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宇宙是能量的

每當我們提到氫彈和原子彈,許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E=mc^2。這個方程也叫做質能方程,是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來的。這個方程堪稱是物理學家最有名的方程,但同時也是被誤會得最深的方程。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要從質能方程的物理學含義說起。其實在1905年,愛因斯坦不僅提出了質能方程,他還提出了布朗運動的數學證明、光電效應、狹義相對論。所以,這一年也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而質能方程的這篇論文實際上是發表於當年的最後一篇。

在前面的一篇狹義相對論的論文當中,愛因斯坦統一了時間和空間。在這篇論文當中,他開始思考相對論效應的能量和品質關係。通常意義上,許多人把相對論描述的這個關係叫做:轉化關係。也就是說,品質和能量是相互轉化的關係。那這個想法對不對呢?

實際上,愛因斯坦得到的結果並不是這個。他認為品質和能量其實是一個東西,也就是等價關係,而不是轉化關係。那該如何理解呢?

我們常常還會把物質也加入到品質和能量的探討當中。所以,我們有必要先搞清楚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我們知道,物質都有品質屬性,早期的物理學把品質定義成物質的量。那在相對論的框架下,愛因斯坦認為,品質和能量其實是一體兩面的,是同一個物質的兩個面,也就是說,能量裡有品質,品質裡也有能量。因此,物質其實也有能量的一面。那我們該如何理解呢?

實際上,我們可以理解成物質是高度壓縮的能量。這樣我們也就可以把品質、能量和物質三者之間的關係建立起來。(這裡我們強調一點,在物理學當中,其實沒有對於物質的準確定義,這是因為物質沒有辦法直接用物理學的正規化進行定義。)因此,我們看待物質時,應該從質能的角度來看,而不是僅僅單拎出品質或者能量,這個觀念在微觀世界是極其常見的,在說到微觀粒子品質時,其實際上就是在描述這個粒子的質能。這個品質就用“能量/c^2”來表述的。

從這個角度其實我們也就能理解品質守恆定律,能量守恆定律和質能守恆定律了,其實它們就是一個守恆定律。化學反應前後其實品質是守恆的,能量也是守恆的,因為品質和能量等價,質能也是守恆的。

核聚變和核裂變

了解了質能等價關係,我們再來看核聚變和核裂變。其中,氫彈的原理是核聚變反應。

在核聚變反應的過程當中,反應前後會有品質的損失,那這部分品質哪裡去了呢?

實際上,這部分品質並沒有丟,以能量的形式釋放出來。如果我們有辦法拿一個容器把這些釋放出來的能量裝起來進行稱重,我們就會發現,這個品質恰好就等於反應前後損失的品質。

那核裂變的是咋回事呢?

實際上,道理也是一樣。原子彈的原理是核裂變和鏈式反應。

在整個反應過程中,反應的前後也發生了品質的虧損。同樣的,這些品質也是以能量的形式是釋放出來,並且如果對這部分釋放的能量進行稱重,結果也就正好等於反應前後的品質虧損。

那可能你要問了,為什麼核聚變和核裂變反應的威力如此巨大呢?

這裡就還是要回到質能方程E=mc^2。其中E是釋放出來的能量,m是反應前後的品質虧損,c是光速3*10^8m/s。也就是說

釋放出來的能量=反應前後的品質虧損*光速的平方(9*10^16)

因此,由於要乘以9*10^16,只要品質虧損不是足夠小,這個釋放出來的能量都會十分巨大。通過這裡,我們也就知道每個人其實都是富含能量的,都是高密度的能量聚集在一起的結果,任何一個人所蘊含的能量都是十分巨大的。

關於品質方程的誤區

質能方程本質上是可以解釋原子彈、氫彈為什麼爆炸威力這麼大。但是如果科學家不知道原子核物理,也就是不知道核聚變和核裂變,就根本做不出原子彈和氫彈。就好像我們現在知道人體是富含能量的,但是我們有辦法直接把人體置換成一顆威力巨大的炸彈嗎?

因此,說質能方程是原子彈和氫彈的原理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其次整個過程也不是品質轉化成能量。這兩點是許多人對於質能方程最大的誤區。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是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