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138億年前,我們的宇宙只有一個粒子那麼大,甚至更小,空間無限小,時間必然無限長,我們的這個粒子祖先,未必只有138億年的年齡,不排除,以及其小的體積,存在了幾百上千億年,終於到138億年前,發展到粒子宇宙狀態,我們知道,粒子,就是量子,量子遵循的是量子力學規律,量子力學規律和巨集觀物質規律完全是兩個系統,互不統屬,我們習慣的非粒子運動規律,這時就斷片了。138億年前,我們的粒子祖先遵循著量子規律,表現為即生即滅,或有或無的狀態,然而,這是在形容此刻的全部的宇宙整體,所以說,有來源於無,是正確的。

或有或無,或此或彼,這裡包含一個無。有無相生,共同組成,一種或然態,這個或然態又可以稱作另一層意義的無,有一天,粒子宇宙大到非粒子大小時,粒子宇宙或然態結束,量子力學稱這個過程為或然態的坍塌,不確定的粒子變成了確定性的巨集觀物質,從此,宇宙整體開始遵循巨集觀運動規律。或然態的坍塌,可以說是又一個層次的無到有的變化,現在稱為:宇宙大爆脹的端點階段。同時宇宙繼續採用粒子的基礎單位來組成,這為巨集觀世界持續的迴歸初始狀態打下了基礎。但同時裂變出整體和組成要素的關係問題,粒子宇宙放棄了,粒子屬性的整體性地位變成組成要素的屬性的過程才有了我們巨集觀世界的誕生。巨集觀世界也只有打通和粒子世界的溝通,才能夠永存。因為巨集觀世界終究是客人,粒子世界才是永恆的主人。

巨集觀世界誕生後,就開始遵循一個固定的概率正態演化規律,在這一點上,我們的粒子祖先的根本屬性,再次獲得優勢。演化的所有過程,並不唯一在某一種有形物質之上。如同資本一樣,並不是錢,而是一種抽象事物,無所不在又不是任何東西和人。演化軌跡在兩類曲線之上,一是平滑上升曲線,一是眾多週期曲線。所有曲線都具有離心力,因為慣性是沿直線方向的或者無方向的。曲線是對直線的脫離,也可以看成是脫離中心的直線片段組成的。拋撒一圈的水,每一個水滴繼續直線運動,所有水滴整體卻形成一個曲線過程。世界演化的路徑就是這個曲線,這個曲線不是任何水滴的運動路徑,只是片刻的經過每一個水滴。

世界演化的週期種類共計實有117種

演化的曲線不是在平面世界中劃過的,而是在多維度世界形成的。平面曲線還沒有表達出演化的路徑。演化是間斷爆發的,正所謂反著道之動,一個事物誕生時起,就開始走向自己的反面,反面是什麼?可能情況很多種,新舊是主要兩個方向。然而,反面的事物一出現一可以概念或者概念屬性,又開始了走向自己反面的過程,這就是世界每每出現爆發式演化的邏輯基礎。這是從事物性質的角度的判斷,如果從數量上來看,世界的演化又是循序漸進的,在所有備選事物中,只有和時代節拍一致的事物可以發展壯大起來,因為新的時代是建立在舊的時代基礎之上的,最接近舊時代的新鮮事物,概率基礎才會最大。所以,演化才會有序的在相適應的事物上展開。然而,最接近舊時代的事物面對的舊世界的壓力和束縛也最大,世界是如何解決的呢?

我們再次觀察演化路徑的特徵,會發現,最遠離舊世界的新世界才是崛起最快,並且容易產生與時代相適應的事物的地區或部分。演化時間上帶來的致命缺點,通過空間的便易路徑解決了。這又誕生了世界演化空間競爭上的竭盡所能的概率原則,就是說最努力的才是最適應的。整個世界為概率基礎,就是整個世界,所有的一切為條件,每時每刻都是以一切為條件,竭盡所能者,就是世界發展的節律。最接近舊時代原則和竭盡所能原則共同規定了演化的路徑的準時性。實際就是最便易原則就是演化的路徑。最接近舊時代概率基礎最大,當然是最便易的路徑,面對舊事物最少的地方最早突破成功,當然也是便易路徑。既然世界是在全要素無限條件下的最便易路徑,當然也就是有序的準時性的演化過程,因為從始至終的全要素無限條件下,就沒有意外可言,何有延遲和提前之說。於是乎,我們以138.2億年前為宇宙有形世界演化起點,以黃金分割率0.618的平方0.382為公比,一次次乘以這個時間總長度,劃分了演化的全程,每一個劃分點,正好就是新時代直系事物批量誕生的時間。

延續到當代,公元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時,新世界直系事物誕生。距離總時間另一端有414年。比它大2.618倍的上一個時代的新時代直系事物,就誕生在這個時間之前的1084年前的西方世界的公元1286年,再乘以2.618是再之前2837年前,為公元前469年戰國開始的東方世界。以此類推。世界演化的有序性準時性也就得到實證了。以此方法向未來推導,時代長度從414年每每乘以0.382,會越來越短,越來越短,最終無限接近又永遠達不到公元2369.78年。這個時間就是演化發展的未來奇點時間。用遞縮等比數列前n項求和公式a/(1-0.382)也能計算出極限時間為公元2369.78年(10月14日凌晨)

遙望星空我們想到了什麼呢

這一演化節律推導的極限時間,向我們揭示了世界演化未來的怎樣的特徵呢?

無限接近極限時間,時代長度時間真的能無限縮小嗎,物理世界的時間姑且不能無限分割,有一個布朗克時間長度的限制和極限。全世界演化的最小時代長度顯然遠遠大於布朗克時間,不管哪個時間限制達到之後,又沒有抵達極限時間,怎麼辦?

簡單推理是,如果達到最小時代,不是不可以演化,重複最小時代就行了,雖然這違背了新事物效率提高的本規定性,但是,又沒有阻止重複時代的力量,重複時代長度可能也是可以的,然而,如果最短時代長度為1天長,一年重複365次這樣的時代長度,一個公比為0.382的時代,經濟或者發展量,每過一個時代,就會變為自己時代起點的1.618034的4次方=6.8541倍,一年365天,6.8541的365次方,等於多少呢?

普通計算器已經計算不了

等於1.32×10的305次方,920億光年範圍的宇宙中所有粒子的數量為10的80次方個。遠遠小於直系世界整體擴大的倍數。直系世界一年世界在極限時間附近又該擴大成宇宙的多少倍呢?又如何擴大呢?

顯然,時代長度不再縮小,演化的空間條件的限制依然阻止了等時代長度演化。這如何是好呢?

同樣的道理,我們即便以一百年為一個增長為原來的6.8541倍的時代長度,開始等時代長度階段演化,也不過只需要36500年,相比於滿長的宇宙基本物質演化存在時間,也不過是彈指一揮間。演化核心依然膨脹到物質世界的極限了,如何有道理的判斷極限時間附近的情況呢?

顯然,時代長度的平方和世界發展的量成趨勢性反比例關係。得到了已經過去的18個時代的完全證明。極限時間公元2369.78年是這一關係的必然結論。極限時間就一定不能無視。無視極限時間,就是無視演化節律。既然演化節律是時代長度的平方和演化規模成反比例關係,那麼,遵守這一規律的方法在極限時間附近只有一條出路。時代長度的平方越大,世界發展規模就越小。世界的連貫性讓我們知道世界的技術基礎在深化,如何做到發展規模變小,技術基礎繼續深化呢?同時,是什麼演化機制在技術基礎提高時,時代長度成比例延長這樣反常呢?

只有時空之門開啟才是唯一合理的解釋,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與日月同輝,這個悠久的傳說,此時只有變成現實,一切才能夠順理成章。這就是演化的歸宿。

極限時間導致的時代長度問題解決了,規模遞減,如何給予合理的解釋呢?

可能未來世界是從智慧世界中心,一次次擴散出去,越晚出發的規模越小,技術越先進,反而,可以更早到達宇宙的更深處。也可能,我們智慧核心在屬性上向來是的特徵迴歸,只是空間和時間時代特徵不同了。

最後,補充一句來結束所有闡述,所有歷史的有意義排列,和所有不斷過去的未來的驗證時間的計算中,核心引數都是公元2369.78年,請不要無視它的意義。

118

宇宙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英國造出155個人獸雜交胚胎,科學家稱:這可能是道德的淪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