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快報》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 他們發現了一種有前途的新方法,有助於未來科學家解釋恆星的潛在種群,並檢驗整個宇宙歷史上所有碰撞黑洞的形成理論。自2015年引力波天文學取得突破以來,科學家們已經能夠通過引力相互碰撞,探測到十多對位置非常接近的雙黑洞。但是,科學家們仍在爭論這些黑洞中有多少是由恆星產生的。

研究人表示,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對宇宙中雙黑洞形成和存在進行了理論上的解釋,但作為它們的前身,恆星的起源仍然是一個謎。

通過研究,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黑洞形成過程中,存在著一個基本的約束條件,用它我們將會計算出自宇宙誕生以來,能夠碰撞成黑洞的恆星比例。

研究人員利用利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結合鐳射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記錄在案的事件來盤點不同時間點的宇宙時空資源。

他們推測出了雙黑洞形成過程中每一步的約束條件:宇宙中可用恆星的數量,每顆恆星向單個黑洞過渡的過程,而最終這些碰撞形成的引力波LIGO被探測到。

根據目前的觀測,研究人員發現宇宙中14%的大品質恆星註定會以黑洞的形式相撞。這些附加的約束條件將有助於研究人員追蹤黑洞的歷史,並探究恆星起源。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是什麼正在逃離地球的引力場?歐航局追蹤到一個異常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