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天文學家找到宇宙大爆炸決定性證據

這是利用美國宇航局威爾金森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長達9年時間內積累的資料構建的詳盡的宇宙初期全天地圖。這張影象中可以看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空間上分佈的微小不均一性這是利用美國宇航局威爾金森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長達9年時間內積累的資料構建的詳盡的宇宙初期全天地圖。這張影象中可以看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空間上分佈的微小不均一性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18日凌晨訊息,據英國路透社報道,天文學家們在北京時間0點左右剛剛宣佈他們發現了他們專業領域的“聖盃”——這是時空的漣漪,宇宙大爆炸的回聲。

引力波是在100年前由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的發現將最終補上這項人類最偉大智慧成就之一的最後一片缺失的拼圖。它將幫助天文學家們理解宇宙如何誕生並演化出星系,恆星,星雲以及構成我們已知宇宙的幾乎空無一物的廣袤空間。

哈佛-史密鬆天體物理臺的物理學家,這項研究工作的第一作者約翰·科瓦克(John Kovac在一份宣告中表示:“探測到這一訊號是當今宇宙學領域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引力波是在宇宙中蔓延的微小的原始波動。天文學家們數十年來一直致力於對這一現象的搜尋,因為這一現象構成了兩大重要理論缺失的關鍵環節。其中一項理論開創了當代科學對於宇宙起源與演化的探究,即愛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而另外一項則構成宇宙誕生與演化理論最後環節之一,它就是在上世紀1980年代逐漸發展起來的暴漲理論。138億年前,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的一瞬間,時空的暴漲造就了宇宙的開端——在不到10^-34秒的時間裡,宇宙迅速膨脹。

科學家們利用一架設在南極,名為“BICEP”的望遠鏡探測到了引力波現象。BICEP即“宇宙泛星系偏震背景成像”的英文縮寫。這臺裝置在南極對天空進行掃描,對一種名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現象進行探測,這是一種瀰漫整個宇宙的極微弱的輻射訊號。它最早是在1964年由位於紐澤西州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現的。迄今為止,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一直被認為是證明宇宙起源於一次大爆炸事件的最好證據。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宇宙大爆炸之後38萬年便出現了,到今天,其溫度僅高出絕對零度3度。從其誕生之初的等離子體極高溫狀態,到現在已經冷卻到幾乎快探測不到的程度。

但這種背景輻射並非完全均勻分佈。和光線一樣,這種宇宙大爆炸殘餘的輻射也由於與空間中的電子和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二存在偏振現象。

計算機模型此前已經預測了這種背景輻射應當具備的特殊偏振模式,從而使其能夠與宇宙大爆炸之後的暴漲理論相吻合。

而此次研究組不僅找到了這種偏振模式,還發現它的強度要比原先預計的更強。

研究組成員,明尼蘇達大學的克萊姆·派克(Clem Pryke)在宣告中表示:“這就像是我們打算在稻草堆裡找一根繡花針,但結果卻發現了一根撬棍。”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我們可能不是宇宙中唯一的高階生命,或許是被某種程式設計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