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引言

你是否可曾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你是否真的明白時間是什麼嘛!我們所謂的時間年齡不過是地球繞太陽轉動的圈數,簡單的說我們活一百歲,只不過是地球繞太陽轉了一百圈。你會發現時間是建立在其他參照物上面。

維基百科定義

我們看看維基百科對時間的定義,是一種物理定義是標量,藉著時間,事件發生之先後可以按過去-現在-未來之序列得以確定(時間段),也可以衡量事件持續的期間以及事件時間和間隔長短(時間段)。時間是除了空間三個維度以外的第四維度。

關於最後一點時間是第四維度實際上是存在爭議的,實際上爭議的核心問題就是時間到底是像品質這樣是物體本身的一個屬性,還是說只是人們心智上構建的一個衡量概念。就像這個鑽石,由碳構成這是它的屬性,但是你可以叫它鑽石,也可以叫它其他名字。

正文

有一點你可以發現,似乎時間只能不斷累積,朝著一個方向運動,是否可以像品質一樣,減少、轉移呢?可能涉及到對時間更加透徹的理解,需要深挖時間,接下來我們基於現在的一些理論就來談談時間這個問題。

什麼是時間?目前還沒有準確的定義。通過個人的學習,我發現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時間不是獨立存在的,一定與運動,品質存在某種關聯,看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都知道,品質越大物體周圍的時間流失較慢,運動越快的物體時間流逝越慢。

“時間的流逝並不是一樣的”這個怎麼理解呢,誇張點理解就和你看到的電影的一樣,宇航員很多年回來之後沒有變老,而他女兒卻比他還老。這就是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理論”。這個也是已經得到證實了的,地球同步衛星按道理時間應該和地球一樣的,實際上地球要比同步衛星的時間每天慢0.38微秒。

既然談到時間的流逝速度可以改變,那麼一定有人就會問是否可以長生不老。既然可以慢下來,那可不可以倒流呢,是不是就可以實現穿越呢?接下來我們就來一一談論這兩個問題。

1.通過改變時間流逝,實現永生

我們知道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只要接近品質足夠大的東西,那麼我們的時間流逝就會非常慢,水的品質有這麼大,那就是黑洞(不是一個洞,可以理解為一個高速旋轉的超大品質“黑球”),靠近他你的時間就可以流逝非常慢。但是這樣似乎看似你的時間已經沒有流逝了,接近於永恆了。

但這個時候,事情沒有想的那麼簡單,在我們看來,你被吸進黑洞的過程似乎是永恆,但是很有可能在你自己感受還是沒多大變化,就和平常一樣。舉個例子就是你可以看到地球上你的子子孫孫都死了好幾代人了,但是你還沒掉進去。你自己感受不出來時間變慢了,你會覺得是旁人的衰老速度變快了。

至於你掉進去之後是什麼情況,目前猜測在你掉進去的最後一瞬間,你會看到外面的世界逐漸變成一個亮點,然後就會被巨大引力撕碎最後接近黑洞中間那個密度無限大的點,最後你的粒子在以另一種形式從白洞吐出來(科學家認為事物是相對的,存在一個把物體吸進去的東西,一定會存在一個把物體吐出來的東西,把這個吐出東西的部分叫“白洞”。),當然啦沒人知道你進入黑洞會發生什麼,因為你進去之後就傳不出資訊來,所以目前關於黑洞內部這些都是猜想。

不過看來這種方式行不通啊,你也不知道最後從白洞出來的還是不是你。

個人關於宇宙所有物質聯絡的猜想

在回答穿越問題之前,提一點個人猜想,目前已經發現反物質的存在並且成功製造出反物質,所以個人猜想白洞可能和反物質的產生存在聯絡,黑洞以正物質的形式吸進去,然後以反物質的形式吐出來,但是除了正反物質,還有目前已經證明存在的佔宇宙95%的暗物質呢,又是一種什麼存在呢?怎麼解釋呢?個人認為暗物質是一種中間物質,可以理解為正反物質相遇消失了,所謂的消失就是變成了暗物質。

2.超越光速實現穿越

那我們現在換一種方式,我們知道速度上接近光速時間流逝就變慢,如果我們超越光速那麼時間是不是就可以倒流了,但是愛因斯坦相對論又說光速不能超越,他說的光速不能超越是指亞光速的物質不能到達和超越光速。那麼如果這個物質的速度原本就超過光速,科學界把這類物質叫做超光速粒子(俗稱快子),但遺憾的是沒有發現這種物質。

本人卻有一個大膽的猜測,我們來看看目前發現的物質誰最有可能是快子。目前已經證明暗物質的存在(目前無法直接觀測的物質,佔宇宙95%以上,理論上來說宇宙大爆炸產生的東西不止這麼點,大部分產生的物質看不見。暗物質存在的第一則證據是1998年兩個Ia型超新星(SN)小組發現了宇宙在加速膨脹,應該由於引力互相靠近的兩個星體,卻在遠離,猜測存在其他物質和能量。另一則證據就是美國天文學家在對星系團1E0657-56進行觀測時意外觀測到在星系團猛烈碰撞的過程中,通過觀測周圍正常物質的的運動狀態,發現存在其他引力作用,把產生這個引力的物質稱為暗物質。)、

也證明了反物質的存在(我們周圍的巨集觀物質主要由重子數為正的質子和中子所組成。因此,這樣的物質被稱為正物質,由他們的反粒子組成的物質相應地叫反物質。1928年,英國青年物理學家狄拉克從理論上首次論證了正電子的存在。這種正電子除了電性和電子相反外,一切性質和電子相同。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安德遜在實驗室中發現了狄拉克所預言的正電子。1955年,美國物理學家西格雷等人用人工的方法獲得了反質子。1995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反物質——反氫原子。1996年,美國的費米國立加速器實驗室成功製造出7個反氫原子。),

正物質就不細說了。哪一種物質最接近快子呢,正物質肯定是不可能了,在暗物質與反物質之間,我更偏向於反物質,因為愛因斯坦不是說亞光速的物質永遠無法達到光速嘛,既然反物質與正物質相反,那麼它很可能就是原本就處於光速之上,是不是意味將正物質轉換為反物質就可以實現時光倒流了呢!後面的猜想就不敢想象了,當然你可以儘可能發揮你的想象去思考之後的情況。

結語

我們似乎是魚缸裡的金魚,我們看到的世界取決於關住我們的魚缸,要知道魚缸外的真實世界談何容易,三維空間+時間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框架,沒人能體會到,想起一句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或許有一天我們會跳出魚缸去發現外面的世界。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比利時UFO事件是真的麼,無法解釋科學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