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近日,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和紐約布魯克海文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文章稱,作為太空中極端起源的隕石,為他們提供了太陽系中最古老狀態的各種物質相。

他們一直在尋找超導材料,但運氣卻不怎麼好。於是他們著眼於各種不同的隕石,研究了15顆彗星和小行星,發現了“蒙特拉比拉”和“GRA 95205”這兩塊具有超導晶粒的隕石。

這些相具有潛在且微小的可測量性,研究團隊使用一種叫做磁場調製微波光譜的超靈敏測量技術克服了這一挑戰。

研究人員將隕石的相表徵為鉛、錫和銦的合金。他們指出寒冷環境中的超導粒子會影響行星的起源、磁場的形狀、發電機效應和帶電粒子的運動等等。

研究者瓦普勒說:“天然存在的超導材料是不尋常的,但它們特別重要,因為這些材料在地外環境中可能是超導的。”

研究人員細分並測量了單個樣品,使他們能夠分離出最大超導分數的晶粒。接下來,研究小組通過一系列科技來表徵這些晶粒,包括振動樣品磁力法、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法和數值方法。

研究者瓦普勒解釋道:“這些測量和分析確定了可能的相為鉛,銦和錫的合金。”

據著名的化學和生物化學教授蒂門斯稱,在極端條件下形成的隕石是觀察外來化學物種的理想選擇,例如超導體,它是導電或無阻傳輸電子的材料。超導材料很獨特,並存在於這些地外小行星上。

根據宇宙化學家的說法,“蒙特拉比拉”是富含鐵硫化物的隕石,它是在恆星核心熔化並緩慢冷卻後形成的;另一塊GRA 95205是一種絹雲母,在形成過程中遭受了劇烈的衝擊。

研究者舒勒也說:“天然收集的材料不是純相材料。即使是最簡單的超導礦物鉛也很少以天然形式存在。”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人類滅亡後,宇宙也就不復存在了?人存原理的意義太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