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在雲南生玉溪市澄江縣東南6公里處,有一個叫做帽天山的地方,與其說這是一座山,不如稱其為“博物館”更貼切,那裡有一個很響亮的外號:

地球生命搖籃。

1984年7月1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侯先光在澄江縣帽天山發現“納羅蟲”化石,向人類揭示沉睡了5.3億年的寒武紀早期世界。

2001年1月出版的美國權威學術刊物《科學》雜誌認為,雲南澄江化石的出土使脊椎動物的出現提前了6千萬年,這些化石有助於古生物學者證實大約5.3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現象。

帽天山發現挖掘的化石經科學鑑定共有40個門類,100多種的古生物化石,涵蓋了現代生物的各個門類,還發現了多種過去曾大量存在現已滅絕的新物種,這些新發現的化石已超出現有動物的分類體系,只能冠之以發掘地名來命名,如撫仙湖蟲、帽天山蟲、雲南蟲、昆明蟲等。

帽天山國家地質公園號稱地球生命的搖籃。

它的範圍並不僅限於這個博物館,實際上,整個化石埋藏帶長達20公里,寬4.5公里,埋藏深度達50米以上。也就是說,走在帽天山,每一步腳下都踩著我們老祖宗的屍骨。

展覽館的解說員說,上圖這條雲南蟲(化石)正是人類的祖先。

那天,展覽館裡只有我們兩個遊客,諾大的空間便顯得格外空蕩蕩。

參觀完後,兩位年輕的解說員姑娘拉著我們說話,當她們聽說我們是從東風度假村一路走過來時,欽佩之色溢於言表,說:你們太厲害了。

當她們聽說我們正在實施周遊世界計劃時,姑娘們激動地給我們端茶倒水。

其中一位小姑娘還要了我們的部落格地址,說要跟著我們的部落格一起周遊世界。

倆姑娘每天都得呆在山上,工作雖然清閒,卻是無比的枯燥乏味,鮮有陌生人或遊客會到這裡來。

青山綠水雖為佳伴,如此年輕卻要天天呆在這裡,也著實難為她們了。她們還熱情邀請我們共進晚餐,由於天色已晚,再耽擱下去下山就有問題,我們只好婉言謝絕。

開心的是,她們告訴了我們一條近路,返程不用再走漫長的原路了。不過,這條近路還真不好走,路上幾乎遇不到人。我倆根據經驗和太陽落山的方向摸索著前進,在一個三叉路口犯了難。幸虧看到一類似小農場的建築,裡面一位憨厚的中年男子熱情地告訴我們接下來該走的路,還特地將下一個三叉路口的選擇再三交代清楚。虧了他的指點,不然那路真的很容易走錯。

今天徒步總里程估計在20公里左右,雖然很累,但能在空氣品質一流的撫仙湖一帶做這種有氧運動,絕對超值。

早就聽說撫仙湖銅鍋魚很美味,下山回到撫仙湖邊後,飢腸轆轆的我們趕緊去找了一家,挑了條撫仙湖野生鯉魚,重1.8公斤,價格比一般鯉魚貴了很多。老闆理由倒是充分:縣城裡賣的魚都是養殖的,我這裡是地地道道的純天然!

好像我們撿了多大便宜一般,哈哈哈。

應了越是好的食材做法越簡單的千古真理,銅鍋魚亦然:

在銅鍋裡放入鯉魚,和薑絲、大蔥等去腥的調料,加水,稍煮片刻即上桌,吃時就著蘸水。

因為煮的時間短,所以湯並不濃,更看不到野生魚湯本應該有的奶白色,不過味道確實很鮮美,這也是他們最大的賣點了。

走讀天下,要行以強體、觀以增智,最後當然也少不了辛苦之餘犒勞犒勞自己的味蕾了,你說呢?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世界未解之謎:史上三大離奇事件,就發生在中國,聽說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