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是什麼?我相信我們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那就是拓展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知領域。但事實上,這種探索並不像增加“洞察力”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它還涉及到人類安全問題。

要知道,一次普通的小行星撞擊事件足以威脅到整個人類,甚至可能在瞬間導致人類燦爛文明的崩潰。由於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太陽系中所有可能威脅人類安全的小行星都受到嚴密監視,以確保我們有足夠的時間隨時應對“宇宙威脅”事件。

事實上,在涉及“地球生命滅絕”等空間安全問題時,科學家們對未來早就有了足夠的規劃。根據已建立的小行星撞擊模型,平均每5000-1億年左右,地球上將發生一次大規模的小行星撞擊事件。

這些影響,一方面影響到一小部分地區,殺死這一地區的動植物,另一方面影響到整個地球,造成全球滅絕。恐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然而,雖然撞擊的概率很低,但人類確實生活在這種可能性之中。當然,宇宙的威脅,不僅是小行星撞擊,更是每天給我們光和熱的太陽。

因為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太陽還有大約45億年的壽命,但在20億年後,隨著太陽演變成“紅巨星”,由此產生的高溫和較大體積將逐漸吞噬地球。因此,即使未來人類能夠在小行星撞擊中倖存下來,最終也會被太陽“踢出”到其他星球,這可能是人類最好的命運。

但最近的觀測表明,這似乎過於樂觀,因為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一些對地球來說可能被稱為“災難”的東西:一個接近太陽系的黑洞。眾所周知,黑洞最初只是一種預測物件,幾十年後才被觀測證實。

一般來說,黑洞是當品質至少是太陽品質三倍的恆星死亡時產生的。恆星壽命結束時,其體內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力無法克服強大的引力,導致所有品質集中到一個點上,這就是所謂的“奇點”。它能吞噬宇宙中任何與其相近的物質,是名副其實的“宇宙殺手”。

科學家將接近太陽系的黑洞命名為gro j1655-40,這是近年來新發現的小黑洞之一。根據模擬,它距離我們大約6000光年,它正以極快的速度接近太陽系。如果在這段時間內沒有任何東西影響它的軌道,它將在大約900萬到1100萬年後到達太陽的當前位置。

最重要的是,根據科學家的計算,這個名為“gro j1655-40”的小黑洞至今吞沒了許多類太陽恆星。為什麼這個黑洞移動得這麼快?事實上,在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運動,可以說是“靜止的”,因為所有的物質、天體和小行星都處於相對平衡狀態。

當黑洞被發現時,美國宇航局極端天體研究小組的一位名叫尼古拉·黑爾的教授開玩笑說:“我們曾經想象過,為了避免太陽的高溫和吞噬,在20億年後遷移到冥王星,但現在看來,上帝留給人類的時間只有900萬年。”。對人類來說,900萬年可能是很長的一段時間,但從宇宙尺度或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900萬年其實很短,甚至可以用“一瞬間”來形容。

我們應該知道地球已經誕生46億年了。在這期間,它經歷了無數的災難,生命和人類的誕生是非常幸運的。自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以來,地球的生態環境經過數百萬年的時間,已經恢復到適合高等哺乳動物生存的水平。

與黑洞的撞擊相比,小行星的撞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根據計算,當黑洞靠近太陽系時,會對整個太陽系產生強烈的影響。

首先,它將改變太陽系中行星的軌道。屆時,太陽系將陷入混亂。在許多行星被黑洞吞噬之前,它們會因為相互碰撞而“死亡”。即使它們很幸運沒有被其他行星撞碎,它們也會被黑洞直接吞噬。因此科學家認為,遷移到其他恆星系統可能是人類唯一的途徑。

當然,就目前人類的發展速度而言,900萬年後擁有遠距離星際旅行的能力是很有可能的。當時,也許人類已經開始了星際殖民的道路,所以即使那個黑洞到達太陽系,甚至摧毀了太陽系,它對人類的影響也很小。從另一個角度看,900萬年後,人類可能已經掌握了“蟲洞”或其他類似的空間技術。通過拉伸空間,改變黑洞的軌跡,甚至直接把它們送到其他地方。

雖然現在看來這些方法有點異想天開,但你應該知道,人類從原始動物到現在只發展了三百多萬年,從落後的手工業時代到發達的工業社會只用了不到三百年的時間,所以九百萬年後的科學技術水平與現在的預測相差甚遠。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似乎根本不用害怕這個黑洞。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26年前那晚,多虧木星為地球“挺身而出”,人類因此僥倖逃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