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人類本身是一堆原子,那麼人的思想到底是什麼?人體的本質又是什麼?

這個問題有許多小夥伴們做出了迴應,主要集中在人的思想是什麼,他來自哪裡,人體的本質又是什麼。看來,問題很尖銳,回答的也是五花八門。就是啊,人的思想到底是什麼?

一.能構成人類的思想的一定是物質

我們說宇宙是由物質所構成的世界,離開了物質,這個宇宙就不存在。同樣,離開物質人們也不會存在,也不可能有思想。這是符合人類認識世界的最直接的理論基礎。

細說起來,人是又物質組成的,現以知的就是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又是又電子,夸克,粒子,原子核等組成的。

當然從微觀的角度來說,人是又原子組成的就可以了。

因此,人類的思想一定產生於原子的運動,其複雜程度我們難以想象。

二.人類的思想到底是什麼

人類的思想是可跨越時空的特殊的物質。這種物質在人類的大腦中一旦形成,就被儲存起來,可以猜測,這種物質是靜止狀態下品質為零的物質,就像光一樣在靜止狀態下品質為零。

三.人類的思想處於激發態

人類的思想可以交融,提升,形成新的概念,新的思想。我們所認知的科學思想,正是人類的大腦再次被前人的思想所激發,而不斷髮展發展的,也就是說前人的思想人類通過認知而發展。

人類大腦在形成新的思想的時候,幾百億,或者說幾兆億的大腦細胞通過電的形式,化學的形式,或者說量子的形式在瞬間完成了一種完美的轉身,一躍而出,這就是所謂的“靈感”,在“靈感”的感召下,人類形成了獨有的智慧,這種智慧與思想的撞擊激發出對人類,宇宙,事物的新的認識。這種激發態在人類的認識中無時無刻的存在。

四.人體的本質是為智慧,靈感,思想而存在的載體

離開了人體的本質,也就離開了人類的智慧,靈感,思想也就是死亡。人死亡了,變成了塵埃,但是人的思想被後人所接受,那麼人的思想就不會死亡。正如牛頓的思想一樣,仍然在人類的程序中無數次地被提及,牛頓的理論一直是人類在探索未知領域的指路燈塔。當然人類不斷完善自身的理論,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的相對論也正是在前人的理論基礎上的發現。

小結:我們說,看問題要有不同的尺度,人類和其他有生命的物種一樣生存在地球上,是幸運的。因此我們要敬畏生命,敬畏每一個曾經為人類做出貢獻的科學家,教育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等等。我們不但敬畏生命,更敬畏前人的思想。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日本要在地下建世界上最大的水缸,竟然是想尋找宇宙的“幽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