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生命在地球上很早就進化了。它可以追溯到42.8億年前,當時地球的海洋只有1.3億年的歷史。40多億年後的今天,地球上大約有870萬種生物,其中四分之三生活在陸地上,另四分之一生活在海洋中。

雖然在過去的40億年裡,地球上的生命不斷增長,但地球上的生命實際上只佔過去地球上所有生命的1%,其餘的99%在地球漫長的進化史中消失了。

受地球內外太空影響,地球上會不時發生大滅絕,其中最嚴重的5次大滅絕事件影響深遠。

第一次大滅絕:86%的物種消失

4.5億年前,奧陶紀和志留紀之交,嚴重的冰期導致全球降溫,最終導致86%的物種滅絕。關於冰河時代的成因還沒有最終結論。有觀點認為,當時全球超級火山大規模噴發,導致大量塵埃進入大氣層,擋住太陽,從而使世界變冷。

然而,也有科學家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觀點。當時,地球附近有一顆超新星。它的伽馬射線爆發破壞了地球的臭氧層,導致致命的輻射到達地球表面,導致生物大規模死亡。

第二次大滅絕:75%的物種消失

3.7億年前,在泥盆紀晚期,生命繼續從海洋走向陸地。當時,大量的植物在陸地上進化。它們的根非常發達,可以到達地下幾米處。這些植物的根攪動地球,向水中釋放大量營養物質,導致藻類大規模繁殖。這將消耗水中的氧氣,最終導致海洋生物大滅絕。

第三次滅絕:96%的物種消失

二億五千萬年前,在二疊紀和三疊紀之交,地球上發生了最嚴重的大滅絕。當時,只有4%的物種存活下來。造成這一事件的原因可能是西伯利亞暗巖火山的大規模噴發,釋放出大量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導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和缺氧。硫化菌產生大量劇毒硫化氫氣體,最終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第四次滅絕:80%的物種消失

兩億年前,在三疊紀和侏羅紀之交,五分之四的物種滅絕了。恐龍是這次滅絕事件的主要受益者。只有當鱷魚等大型動物滅絕時,恐龍才有機會成為地球上的優勢物種。在接下來的一億年裡,恐龍統治著地球,而靈長類動物的祖先非常虛弱。科學家們還沒有找到事件原因的明確線索。

第五次滅絕:76%的物種消失

6500萬年前,白堊紀和第三紀之交,一顆直徑超過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全球氣候的災難性變化,導致非鳥類恐龍等物種大規模滅絕。包括人類祖先在內的哺乳動物是這次滅絕的主要受益者。恐龍的滅絕騰出了大量的生態位,我們終於成為地球上的優勢物種。

第六次滅絕:未知

距今11000年,地質時代已進入全新世。與此同時,可能有多達200萬個物種消失。由於人類活動,估計在未來幾十年內有100萬種物種可能滅絕。此外,物種的滅絕速度是過去地球平均滅絕速度的數百倍。而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1],地球可能開啟新一輪的大滅絕——第六次大滅絕,也稱為全新世大滅絕事件。

科學家發現,珊瑚正顯示出上次大規模滅絕的進化特徵。例如,它們開始生活在深海(超過100米深),並減少大規模聚集增長。這一次,他們似乎在為可能的滅絕做準備。珊瑚非常敏感,它們是生態系統的風向標,這些海洋生物可能已經敲響了第六次滅絕的警鐘。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即便是知識最淵博的人也不一定了解的8個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