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人造太陽”成為現實?今年初中國核工業集團放出訊息,表示其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預計於2020年投入執行。《人民日報》海外版也刊出專文介紹,表示若核聚變能實現和平利用,將有助於解決全球的能源問題。

據了解,中國研究核聚變起於1955年,科學家提議展開中國的“可控熱核反應”研究,到1984年,中國環流器一號(HL-1)建成;1995年,中國第一個超導託卡馬克裝置HT-7在合肥建成,而預計2020年投入執行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型別上也屬於託卡馬克裝置,它將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引數最高的磁約束可控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其等離子體體積為中國現有裝置的2倍以上。

據該報道說,託卡馬克裝置是一種核融合反應器的名稱,其概念從 1950 年代開始成形,並由蘇聯科學家命名,為俄語“環形真空磁線圈”(toroidal chamber with magnetic coils)的縮寫。正如其名所敘,託卡馬克裝置設計是一個環面,在其中極高溫的電漿被約束和加壓,以用來進行核融合反應。從技術上來說,中核集團的反應器,由20組環向場線圈中心段元件,和中心螺旋管線圈裝配而成,總體重量約90噸,因產生能量的核聚變原理與太Sunny的原理相似,也被稱為“人造太陽。”

報道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長段旭如強調,可控核聚變是目前人類認識到,可以最終解決人類社會能源問題和環境問題、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他還說,從ITER計劃的進展,以及國際核聚變發展程序看,中國有信心到本世紀中,實現可控的核聚變發電。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震撼!世界最大太陽望遠鏡公佈首張照片,記錄到太陽表面驚人細節