,但是有些現代人也有不少經歷過,所以才有頑強生命力。

  • 4 #

    只是人類科技達不到所以視為超自然,在古人眼裡火箭就是超自然的存在

  • 5 #

    人類社會的體制也一定有最科學的結構,絕不會因為國情文化不同而不同!說這些話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外星文明將侵犯地球?中國天眼發現了它,霍金都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