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人間萬物,有生必有死,這個規則放在世界中也相同適用。據調查資料顯示,地球上每一秒鐘都有新的生命誕生,也會有老的生命逝去。眾多無邊的世界裡存在著不可勝數的天體,不少天文學家也以為世界中的每一秒鐘也有天體逝世。天體逝世一般指的是恆星的完結,但是不同規劃的恆星將會面臨著不同的結局。當一顆恆星的品質大到一定程度後它會在生命完結時發生超新星爆發,然後演化成黑洞或中子星。

地理學家表明,不管這類恆星最終會變成什麼樣的天體,它在超新星迸發的程序中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意味著它本身的能量也會損耗掉絕大部分,導致本身的亮度也降低。但是前段時間有地理學家在觀測深空宇宙的時分發現一顆古怪的恆星,併為其編號為IPTF14。根據地理學家的觀察,IPTF14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發生了5次超新星迸發,並且每次迸發之後還可以“復生”,這還是人類初次在宇宙中發現存在這種狀況的天體。由於它們歷經多次迸發都沒有崩潰,因此地理愛好者也將其描述為“殭屍恆星”。

實際上這並非人類第一次發現這顆殭屍恆星,依據記載有天文學家早在2014年的九月份就發現了一顆突然變亮的恆星。其時發現它的天文學家以為只是宇宙中常見的恆星崩潰,因而也沒有對它有過多的注意。兩個月後,又有另外一位天文學家在同個位置發現超新星迸發,但他相同以為這僅僅是普通恆星的自我完結,所以也沒有對它很注重。儘管前兩次人類與IPTF14擦肩而過,但命運註定它是要被人類發現並且重視的,因而到了2015年一支國際天文團隊再次發現了該恆星發生了超新星迸發,並因而開始對它進行長期的調查。

在後續的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IPTF14在一年不到的時間裡發生了兩次較為顯著的亮度變化,也就是說它從第一次被人類發現起到現在就已經發生了5次超新星迸發。為什麼一顆恆星能夠重複發生多次超新星迸發之後依然倖存呢?對此外界的聲響一開始認為是天文學家的觀測呈現了問題,他們或許看到的並非是同一顆恆星。但後來該天文團隊確定了後三次超新星迸發的位置,資料顯示確實是同一顆恆星。

對此科學家提出了兩種可能性,第一種猜想是IPTF14在高溫高壓的情況下繼續以鐵元素為質料進行核聚變反應,生成鎳元素。鎳元素有逐漸經過放射性衰變變成鐵和鉻,其中的鐵元素又作為燃料從頭將恆星點亮。另外一種猜想認為是IPTF14經過第一次超新星迸發後已經變成了一顆中子星,該中子星經過快速工作丟擲很多的物質,使得自身的動能轉化為了輻射能,而輻射能可以為中子星從頭注入能量。

像IPTF14這樣的殭屍恆星在宇宙中絕對是罕見的,它的出現再次說明了宇宙遠比我們想象中深邃。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金星上竟有古城遺址?還是外星人留下來的?我表示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