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據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的訊息,南極迎來了破紀錄的高溫:

巴西科學家2月9日在西摩島記錄到氣溫上升至20.75攝氏度。

雖說南半球現在正處於夏季,但這前所未有的高溫也著實令人害怕,我們必須重視這件事:全球變暖的腳步已來到了地球最冷的地方。

不僅如此,就在1月份,俄亥俄州立大學科學家發表論文,稱其在青藏高原冰核樣本中發現古老病毒存在證據,其中28種是新病毒。

也就是說,全球變暖正在導致世界各地的冰川縮小,並可能釋放出被冰封了數萬乃至數十萬年的微生物和病毒。

對人類而言,全球變暖已經是火燒眉毛一樣的問題。如不加以治理,會造成環境的惡性迴圈,終究會報應在我們自己的身上。

1.我家樹竟一夜“禿頭”?!

我們人類引起的氣候變遷會對樹木造成嚴重影響,它們來勢迅猛——對樹木來說變化太快了。

德國自然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在《大自然的社交網路》中記錄過這樣一件事:

在2016年的夏天,當渥雷本8月底從挪威度假旅行回來時,一個奇怪的現象嚇了他一跳。

在他出發去斯堪的納維亞之前,他負責的林區內的樹木還是一片健康的綠色。

在他離開的一週時間裡,他並沒有考慮太多。在目的地哈當厄爾峽灣,雨下得非常多,以至於他開始想念許梅爾的天氣:Sunny普照,氣溫超過30攝氏度。

當他長途跋涉回到家中,看到家裡的山毛櫸林時,心情立刻跌至谷底——才過了短短几天炎熱的天氣,許多樹冠就開始變成棕褐色;有些樹甚至已經掉落了大部分樹葉。

正如他第一時間所想到的,這種現象並不是由於缺水造成的。他在樹林的不同位置取了一些土壤樣本,將它們置於拇指和食指之間輕輕擠壓——結果土壤並沒有被揉碎,而是被壓成了扁平的形狀,並且能夠保持那樣的形狀不變——這就代表了土壤中含有足夠的水分。

那麼樹木變成這樣的原因何在呢?

樹木在夏天掉落樹葉,幾乎總是由於缺水造成的。在樹木徹底幹縮之前,它們會傾向於將具有最大水分蒸發面積的樹葉丟棄。只可惜這同時也宣佈了樹木活躍期的結束,因為它們不能再進行光合作用。雖然在來年春季,樹木還有力氣來發出新芽,但是再也經受不起任何意外。

一場晚到的霜降,會使新鮮的嫩芽凍傷,而且會給樹木帶來第二重傷害——昆蟲的襲擊,這又迫使樹木要呼叫更多的儲備來製造防禦物質——有時候山毛櫸和橡樹會因為消耗過多的能量而死亡。

而云杉在死去的時候則顯得特別壯觀,它們的針葉會變成火紅的顏色。因為小蠹蟲會很快發現一棵死去的雲杉並且侵襲此樹,所以不僅樹木的樹枝會掉落樹葉,就連樹幹也會掉落樹皮。

當時渥雷本所在的區域一直到8月都是涼爽而又溼潤的天氣,這也是樹木十分渴求的。

本來應該是如此,但是至少對於他的那個區域來說,夏天太多的雨水會給那些敵對的生物提供便利。由此在7月,樹木就開始掉落第一片樹葉,因為菌類在樹葉上狂歡;而這狂歡時刻對於樹木來說出現得太早了。這些菌類由棕色的小點組成,或是被包裹在一層乳白色的薄層中,就是所謂的黴菌。

如果這些黴菌在綠葉上出現的數量過多,那麼樹木就不得不讓樹葉分離,結果就是:連著幾天樹葉紛紛從樹梢飄落下來,就好像進入了秋天一樣。然後天氣又突然變得極度炎熱而乾燥——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哪怕再堅韌的樹木也會失去內部的平衡。

幾天內許多闊葉樹的樹葉就開始變色,然後紛紛掉落,這樣就可以免受菌類的侵擾。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經濟林中,也就是經常會有樹木被砍伐的樹林中,這一現象尤為嚴重。

而這並不奇怪,因為經濟林有一點與自然林不同:經濟林的樹冠頂部有許多空隙,太Sunny可以透過這些空隙毫無遮擋地直射進來。由此Sunny能很快加熱所有的植物,空氣也會很快變幹,這就使得經濟林內生存條件的變化更加劇烈。

與之相反,那些人類未接觸的樹林能夠自行調節它們小範圍內的氣候狀況,也就多多少少能夠忍受氣候的變化。此外,樹木之間還能通過根鬚和菌絲網路,來互相扶持,由此虛弱的同伴也能獲得救助。

2.樹也很怕熱

如果夏季的氣溫過高,樹木還會出現其他的問題。

正常情況下,橡樹可以對它們所處的小環境進行自我調節——它們會共同排汗,在炎熱的氣候裡,樹木會蒸發巨大的水量。排放出的溼氣可以將空氣溫度降低好幾度,由此樹木能獲得一個它們感覺舒適的溫度。但如果出現持續數月的乾旱期,那麼它們在地下的儲備水總有一天會用盡。於是第一棵缺水的樹,會通過“樹木網際網路”發出警告,以此勸告它所有的同伴:最好節約使用僅剩的水。

如果天氣持續乾旱,太陽在天空中繼續炙熱地燃燒,那麼樹木只能啟動應急方案來獲取幫助。

首先是一部分的樹葉慢慢變為黃褐色,然後逐漸掉落。

通過這一步,樹木可以稍稍減少它們散發水氣的面積,但是與此同時,它們生成糖分的能力也極大地降低了。

也就是說,樹木的飢渴被飢餓所取代,這是這個應急方案的小弊端。

當過了乾旱期,雨水重新降落時,樹木還是無法在盛夏和晚夏階段重新長出葉片——通常葉片的生成只發生在6月末之前。

結果就是:在第二年的春季,樹木需要耗盡它所有的儲備能量,用於生成新的葉片。

如果這時樹木受到害蟲的侵襲,它將沒有多餘的力氣來抵禦這一侵害。

此外,現代化森林經濟又給樹木帶來了第二重風險:作業中所使用的大型機械會壓實土地,這樣會造成土地蓄水能力的下降,因為土地中的空腔被成噸的重量壓塌了。

類似地,在木材收穫期,這個樹木的“水箱”會被進一步壓平,因此樹木在炎熱夏季裡缺水的情況就變得愈發嚴重。此外,溫室效應也會使這個區域的缺水狀況更加惡化。

雖然樹木擁有調節氣候的作用,但在氣勢洶洶的極端氣候之下,它們連自保都很困難。

我們能做的,就是從生活方面節約資源,儘可能少地佔用自然資源,給它們調養生息的時間。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太陽已持續燃燒50億年,是什麼在維持它的?它會在什麼時候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